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泽连斯基;图/REUTERS)

2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加入欧盟的申请书,这份文件随即被递交到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这件事意味着这一轮俄乌冲突又回到了原点,俄罗斯前面八年的努力是白费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一轮俄乌冲突的起点就是当时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签署和欧盟的联系国文件。乌克兰和欧盟的联系国谈判在尤先科当总统的时候就已经开启了,本来要在2013年11月28日在立陶宛维尔纽斯的欧盟峰会上正式签署的,但在之前的一周左右,亚努科维奇突然变卦,说不签了,这引发大量乌克兰年轻人走上街头抗议,在2014年2月推翻了亚努科维奇,后者逃到了俄罗斯。

俄罗斯随即出手,策动克里米亚独立,并在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等地组织所谓的“人民共和国”,最近俄罗斯承认这两个“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出兵乌克兰,是这一轮冲突的最新进展。

显然,俄罗斯这8年的所有努力,就是想要不惜代价地拉住乌克兰,防止它倒向西方,但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意味着,它已经决心倒向西方,俄罗斯努力了半天,反而导致了南辕北辙的效果。

乌克兰申请加入欧盟,表面上看敏感度要比申请加入北约低,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其实是釜底抽薪之举。

乌克兰在苏联时期是加盟共和国之一,服从苏联和经互会的分工体系,苏联解体经互会解体之后,乌克兰在经济上仍然和俄罗斯有很深的联系。但俄罗斯的人均GDP不过1万美元,经济主要靠出卖能源资源,对乌克兰的帮助有限。

而苏联在东欧的那些前卫星国和波罗的海三个前加盟共和国,在加入欧盟之后,承接了从西欧来的产业转移,经济上都得以突飞猛进,目前人均GDP基本都在15000美元以上。

所以乌克兰想倒向西方,首先是有很强的经济上的动因,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想改变命运过上好日子。

应该说,经济上缺乏吸引力,是俄罗斯拉不住周边国家最根本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跟你混没好处,反而隔三岔五会被威胁打击。换了谁,选择都是很清楚的。

尽管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过程可能很漫长,但经过此次战争,它要拥抱西方的决心只会比以往更加坚定。过去30年,乌克兰内部一直争斗不止,这次的战争无论战场上最终结果如何,都会增强乌克兰内部的团结和向心力,增加民众的国家认同,将会是乌克兰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局势;图/AP)

而从过去10天战事的进展来看,俄罗斯军队的进攻受挫,没有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显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虎狼之师,从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到后勤保障能力再到官兵的士气,都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可以说是让人大跌眼镜。

细想之下,这其实也不奇怪,今天的军事竞争已经到了电子战信息战的阶段,一国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密切相关,而俄罗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根本无所作为,经济总量连广东江苏都不如,已经滑落到世界前10名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它在军事上就只能吃苏联时期的老本,武器装备都是苏联时期的旧货,而苏联已经解体30年了,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所以,俄罗斯军力的下滑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俄罗斯还暴露出了认识上的两个误区:

首先,它到今天还笃信“强权就是公理”,想打谁就打谁,这显然脱离了今天国际关系的现实。

今天的国际关系虽然总体还是无政府丛林状态,但跟二战前小国随意被出卖的时代相比,还是文明了很多。今天大国做事,是要有拿得出手的正当理由的,强大如美国,在这方面也是碰了不少钉子的。俄罗斯有北约东扩的悲情,这可以理解,但你一旦发动战争,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特别是如今有了社交媒体,有了直播,民众可以看到事情的实况,他们更愿意直接听取当事人的声音,相信那些未经处理过的画面,事情的是非曲直很多时候是由YouTube、Tik Tok、Twitter、Instagram、Facebook这些社交媒体塑造的。而民心很多时候会反过来对政客和大公司形成压力,推动他们采取行动,所以不择手段打赢战争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大国为所欲为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

从这次俄乌冲突来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显然熟谙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逻辑,并巧妙地加以利用。他发的那些短小的金句,就比普京的长篇大论更有吸引力。短短几天,泽连斯基就把自己的形象从“无所作为的演员总统”改写为“临危不惧的战时领袖”,乌克兰人因此士气大振,此前支离破碎的乌克兰政坛也显示出了难得的团结,立场相左的各路人物纷纷表达支持泽连斯基、保家卫国的决心。

普京之前算得上自我营销的大师,但跟社交媒体上的泽连斯基相比,在赢取人心方面显然落了下风,给人以明显的无法适应时代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图/AP)

西方世界则在民意的推动下,迅速行动起来反对俄罗斯。从政府到大机构到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在政治正确盛行的大背景下,一旦有人开了头,其他人一定会赶紧跟上,生怕行动慢了遭到谴责。所以这次对俄罗斯的制裁,祸及到很多和政治无直接关系甚至已经去世的俄罗斯人身上。

而所有的行动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让俄罗斯在国际上“社死”:你这个国家可以继续存在,但我不想和你打交道了。这显然是俄罗斯领导人不希望看到的。

其次,俄罗斯仍然有对领土的强烈执念,从历代沙皇到苏联领导人再到普京,这种倾向是一脉相承的。身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它仍然固执地要扩张领土,建立缓冲区。

而在世界大多数地方,经济科技竞争才是国家之间的主流,像谷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创造的财富早已经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体量,也就是说,国家之间竞争的大方向已经变了,已经是另一套游戏规则了。今天的世界,没有国家是仅仅因为土地广大物产丰富而发达起来的,俄罗斯显然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未来,即便俄罗斯全面压上,占领了乌克兰,也只是意味着噩梦的开始。苏联和美国在阿富汗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就像我在前面文章里说过的,从克里米亚危机到最近的战争,俄罗斯最大的损失是失去了经济现代化的所有可能性,只能老老实实地当能源出口国。而这种不健康的经济结构,是不可能支撑一个真正的大国的。二三流国家是普京当年上台时声称要竭力避免的,如今却成了现实。

俄罗斯通过自己的举动,把无缘无故攻打别人的后果悉数呈现出来了,这足以让世界警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延伸阅读:

俄乌冲突走到今天这一步,美国是最大的推手,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