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从新冠疫情防控、巩固医改成果、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等八个方面,对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做出相应部署。

会议着重强调的一项是,要“巩固深化医改成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这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时,曾划定了“5年完成”的时间期限,2022正是开端之年。

今年医改的工作重点会比较复杂。除了此前一直强调的DRG/DIP付费方式改革进一步落地之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也将很快启动。这都是触及公立医院灵魂的改革项目,也是此前10多年医改中并未彻底打通的堵点。

在历年的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公立医院”的下一步怎么走都会被提出来反复讨论和商榷。这一次,国家卫健委给出了明确的方向:

三明经验。

“三明经验”提为重点

健识局注意到,较之于过去两年的表述,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落实行动上,本次会议格外强调,要持续“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在过去的一年间,“三明”无疑是一个热词。

2021年3月,最高层领导走访三明市时表示,各地应“因地制宜”借鉴三明医改经验。此后,国家卫健委组织了以副主任李斌带队的调研团,对三明医改进行了详细的学习了解。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22年6月底之前建立任务台账,并将具体要求细致到了各省党委和政府需要开几次医改专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三明经验,已经成为各省市“医改实施方案”中的重点环节,而且纳入了各省市一把手的绩效考核任务。作为示范点,三明医改取得的成绩无需置疑。

当年三明的“三医联动”打破了旧有的管理体制,形成了制度层面的突破,管住了药和医两个重点环节。三明制定了医疗设备采购、配送和交易管理,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等,重点监控、集采等措施更是成为目前全国都在参照的方式。

“三明经验”走出福建、走向全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尚未完全落地。

2019年,三明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生平均年薪达到16.5万元,比2011年时的5.65万元高出了两倍不止。2021年,三明市印发《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首创性地明确了医务人员薪酬改革的目标,规定初级职的住院医师年薪最低为15万元。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随之而来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才是“三明经验”最核心的地方,也是今年医改的重点内容。DRG/DIP付费方式改革,乃至重点监控、集采等,都围绕如何让医生获得更多阳光收入、自觉远离医疗腐败而展开。

可以说,全面推广“三明经验”,用5年时间完成“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平衡医疗资源是重心

除了面向医院自身的改革之外,2022年医疗体系建设,依然是国家卫健委的重点任务。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即使受到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国公立医院的年诊疗人次,依然保持了持续上升的态势,说明越来越多的患者正在实现“病有所医”。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

但另一个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数据显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立医院接近4500家,其中三级医院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但在西部地区,公立医院的数量仅为3800家左右,一级、二级和未定级医院的数量达到80%。

医疗资源地区分配不平衡,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尽管国家已经通过医保异地结算、异地门诊报销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实际负担,但从根本上解决跨区域之间医疗资源和患者的流动,才是根治之法。

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连续三年都在强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问题。2021年和2022年,会议两次提出:要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曾介绍,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对留住当地及周边的患者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北京儿童医院郑州医院为例,这家医院开始接诊后,2020年河南前往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门诊量下降63.1%。

然而,真正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疗资源调配并不容易。“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速度偏慢,主要是因为医疗服务收费规则、人事薪酬体制,以及补偿机制等问题都没有相应推进。

简单粗暴地让大医院到各地建设分院,很容易演变成以圈地为主的盲目扩张。

目前开展的一系列政策,其实也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平均分配。2021年1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三年计划,正式要求将此前一直在试点推进的DRG/DIP付费方式改革普及至全国,各地要在2024年完成这一任务。

实现自主控费的医院,能把省下的钱用在医院建设和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上。这一措施将更好地推动公立医院的发展。

公立医院要真正步入“高质量”阶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医护比达到1:2,这一条就不容易实现。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医护比在1:1.5左右,远低于国际水平。

#三明医改##薪酬##医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