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基金报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4【★★★★★】公募奔私

20万亿的私募基金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管圈人士加入。

最新备案登记信息显示,拥有近27年金融从业经验,曾在美林证券、瑞信集团投行部、博时基金、海通资管等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工作过的卢申林,“奔私”创立了上海睿值私募基金;广民投旗下的二级证券私募平台广州民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近期也完成备案,其总经理张海滨来自百亿量化私募阿巴马。

还有海南倍致私募基金的创始人范帅,来自百亿私募永安国富资产,杭州清紫泽源私募基金的副总经理则在阿里巴巴以及阿里系私募杭州湖畔英启股权投资工作过,如今他们都选择自主创业。

3.2【★★★★★】基金自购

A股市场在3400点附近震荡不止,弱市之下,除了基金公司纷纷自购之外,基金经理也掀起了自购潮。

3月1日,前海开源基金公告,去年的股混双料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出资150万元自购所管的前海开源公用事业、前海开源新经济、前海开源新兴产业三只基金,而此前包括葛兰在内的其他顶流基金经理近期也有自购举动。

基金君发现,近期基金经理自购的老基金多数是近期调整幅度较多的新能源、医药等行业基金或是目前距离1元面值跌幅较大的次新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经理自购的核心原因还是看好未来几年资本市场的表现,实际能起到的销售渠道安抚作用较为有限。

3.2【★★★★★】REITs

备受市场关注的公募REITs产品又有新消息。

近期,多只REITs产品发布公告称,开通沪深两市交易所基金通平台份额转让业务公告。

这意味着,2月28日开始,场外投资者可以使用沪深两市开放式基金账户通过基金通平台转让基金份额,为这类产品提高了流动性。

3.1【★★★★★】基金榜单

继金选“周销量榜单”增加净赎回作为附加维度后,记者发现,近日,蚂蚁财富平台对基金榜单进行了整体优化,并成为首家淡化销量榜单的机构。

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表示,淡化短期销量、业绩指标,有利于引导投资者树立中长期投资理念。

2.28【★★★★★】FOF基金

2月28日,据业内人士透露,为倡导长期投资理念,引导基民长期投资,三年持有期以下的养老FOF产品审批收紧。多位公募产品部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同时表示早在2022年初就有公司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窗口指导。

一个多月前,中国基金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业内人士表示,养老资金更适合通过长期投资来力争获取较高收益,并相对规避短期市场波动风险。而基金公司也在积极落实监管指导,今年以来上报的养老FOF产品持有期均在三年及三年以上。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发展,国内养老目标基金总规模已于去年底突破1100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基金公司布局养老FOF的步履不停,多只基金已经成立或正在发行、即将启动募集。随着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政策的渐行渐近,适配养老投资需求的公募养老FOF有望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2.27【★★★★★】公募奔私

董承非、崔莹、肖肖、葛晨…行动了,影响有多大?

公募明星基金经理“奔私”正悄然潮涌,成为一个历史小高潮。

2022年开年以来,基金行业就有包括董承非、崔莹、肖肖、葛晨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后将转投私募行业,引发市场关注。而在2021年,还有卢安平、毕国强、沙骎、谢军等知名投资人士已然“奔私”。

业内人士认为,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质量提高、去年结构性牛市行情、公募的激励机制制约、对A股长期走势的乐观等因素促成这一波“公奔私”小高潮。

绩优基金经理进入私募行业,有利于将公募更规范的运作模式带入私募行业,提高行业整体水平。而高级人才的有序流动是资管行业快速发展的生动注脚,有利于新思路的涌现和管理方法的提升。

2.27【★★★★】基金分红

每年一季度都是基金分红的重要时间点,2022年也不例外,在市场震荡之际大撒“红包雨”。

WIND资讯数据显示,2022年前两月基金分红总额超520亿,处于历史同期一个小高潮。开年以来招商中证白酒基金、富国天合稳健优选、南方绩优成长等知名基金分红较大,权益基金贡献了差不多七成分红比例。

公募投资人士认为,基金分红既是基金合同约定内容,也是基金业绩的兑现方式之一。去年部分基金仍有较好的赚钱效应,为基金提供了分红基础,而在市场震荡、行情不明的背景下基金经理通过分红可以提前锁定收益。

2.27【★★★★】养老基金

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首提银发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公募基金等。

公募基金业内表示,中央顶层规划首提“银发经济”,公募基金迎来养老金融发展新机遇。通过业内的大力推动,养老目标基金已成为重要的公募基金品类,也成为公募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周五(3月4日),上证基金指数收报7085.54点,跌0.89%。LOF基金价格指数收报4632.17点,跌0.88%;ETF基金价格指数收报1244.24点,跌1.14%。

本周数据有两个方面较为突出:一是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二是今年以来已有超70只ETF基金上报。具体如下:

3.4【★★★★★】公募规模

25.87万亿!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

继去年12月份单月“吸金”2414亿后,2022年首月公募基金继续逆势勇攀高峰。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月末,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达25.87万亿元,较上月环比增加3115亿元,总份额增量超万亿份。

开年首月市场震荡中,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中低风险产品成为资金“避风港”,也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其中货币基金份额与规模双双突破10亿大关,在权益市场波动时尽显避险价值。

2.27【★★★★★】红利指数基金

开年以来A股市场骤然降温,上证指数年内跌幅超过5%,科创50、创业板指数跌幅更是超过10%。弱市行情下,多只红利基金逆势斩获正收益,成为震荡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7日,包括财通中证香港红利、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创金合信红利低波动在内5只红利指数基金年内涨幅超过2%,多达15只红利指数基金开年以来维持正收益,全市场红利指数基金年内平均下跌0.81%,抗跌能力凸显。

在业内人士看来,红利基金适合价值风格的市场行情,属于偏防御的策略,相比于短期的博弈,更适合均衡配置、长期投资。

2.27【★★★★★】爆款基金

“基金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的现象,在近两年再度显现。今年以来伴随A股持续震荡,新基金不仅面临发行难、成立难,去年同期成立满一年、由曲扬、史博、冯波、洪流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爆款基金,目前超过7成产品也在亏钱,整体规模缩水接近两成。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以来结构化行情下板块轮动加快,市场波动剧烈,造成了高点成立的爆款基金投资难做。为了破解“爆款基金魔咒”、兼顾投资者短期和长期利益,基金业应该充分发挥买方投顾的作用,尤其在当前市场冰点下,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和投资者陪伴服务。

2.27【★★★★】ETF

ETF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以来,在已上报的250多只基金产品中,指数类产品占比近三成,更有近40只产品“同台竞技”处在发行期。在各头部公募“跑马圈地”抢占发行先机的另一端,近期已有2只ETF产品宣告募集失败,更有10只细分主题ETF陆续发布公告提示可能出现清盘风险。其中,不少基金成立时间尚不足一年。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今年总体发行数量不会像去年那么多,但会凭借自身的优势在主题、行业方面进行重点布局,在补齐产品线、稳住规模和行业地位同时,力求做出有“差异化、精品化”ETF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3【★★】主权基金

3月3日,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在网站公布了基金2021年底的持仓情况。截至2021年底,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布局了676只中国股票(根据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定义:中国股票指注册地或者公司主要营收来自于中国内地的公司),合计持有市值为3350亿挪威克朗,约折合2388亿人民币,中国股票投资占基金比例2.7%。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最新规模约折合8.28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最大主权基金。尽管基金名字中含“养老”二字,但是基金并非专门用于养老支出,因此被归为主权财富基金。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的前身挪威政府石油基金在1990年正式成立。2006年,挪威石油基金正式更名为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

3.2【★★★★对冲基金>>

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集团英仕曼(Man Group)资产规模再创新高!

伦敦时间3月1日,英仕曼公布2021全年业绩报。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其全年资金净流入达到137亿美元,已连续第五个季度资金净流入创新高;这也使得该公司管理的资产总规模达到1486亿美元的新高。

英仕曼的股票在去年上涨了64.8%,但在今年截至上个交易日下跌了14.5%。财报公布后,在资金流入和资产规模均超分析师预期的情况下,公司开盘股价一度涨超3%,截至收盘,涨幅收窄至1.63%。

3.1【★★★★】基金限购

2021年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又有新动作。

前海开源基金3月1日发布的公告显示,2021冠军基金经理崔宸龙于近期自购其管理的3只基金,申购资金合计150万元。而在近期宣布出资申购自己管理产品的基金经理并不少,包括杨瑨、孙鲁闽、谭丽、罗帅等知名基金经理。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持续震荡的行情和陷入冰点的基金发行现状,基金经理个人自购彰显出自身的担当与态度,显示出专业人士对后市的信心和对基金持有人的使命感,有利于提振市场情绪。

除自掏腰包买自己的基金外,包括胡昕炜、陈金伟等在内的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近期还纷纷给投资者写起了信,有反思、有总结、有展望,通过“掏心窝子的话”鼓励投资者“保持耐心”、“坚定信心”。

3.1【★★★★】LOF基金

近期地缘局势紧张,原油价格上涨,使得油气类QDII基金表现强势,多只产品今年以来涨幅达到20%左右。二级市场石油LOF、全球油气能源LOF最近也遭到资金炒作,溢价水平较高。这不,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公告提示溢价风险,也有公司连发三份公告提示风险。在经历上周部分交易日涨停以后,3月1日,石油LOF、全球油气能源LOF分别收跌7.27%、5.37%。

2.28【★★★★】基金发行失败

时隔一周,基金发行失败的案例再次出现,而且这次是两只债券基金同时宣布不能成立,这也是年内首批募集失败的债券型基金。

2月26日,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宝盈鸿翔债券基金于2021年5月28日准予注册募集,截至2022年2月24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宝盈鸿翔未能满足基金合同约定的基金备案条件,宝盈鸿翔的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2.27【★★公募基金动态

2022年开年调整让市场“大吃一惊”,整个新基金发行市场的遇冷也让基金公司“乱了手脚”。

目前连续震荡也让基金公司不断调整发行预期,并调整发行策略,均衡风格产品明显增多。新成立基金的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债券型基金开始提升,而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占比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3【★★★★★】爆款基金

近日,百亿私募盘京投资董事长庄涛的新发产品在渠道开卖,一周时间累计认购规模超33亿元。主要在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三家渠道进行发售,并于本周结束募集。据了解,该产品为三年期定开产品,在投资策略方面没有太大变化。

一位渠道人士表示,“最近的发行情况确实不太好,环比去年年底以及同比去年年初,销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市场降温明显。在明星基金经理光环的加持下,此次盘京投资的销售情况实属难得,这也对近期发行市场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年内发行较冷的市场环境下,盘京投资却爆款频现。新锐投资经理崔同魁在加盟盘京投资后,发行的第一只产品在销售首日便出现秒杀的情况,该产品在浙商证券和中信证券两个渠道发售,最终募集规模超35亿元,成为今年的第一波爆款产品。

对于后续的发行计划,接近盘京投资的相关人士表示,“近期公司应该不会再发新产品了,之后会根据市场情况再做决定。”

3.4【★★★★】公募奔私

20万亿的私募基金行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资管圈人士加入。

最新备案登记信息显示,拥有近27年金融从业经验,曾在美林证券、瑞信集团投行部、博时基金、海通资管等多家国内外金融机构工作过的卢申林,“奔私”创立了上海睿值私募基金;广民投旗下的二级证券私募平台广州民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近期也完成备案,其总经理张海滨来自百亿量化私募阿巴马。

还有海南倍致私募基金的创始人范帅,来自百亿私募永安国富资产,杭州清紫泽源私募基金的副总经理则在阿里巴巴以及阿里系私募杭州湖畔英启股权投资工作过,如今他们都选择自主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徐荔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连续三年的正收益,公募基金终于在2022年初迎来”Hard“模式,火爆整年的新能源赛道急转直下,传统的医药与消费也持续低迷。公募基金2022年能否延续前三年的正收益趋势?市场震荡之际,体验过”过山车“的基民们也逐渐感受到”投资是一件长期的事“这句话的真谛。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徐荔蓉也正是一位经历了市场多轮牛熊锤炼的基金经理,在资本市场已积累超25年投研经验。作为一位长跑实力派老将,也是逆向投资的忠实践行者,徐荔蓉长期任职于合资基金公司,使他更具有国际化视野,善于在全球范围做横向比较,寻找和布局低估值潜力股。

近期我们邀请到徐荔蓉做客中国基金报《对话·基金经理面对面》直播间,通过近100分钟的深入对话,详解这位投资老将面对当下市场的投资之道。(全文实录>>)

长年的投资实践,令徐荔蓉对投资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说:“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觉得投资归根结底,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

在组合构建上,徐荔蓉注重均衡配置:“我会在各个行业、各类资产里都进行配置,大中小市值的公司也会适当配置,同时我也会关注个股行业之间的相关性。”

更多关于徐荔蓉的投资框架、历史业绩、人物研究,可以移步【英华人物库】徐荔蓉主页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