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申办冬奥会的过程中,中国正式向国际社会作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冬奥申办成功以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冰雪运动。冰雪运动已成为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时尚的运动项目,也成为中国家庭的生活方式之一,可以说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和全球冰雪运动普及作出了中国贡献。

今日上午,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主题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司长涂晓东介绍,从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为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超过24%,“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已经实现,这将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康中国”的亮丽风景线

由于我国冰雪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同时冰雪资源多位于高海拔地区,冰雪产业设施和配套服务等也并不完善;同时,与其他冰雪强国相比,我国冰雪运动也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为了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不可能像北欧、北美以及阿尔卑斯山脉沿线国家那样,凭借优越的冰雪自然禀赋和深厚的冰雪运动传统来发展冰雪运动,必须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发展之路。为此,相关部门推动实施了“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积极引导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室内室外同步发展,促进冰雪运动区域互动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冰雪运动“四季拓展”,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大力推广仿真冰仿真雪等新技术,推广建设气膜馆、可移动冰场等简易场馆,推广普及旱地冰壶、滑轮等新项目,吸引更多群众接触冰雪运动,感受冰雪运动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成都市为例,伴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实施,成都冰雪运动得到了大踏步的发展。截至去年,成都市共有11个冰场和5个雪场(其中3个旱雪场),冰场面积约1.6万平方米,雪场面积约7平方公里。冰雪场地覆盖区域既有高新区、锦江区等主城区,也有都江堰市、金堂县等近郊区(市)县。每年,成都有近100万人次走进冰雪场所。根据《2021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体育用品和体育旅游分列市民体育消费支出的一、三位。而在体育教培消费中,滑冰、滑雪运动增势明显,已经超过足球、体育舞蹈等传统运动,居体育教培消费榜第七位。

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从小众走向大众,参与空间从地区走向全国,参与时间从冬季变为全年。各地蓬勃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成为“健康中国”亮丽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雪产业升级的中国实践

不久前,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公布。数据显示,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随着冰雪运动普及程度的提高,冰雪运动文化的广泛传播,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喜爱程度逐步提升,冰雪运动自发参与率也逐步提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92.64%的大众通过个人自发的方式参与到冰雪运动之中。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调查数据,2020-2021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次达到2.3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超过3900亿元。冰雪运动在推动乡村振兴、地方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距离市区100余公里就有西岭雪山,这里被认为是全国最温暖的户外滑雪场,雪季平均气温不低于零下6℃,很少遇到极寒天气。伴随着冰雪运动在成都的生根发芽,西岭雪山已发展西南地区最具知名度的专业户外滑雪场,可以容纳2000人同时滑雪。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公布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西岭雪山成为12家之一,并且也是这份名单中唯一位于南方的滑雪场。

成都冰雪休闲旅游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室内人工雪场和旱雪场。在亚洲最大规模室内滑雪场都江堰融创雪世界,8万平方米雪域中,拥有7条不同等级滑雪赛道,全面满足各类层级的滑雪爱好者的需求。谷爱凌、苏翊鸣此前都曾到成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训练,这里也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旱雪场,自2017年起就已是国家滑雪队的训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今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涂晓东表示,中国“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是北京冬奥会给予全球冬季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遗产,可以说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第一块“金牌”。对于世界来讲,“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显著地壮大了冰雪运动参与人群,为全球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其他冰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创新性地发展冰雪运动、推动产业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实践、中国方案。

记者 陈浩 北京报道 图片 陈浩 编辑 王戬 校对 宋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