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交通“动脉” 激活“流动中国”

2月28日,国新办就“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努力当好开路先锋”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介绍,2021年,我国制定并且实施了“十四五”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约3.6万亿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4%。(中国江苏网,2022年3月1日)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交通运输是经济“脉络”和文化“纽带”,更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近年来,我国坚持推动“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中国经济、文化等多项事业乘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为“流动的中国”注入新动能。

“康庄大道”迎着朝阳,畅通“微循环”,富裕乡村田野。“要想富,先修路”,我国各地区气候、地势条件不同,翻越雪域高原、走进崇山峻岭、跨越大江大河……越来越多的梦想正在实现。过去一年,全年铁路新开通线路4000公里,高铁运营的总里程超过4万公里;新增高速公路超过8000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过了16.8万公里……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让所有人为之振奋。更多人走出大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城市,在“快速圈”的发展中,无数人的钱包“鼓”起来,中国的经济腾飞起来。

“智慧交通”与时俱进,跑出“加速度”,编织宏图伟业。从无到有,从满足基本需求到追赶时代潮流,我国始终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笃行不怠。从桥梁、隧道等线路工程,到牵引供电和运行控制系统,再到高铁自主创新,中国铁路的亮丽“名片”正是最好的证明。无数科技工作者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理论和工具,推动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便捷、有序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出行生活的美好愿望,让“说走就走”成为民生幸福。

敲响时代阵阵“驼铃”,打通“大动脉”,连接中国世界。当新时代的“丝绸之路”繁华不息,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功不可没,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突出成就刷新世界目光,我国铁路、公路、机场、航海等各个渠道全面铺开。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既立足战略发展目标,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完成减碳重任,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基建,也向需要帮助的国家伸出合作的双手,勾勒出“人畅其行、物畅其流”的盛景,让世界看到了大国的实力与担当。

回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诸多成就,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难探索中,每一个细节无不体现着“为民”初心;聚焦今朝,全国交通运输业“十四五”开局良好,无数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展望未来,无数人民群众期待着交通运输网络铺遍华夏大地,“交通强国”梦想早日实现。(文/张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