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可导致耳聋提前近30年

据网易新闻报道

32岁的李先生因长期戴耳机听音乐

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

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

双耳中高频神经性听觉丧失

医生称

李先生此后可能需要长期佩戴助听器

据悉,李先生平时

有边跑步边听耳机的习惯

且使用的是耳塞式耳机

每次听约2小时,持续三年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生表示之所以会听力受损

就是和这个习惯有关

人的每只耳朵里

大概有3500个内毛细胞

和12000个外毛细胞

低音部毛细胞多,高音部毛细胞少

这些细胞将外界传来的声音

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大脑

再由大脑转换成人体可识别的声音

这些细胞非常脆弱

一旦受到较高声贝的噪音刺激时

很容易出现损伤或死亡

不幸的是,它们是无法再生的

损失一个就少一个

所以,像李先生这样

在跑步时长期戴着耳机

且音量较高

就相当于把一个

强声声源放置在耳内

日复一日,就造成大量听觉细胞死亡

又因为高音部毛细胞偏少

最终导致中高频声段听觉缺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3日

我们迎来第23个“全国爱耳日”

作为人体不可替代的器官之一

耳朵的确需要好好爱护

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一个误解

就是认为

耳朵不好使是衰老所致

但李先生的案例告诉我们

外力的干涉也会使人加速“变聋”

而这个加速的过程

人们往往很难察觉

其实

除了使用耳机时播放音量过大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情况

也会对我们的听觉造成损害

本周,我们邀请到

重庆邮电大学附属重钢总医院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吕龙辉

为我们讲解一些护耳的相关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龙辉

重庆邮电大学附属重钢总医院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

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

重庆市耳鼻咽喉科青年委员会委员

眩晕规范诊治重庆基地副主任

重庆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专业委员会耳科学组委员

吕医生介绍

生活中遭遇高音鸣笛

物体撞击、吵闹喧哗等

高分贝音量侵袭的情况不胜枚举

一旦超过80分贝

就有可能会对耳部造成伤害

长期如此,或引起听力的下降

除此之外

还有三种情况也会损害听力

01.外伤

常见的情况有:发现耳部有异物或耵聍(俗称耳垢或耳屎),随手用毛线、针、别针,对外耳道进行清理,或直接用手指甲掏。这种情况下,如果用力过猛,就会伤害鼓膜,引发感染从而导致鼓膜穿孔,引起听力损伤。

除此之外,耳边遭遇突发性的车胎爆炸、鞭炮炸响以及受外力的对耳部的击打,都有可能引发耳部压力过大出现鼓膜穿孔的情况。

吕医生强调,如果鼓膜穿孔较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并且未感染,休养3-6个月或可痊愈,如果鼓膜穿孔较大,或已经出现感染,鼓膜则不能自行愈合,建议前往正规医院进行鼓膜修补手术。

02.疾病因素

最常见的便是中耳炎。该病好发于儿童,这是由于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所致。人体有一个“咽鼓管”,它连通着耳部和鼻腔。儿童的咽鼓管比成年人的更粗、短、直,一旦患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炎症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到中耳腔里,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甚至会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现耳部流脓、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鼻窦炎或腺样体肥大导致的分泌性中耳炎。相较于化脓性中耳炎,该病发病更加隐匿,常常容易被家长忽略,对儿童的听力危害极大。建议家长留心观察情况,如发现孩子出现耳痛、夜间打鼾、张口呼吸、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变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03.药物

有些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长期不规范使用,会引起听力下降。

那么

对于普通人来说

有哪些合理实用的护耳技巧呢

吕医生分享了以下几点

01

避免接触80分贝以上噪音源。长期待在高分贝的环境中不仅会损害听力,还会使人焦躁不安,同时对新生儿的成长影响很大。建议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开如车水马龙的公路、开工作业的工厂等噪声较大的环境,少待在蹦迪场、歌舞厅等既密闭又充满喧闹的场所。

02

用耳机听音乐时,尽量将音量调低,保持用半小时休息几分钟的习惯。同时,挑选耳机时,可优先选择隔音性好、对鼓膜伤害较小的头戴式耳机。

03

生活习惯请多加注意,建议少吸烟、饮酒、充足睡眠,保持愉快的心情。临床上我们遇到过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耳聋,该耳聋没有外伤,也没有外界因素刺激引发。经检查后得知患者由于长期精神紧张、疲劳过度,导致内耳缺血所致,严重时可出现全聋,增大治疗难度。

04

在饮食上,建议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腻食物,如果人体胆固醇浓度过高,容易出现血管硬化,使内耳供血不足。

吕医生提醒

对于有挖耳习惯的人士

建议适当,别太频繁

耳朵有自洁功能

长期掏耳、过度清理

可能会让耳道出现慢性炎症

不仅如此,掏耳工具若未进行消毒

等于给真菌敞开了大门

造成更多耳部健康隐患

其次

一旦遭遇耳朵进水

请注意,如果自己未患有中耳炎

这种情况用棉签处理即可

如既往已患有中耳炎

建议前往医院进行处理

同时在生活中避免耳部接触水

淋浴时,尽量用棉球和耳罩

防止耳部受真菌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互助君希望各位会员朋友

一定得重视对个人耳部的防护

它除了听见万物之声

还承担着平衡身体之责

任何一点破损和残缺

都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互助君也衷心祝愿所有会员朋友

都拥有一不受病痛侵扰的双耳

细细聆听

世间美妙的声音与乐章

慢慢品味

人世间的幸福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