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重读了日本作家利利·弗兰克的自传体小说《东京塔》,一如从前,看到最后还是泪流满面。

书中写过这样一句话:爸爸的人生看上去很开阔,而妈妈的人生在十八岁的我的眼中显得很狭窄,因为妈妈把她的人生都分给了我。

这是一本关于母爱的书,一个在婚姻里清冷而倔强的女人,与孩子三十八年的平淡时光里的每个瞬间,都是关于母爱的记忆。

01

爸爸妈妈是姐弟恋,不,其实没有多少恋,因为他们是“闪婚”。对于妈妈的婚姻,书中是这样写的:

见面之后,没过几天他们就决定结婚了。原因是爸爸没跟妈妈打声招呼就带了聘礼闯到的娘家。

在所有人的惊讶中,爸爸妈妈结婚了。只是这样仓促的婚姻带给妈妈的是余生孤苦的代价。

婚后的第二年有了儿子,儿子四岁的时候,妈妈带着他离开了家。关于这个原因妈妈没有明说,儿子甚至觉得是个禁忌。

可是在书里还是能发现蛛丝马迹。

爸爸顽劣,上学的时候不停的退学,工作后又总是在辞职;爱喝酒,到处耍酒疯。有一次踢开家门,奶奶大声呼唤妈妈,妈妈抱着儿子到处逃跑。

还有一次,爸爸嫌儿子哭了太久,一把拎起来直接扔了出去。

“于是我从茶室横穿走廊,飞向客厅。我仿佛漂浮在宇宙中,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着走廊和客厅的交界处。”

所幸,最后奶奶接住了。

或许对妈妈来说,婚姻是选择,那么成为妈妈后保护孩子就是本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02

漂泊无依,母子成为彼此唯一的依靠,忙碌且贫,妈妈从未失去笑容。

妈妈和儿子习惯了为彼此考虑,一个从不表现辛苦的样子,一个从不提过分的要求,但无论是玩具、书本、还是棒球唱片,只要儿子提出来,妈妈都会第二天买给他。

甚至,在每个特殊的时候,去拜访亲戚、或是参加葬礼、或是集体活动,妈妈都会给儿子买新衣新鞋。

只是,妈妈都是给儿子买,却基本不给自己买;妈妈也很喜欢做饭,即使只有儿子一个人吃,她也要做出好几个菜,妈妈在意那些吃进肚子里或者贴着皮肤的东西。

书里写着:因为这些我从不觉得自己很穷或者不幸。

爸爸和妈妈只是分居,但是在儿子的眼里,爸爸总是飘到宇宙中遥远的地方,他会在暑假某个时刻出现,陪伴孩子一阵然后又不见。

他有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或是不拘一格的才华,只是在陪伴孩子的不眠不休里,在守护孩子的漫漫长夜里,太多的时候,只有妈妈孤独的身影。

(图片来自网络)

03

其实,这中间有过两次转折。

妈妈的女性朋友会到家里来玩,也有一些叔叔会带着礼物前来。其中有一个叔叔后来带着他们母子俩去小镇上的休养中心,他们待彼此很不同,连儿子也感觉到了,只是后来回家的路上他们就再也没有说话了。

当儿子小学毕业前,妈妈告诉他要回去和爸爸一起住。儿子带着激动的心情向老师同学、邻居好友道别之后,却得知这件事泡汤了。

已经分居多年的夫妻决定重新一起生活,可是突然又撤回了这个决定。

于是,原本平静生活刚刚泛起的涟漪又变得毫无踪迹,母子继续相依为命,妈妈独自陪伴儿子度过了青春期。

当中考临近时,儿子决定想走出去。当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时,妈妈只说到:这是你做的决定,照做就行。你一个人生活没问题吗?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可是当过妈妈的人都知道,放手会有多难。

作儿子,想去一个不一样的地方,也想让妈妈恢复自由,只是时间已经带走了太多。

离开前,妈妈用心打扫儿子的新房间,买来生活用品,还贴上注意火烛的纸条,然后跑到隔壁和附近的人家问候了一遍。

分别时,妈妈跟着驶动的火车,一直追到站台的前端,不停地向着儿子挥手。

坐到位置上的儿子吃着妈妈给他准备的饭团,看到餐盒下面有一封信,妈妈在信中没有提到一点关于自己的事,只让儿子不要担心,要好好学习,在信里还夹着一张皱巴巴的一万日元的钞票。

妈妈的遗书

04

考上高中后,儿子开始在寄宿学校里独自生活,只是妈妈依然在忙碌,因为要支付孩子的房租、生活费。

之后考上大学,毕业后工作,儿子和妈妈开始渐行渐远的生活,他们半年才见上一面,打电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作者写到:妈妈就像一直工作最后会被用尽的橡皮,而我则在东京吃喝玩乐,像个傻瓜。

当朋友越来越多,也交到女朋友后,儿子甚至很少想到妈妈,甚至妈妈发生车祸的时候,他都没回去。

只是当儿子在高烧的夜里实在受不了时,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妈妈就在第二天清晨坐第一班新干线赶了过去。

儿子跟他的爸爸相似,在学业上总是毫无目的,但是有妈妈一直鼓励;后来妈妈还在镇上开了一家小饭店,拼命工作。

直到六十多岁的妈妈患上癌症,儿子把妈妈接到东京一起居住。

母子分开已经有十五年,再次住在一起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仿佛又像回到小时候,儿子的生活更安心了,妈妈也积极融入新的生活。她依旧照顾着孩子的饮食起居,她还做志愿者去照顾别人,甚至担心自己死后会麻烦孩子,预先为自己的葬礼节衣缩食、每月存钱。

这是妈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整本书读下来,柔美平淡笔调里妈妈的样子很具体又很模糊,她像所有爱孩子的妈妈一样,却又有太多的不一样,她无欲无求,她只有儿子。

而关于儿子,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悬念。因为奶奶用怜悯的语气说过一句话:抚养的父母竟然比亲生父母还亲啊。

妈妈渡过了怎样的一生?我不忍思量。

书中最后写到:能够被妈妈抚育成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妈妈的日记本里夹着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