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筇竹寺

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十一月,在昆明城盘亘了很久的徐霞客又踏上了旅程,目的地是大理鸡足山。

为了朔源金沙江,徐霞客选择了迂道武定府元谋县的方向,放弃了常规的出昆明碧鸡关的传统大道,因此因缘际会地在西北玉案山中的筇竹寺留宿了一晚。

这一晚,发生了许多故事。

这一晚,是他西南“万里遐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昆明筇竹寺

徐霞客的筇竹寺的故事,无论是兰花、茶叶(太华茶),还是人际交往,真情友谊,吴叔此前已经讲过很多,如果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吴叔滇游记】,查看以前吴叔的文章。明朝末年的精彩全在这里,这就是昆明筇竹寺“徐霞客故事”(一) 明朝末年的精彩全在这里,这就是昆明筇竹寺“徐霞客故事”(二) 明朝末年的精彩全在这里,这就是昆明筇竹寺“徐霞客故事”(三) 筇竹寺:深山古寺中“藏”着一位吏部尚书的亲孙子 筇竹寺:云南茶人不会错过的一句话、不会错过的一个地方 筇竹寺:说到寺庙,就不得不提那个“云南”老和尚

可能是吴叔写了太多筇竹寺的文章感动了此间神灵,在一次探访筇竹寺的时候,意外地在筇竹寺工作人员那里免费得到了一本《昆明市风景名胜楹联赏析》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昆明筇竹寺

束之高阁了很久,近日偶然翻阅,又发现了徐霞客新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还是老熟人:徐霞客的唯一知音唐泰、后来的担当和尚;徐霞客“霞客”字号的命名者、徐霞客的忘年交和精神导师陈继儒。

新的故事是关于楹联的,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后续了,不是徐霞客的亲历所见所闻。

担当和尚楹联:托钵归来,不为钟鸣鼓响;结斋便去,也知盐尽碳无。

这副楹联,悬挂于筇竹寺的客堂。

联上有“识”:担公此联题鸡足山大觉寺中今为摹刻于此季会李根源识。

也就是说这副楹联是摹刻的,不是筇竹寺自己的。

摹刻之人是个大人物:李根源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7月5日),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云南腾冲人。辛亥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滇西问题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腾冲李根源故居

还是云南人了解云南人,还是云南人关心云南的事。

唐泰(担当)--徐霞客,大理鸡足山大觉寺--昆明玉案山筇竹寺,不知李公此举,是不是因为读过《徐霞客游记》、谙熟徐霞客的游历行程?

陈继儒:历遍名山穷胜赏,何如大隐善栖迟。

这副同样是筇竹寺客堂的楹联,作者是:陈继儒,没有查到关于这副楹联的相关线索。

但陈继儒也不是一个普通人。

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画家。

《明史》称“继儒通明高迈,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构庙祀二陆,草堂数椽,焚香晏坐,意豁如也”他就在这里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述、作书、作画,名气日重。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陈继儒

陈继儒所处的年代与他的高洁气节,塑造了陈继儒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这种气节,就是中国传统文人雅士的气节。

1624年,徐霞客由一位福建朋友王畸海陪同,到佘山第一次见陈继儒,然后“每岁得之”他不仅每年来拜访陈继儒,甚至一年两次,并非仅仅三次,或者五次,至少也有十次了。他与陈继儒可谓关系密切,连徐霞客之名,也因佘山的陈继儒向人介绍他时称之为“霞客”而来,其本名徐弘祖反倒不那么知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霞客

年龄大很多的陈继儒称徐霞客为兄,他在给徐霞客的回信中还对他大加赞赏:“弟好聚,兄好离;弟好近,兄好远;弟好夷,兄好险;弟栖栖篱落,而兄徒步于豺嗥鼯啸、魑魅纵横之乡。”

徐霞客与陈继儒的莫逆之交,也能证明不为人所熟知的徐霞客人品和气节。

徐霞客开启西南“万里遐征”之前,拜访的就是陈继儒,拜访过陈继入之后,徐霞客“盖前犹东迂之道,而至是为西行之始也。”--《徐霞客游记》

回到楹联本身,上联“历遍名山穷胜赏”说的是很可能就是徐霞客,而下联“何如大隐善栖迟”就是陈继儒自己了。

昆明的筇竹寺中,莫名奇妙地有一个松江府华亭名人的楹联,这一切的背后,如果不是因为徐霞客,还真有点说不过去!因此很可能,这同样是李根源的手笔。

昆明筇竹寺大雄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