现在的小学数学题真的越来越难了,很多家长辅导时已经感觉很吃力。有些题目美其名曰思维拓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实严重超纲;还有些题目跟脑筋急转弯一样,知道答案后,让人感觉智商受到侮辱;更有一些题目叙述得云里雾里,哪怕高学历家长读过之后也不知所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就因为一道小学数学题,家里那口子被折磨得暴跳如雷,嚷着要带儿子去做亲子鉴定。当然这都是气话,但是也折射出如今家长辅导孩子小学数学的不易。

我们先来看这道小学数学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图所示,两个边长为4cm的正方形,部分重叠在一起,其中一个正方形的一个顶点,在另外一个正方形的中心,求两个正方形不重叠部分的面积?

985大学博士毕业的媳妇,瞟了一眼直接给出答案,然后刷刷做了两条辅助线,对着儿子说:“就是这样,你看懂了没?”

小学生儿子一头雾水,满脸天真地问:“老妈,啥是辅助线?”

然后媳妇耐心地给儿子讲解辅助线的用途,中间我还听到了一个词:全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讲了10分钟之后,媳妇问儿子:“你懂了吗?”

儿子一脸懵圈地问:“老妈,我是不是太笨了,不是你亲生的……”

我刷碗的时候听到这句话,没忍住笑出了声。

没想到媳妇对着我大吼:“看看你家的笨娃,我要带他去做亲子鉴定,看看是不是老娘亲生的。”

我满脸问号,这……

我反问媳妇:“是不是你亲生的,你竟然不确定?”

然后我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难道是真的抱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媳妇被我认真的模样逗乐了,气消了一大半。

我赶紧对媳妇说:“博士啊,这道题让我这个本科生来教吧,你这种学霸,不懂学渣的痛苦。”

我来到儿子书桌面前说:“让学霸走,让学~爸~来!”

我找来剪刀跟白纸,做了两个正方形,拿给儿子,让他试试看。

儿子比划了一下,我说:“你看,这种随机的放置,每一次重叠部分形状可能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可以采用旋转法,用一些特殊位置去求解,你能不能试着转一转?”

在我的引导下,儿子选定了一个特殊位置,轻松地认识到重叠部分面积占一个正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然后顺利得出了正确答案: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刚想得意一下,没想到就被儿子的一个重要问题难住了:“老爸,为什么旋转过程中,重叠部分面积不变?”

我打了一个响指,表扬道:“这是一个好问题!但是老爸不知道怎么跟你解释,你才能够接受。”

儿子说:“那你试一试,看看我能听懂不?”

我意味深长地说:“儿子啊,刨根问底是一个好习惯。其实刚才你的妈妈已经用初中的三角形全等知识,给你解释过了。当然你到了高中,还会学习到三角函数,也能够证明这个问题。努力学习吧,你会发现学习会使你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等儿子反应过来,我急忙说:“哎呀,我的碗还没有洗完,老爸要去工作了。”

出了儿子的书房,我拍着胸口长舒了一口气,喃喃道:“还好老爸机智!”

儿子上小学之后,每天辅导孩子写作业,我常常感叹现在的题目变化真是太大了。也许有些专家会说,你看这样的数学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甚至升华到能够尽早发掘未来数学家的潜力这样的高度。

我想对这样的专家说:超纲就是超纲,中国的奥赛搞得那么火爆,可是到底出了几个大数学家?而且您也不想想,题目搞成这样,把家长置于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们有的学历高一些,能够自己研究明白,有的学历低一些,这样的题目根本就不会做,你让这种家长怎么办?而家长会又不等于能够给孩子讲明白,老师不是人人都可以当得好的。何况对于一些超纲的解决问题方法,怎么才能给知识储备有限的小学生讲明白?

这哪里是什么发散思维训练,我更觉得像是拔苗助长。

曾看到一个北大数学教授辅导不了孙子的小学数学题的新闻,我当时感触还不深,现在家里有了上小学的娃,才体会到那种心情。

当然话说回来,作为家长,我们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毕竟抱怨是没有用的,有一句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话题:对于这道题,你有好的解题方法吗?您觉得小学出这样的题,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吗?你觉得这种题目带来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发掘祖国未来的数学家吗?欢迎留言。

本文原创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谢您的关注。

一切新高考最新资讯,尽在新高考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