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三年来,从中央到广东,一系列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正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更是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棋局上的重要落子,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显著增强。

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深圳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加快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仔细梳理这份成绩单,四个关键词尤为值得关注。

关键词之一

创新互动

2月8日上午,光明科学城建设指挥部2022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根据安排,2022年光明科学城将实施“八大行动”,以主阵地作为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深圳光明)

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个名词对于关注湾区发展的人来说绝不会陌生。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公布。深圳在全国科技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了来自国家顶层设计的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其中最直观的便是,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既然是主阵地,自然要具备主阵地的样子、要拿出主阵地的作为。回首2021年,创新互动可以说是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中最鲜明的关键词之一。

据相关部门透露的两个“亿元”级数据,可以成为“创新互动”四个字的有力例证:深入实施深港澳科技计划,支持深港澳创新主题联合攻关,累计资助超过2亿元;大型创新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机制加速构建,共享平台入网仪器10551台(套),总原值为97.21亿元。

回首过去一年,深圳切实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通过扎实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持续增强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不断优化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加速推进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就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2021年12月7日,在首届湾区科创峰会上,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说。

关键词之

规则互衔

2021年,“前海方案”的发布,前海“扩区”的落地,全面提升深港澳合作能级,为大湾区建设再添了一把旺火。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对此解读,前海合作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平台,承担着“先行先试”的使命,通过与港澳联通对接,特别是跨境要素流动、规则衔接上进行试验,将能带动粤港澳深度融合发展。

事实上,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法域和关税区、流通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实现跨境协同创新,推进区域深度合作,是“一国两制”伟大创举的具体实践,在国际上没有先例。因此,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要破障前行,突围而出,通过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将“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

回首过去一年,深圳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正式印发、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与香港共同制定“联合政策包携手吸引国际科研人才及项目、启动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落地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业务、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揭牌、积极开展粤港澳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试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看到,深圳通过加速形成接轨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营商环境、不断健全对接香港及国际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稳步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加强涉外涉港澳法治合作交流,推动以规则衔接深化大湾区合作发展,不断提升深港澳市场一体化水平。

关键词之三

基建互通

道通业兴,路通人和。大湾区发展有赖于人才与物资的聚汇交流,交通承载力必须过硬。而基建互通这一“硬联通”,也恰是深圳2021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的又一关键词。

2021年,深圳多个口岸设施建设有序开展。其中,皇岗口岸重建项目临时旅检场地已具备全面开通条件;沙头角口岸、罗湖口岸改造升级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赣深高铁建成通车、穗莞深城际机前段、深惠城际及大鹏支线、深大城际、深莞增城际持续推进,深中通道完成多个关键施工节点。尽管受到了疫情影响,但这一连串的项目,无疑都为推动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国际航空枢纽和港口枢纽的建设也是亮点纷呈。2021年12月,深圳机场卫星厅正式启用。目前,深圳机场已开通香港、澳门跨境直升机服务;蛇口邮轮母港已设置跨境直升机停机坪并获民航部门备案。“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覆盖范围持续拓展,深港引航互认正加快推进。

对此,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也表示,交通“硬联通”的价值是复合性的,人流有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不成问题,“硬联通”将推动大湾区内部各类要素实现高效配置。

关键词之

民心互联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是深港澳之间如何实现更加紧密的合作,包括产业、文化、民心等方面。而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民心互联,首先要加强民生融通。

过去一年里,深圳深入实施便利港澳居民发展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教育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医疗卫生合作,推出了深港跨境社保服务通、“港澳药械通”,以及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18条、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若干措施》等民生融通利好,为大湾区内居民及企业跨境执业、就医、就学、居住、理财提供了更多便利,也拉近了粤港澳三地居民的“心距离”。

目前就职于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应急办的港籍公务员黄家达,对此便深有感触。2021年8月份,他成功考取深圳公务员并顺利入职。虽然工作还不到半年,成长却非常迅速。

自2020年年底起,深圳定向招录的港澳籍公务员陆续入职,至今已有10人。积极参与抗疫阵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利用自身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国际化城市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便成了黄家达们的日常。

2022年春节假期,黄家达选择留在深圳值班。“继续做好本职工作,跟同事一起为深圳这处‘新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谈到新年愿望,黄家达这么告诉记者。

结语

如果说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大湾区建设便从开局起步转向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阶段,那么这三年来,这份重磅文件中部署的任务和规划可以看到不少已经落地,或是正朝着现实不断推进。

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积极探索研究更多“湾区通”实现形式,在促进要素跨境流动、推动便利港澳居民就业创业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深圳还需再出发、再发力。

记者 / 毛芸

编辑 / 何欢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文字、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

2、我们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非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和版权者联系,

3.本网页如无意中侵犯了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留言或来电告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