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盛、瑞信等多家国际大行集体看多中国股市,这也是近年来比较少见的信号。从国际大行看多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在于国内货币政策存在放松的预期,并表示国内经济势头有逐渐好转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去年国内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这一利率水平降低至40年来的最低水平。作为利率敏感的股票市场,更看到了宽信用的预期,对股票市场来说,也是构成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在国际大行看多中国股市的同时,包括桥水、高瓴、景林在内的知名机构,也对中概股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增持行动。作为知名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它们的增持或抄底的举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果把国际大行看多中国股市的现象与国际知名机构抄底的行为结合在一起,那么可以看出外资对中国资产的看多做多意愿在逐步提升。在他们看来,或许认为中国资产具备了一定的投资吸引力。

不过,在国际大行积极看多中国股市的背后,我们还是需要保留一些理性。

其中,截至目前,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不算特别便宜,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股市的估值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对合理的区间。截至2月16日,沪市平均市盈率为17.13倍、深市平均市盈率30.04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51.85倍。另外,从沪深主板的角度出发,其平均市盈率却相对偏低。其中,沪市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15.95倍、深市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24.73倍。

此外,从沪深300、上证50等市场指数分析,目前不少市场指数的PE百分比仍处于60%以上的位置,意味着目前各主要市场指数的估值并不算很便宜,只是处于历史估值中位数附近的水平。

再者,美联储加息预期持续升温,甚至预测3月份一次性加息50个基点。与此同时,今年市场的加息频率可能会比较快,但具体加息几次,却至今仍未有一个明确性的答案。随着全球市场联动性的逐步增强,加上外部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对国内市场的宽信用预期也许不能够过度乐观。但是,受益于国内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国内拥有比较丰富的货币工具箱因素,所以在抗风险能力上,应该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虽然中国股市年初的开局表现不太乐观,创业板指数自高位一度出现近25%的跌幅,但从2019年以来,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连续三连阳的走势,并打破了过去28年来无法实现年线三连阳的魔咒。从2018年底的市场低点上涨以来,其实A股市场已有一定的涨幅,包括近期跌幅明显的创业板指数,也从2018年底的1184点上涨了一倍以上的空间。由此可见,从近三年的市场表现分析,A股市场已经存在一定的涨幅基础,近期的快速调整或许只是前期获利盘的释放需求。

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点位与市场估值水平附近,未必是A股最佳的投资时机,但也许会是一个阶段性的投资机会。不过,从近年来北向资金的净流向动作分析,外资做多A股的意愿明显高于内资资金,从引导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外资资金似乎发挥出更积极的影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全球前三大市值的资本市场,中国资产的投资吸引力正在不断提升,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中国资产的配置需求也有不少的提升空间。从长期大方向来看,国际大行看多中国股市,也是符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