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作为新能源插班生推出了进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电动车-轩逸参数图片)e-power,号称是一台不用充电的纯电动车。采用一台最大功率53kW的1.2L三缸发动机串联发电机给电机驱动供电,搭配容量2kW.h可实现“闪充闪放”的三元锂电池。全工况100%电驱,发动机仅发电运行不参与车辆驱动,百公里油耗3.9L,售价13.89-15.59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轩逸epower

从技术路线和售价上看,与比亚迪搭载DMi系统的秦plus极其相似。DMi混动驱动车辆以电为主,市区纯电行驶率99%,在高速下以发动机并联直驱为主,纯电行驶率占33%,售价10.58-14.58万元。在电动汽车技术百花争鸣的时代,两台相近的新能源车之间谁更有优势,作者将从技术路线、用车成本、用车体验上分析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plus DMi

选取价格相近的车辆进行对比,分别是:

比亚迪秦plus DMi 55kM旗舰型 ,售价12.66万元。

日产轩逸e-power 全电驱 pro,售价13.89万元。

在技术路线上,比亚迪依靠电池研发的优势,搭载秦plus的DMi技术依托功率型刀片电池实现纯电运行。日产轩逸e-power发挥混动领域多年技术积累,搭载轩逸的e-power技术依托发动机高效发电+小容量电池闪充闪放实现车辆纯电运行。目的都是提高车辆电动行驶率实现低油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轩逸epower架构

秦plus DMi 55kM旗舰型车使用刀片电池带电量8.32kWh,主张用电先储电,以电池为中心,通过插电或发动机充电尽量保持电池有电。日产轩逸 e-power全电驱pro主张用电才发电,以发动机发电为主,闪充闪放,配备小容量电池作为缓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plus DMi架构

为全面对比,作者将两车技术主要差异点归纳汇总成表格对比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对比发现,秦plus DMi比轩逸e-power多带6.32kWh电量且需要功率更大的发电系统,但两车车重仅差20kg,可见比亚迪在减重上做了努力。两车在日常通勤时电机参与率相当,主要区别在高速时秦plus DMi采用发动机高效率区直驱,而轩逸e-power采用发动机高效率发电后用电机驱动。初看轩逸e-power采用迂回的路径传递能量(发动机-发电机-线路电耗-电动机-减速器-车轮),其传递效率低于发动机直驱。到底是不是呢?发动机直驱的“直”是相对使用电机而言是发动机直接驱动的意思,但是不意味着发动机直连驱动车辆,秦plusDMi混动系统发动机传递能量的路径是发动机-传动轴-湿式离合-减速器-车轮。由此可见,两车在高速下的节能水平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发动机热效率,二是能量传递效率。特征技术数据见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表格可见,反应两者系统效率的油耗相差不大,但实测油耗因人而异,往往大于官方公布值。两车系统差异主要为高速工况,有必要对两车高速工况下发动机热效率和传递效率进行详细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混合动力对比

两车发动机排量不同,变速箱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均为单级齿轮。作者没有收集到系统进一步的详细参数(系统内部参数一般为商密),从系统总体的角度分析两车的高速节能特性。

单级齿轮传动为咬合传动,效率两者差异不大,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效率能达到97%,两车视为一致。

发动机热效率方面,比亚迪DMi四缸机效率43%,日产e-power三缸机效率43%(最高50%)。由于e-power技术发动机纯用于发电,无需考虑动力性能,其高热效率毋容置疑。高速工况下日产e-power的技术思路是“发动机与传统发动机热效率差+线路损耗=节油”,比亚迪DMi的技术思路是“发动机高效区+电机=节油”。在热效率分析对比中,日产e-power略微优于比亚迪DMi。

在能量损耗方面,日产e-power为电气损耗,电气效率按经验值98%折算。比亚迪秦plusDMi为湿式双离合传输损耗,湿式双离合按最高传输效率92%折算。由此可得两者发动机能量传输效率为:

秦plus DMi 发动机直驱工况部分:43%X92%=39.56%

轩逸e-power高速全工况:43%X98%=42.14%

由第一张表数据对比可见,比亚迪在高速情况下存在33%(由4%电池供电,29%发电机供电)的纯电工况,电路损耗同样按照98%折算,秦plus DMi高速发动机直驱工况补偿得

秦plus DMi高速全工况:

发动机直驱+发电驱动+电池驱动=

39.56%X67%+43%X98%X29%+100%X98%X4%=42.65%

通过技术参数对比可见,系统能量传输效率秦plusDMi高于轩逸epower 0.51%,综合效率上比亚迪DMi优于日产e-power,但两者都是优等生。

从用车成本分析从购置成本、使用成本、折旧成本、时间成本四方面对比分析。

购置成本方面,轩逸购置成本高于秦plusDMi 1.23万元,国产车购置优惠力度大于合资车。购置成本秦plus DMi有较大优势。

使用成本方面,两车维护结构均为发动机系统、加注92号汽油且油耗相近,使用成本一致。

折旧成本方面,在同等驾驶条件和习惯的前提下,低容量电池循环次数高于大容量电池。秦plus DMi搭载磷酸铁锂大容量刀片电池,轩逸e-power搭载三元锂小容量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循环次数本来又高于三元锂电池。秦plusDMi在折旧优于轩逸e-power。考虑品牌和发动机认可度,总体轩逸e-power优于秦plusDMi,难分伯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轩逸epower使用小容量锂电池

时间成本方面,考虑到秦plusDMi为插电式混动技术路线,可充电为优势之一。秦plusDMi 55kM电池8.32kwh,只支持慢充,使用厂家配备的插头从0到100%充电需5.5h。轩逸e-power只需加油,时间成本为0。对于有家用充电桩条件的车主来说,可通过补电省油,从省油角度来看只有这部分车主使用秦plusDMi的时间成本优于轩逸e-power。若使用公共充电桩的车主作者认为时间成本不及轩逸e-power。

最后,在车体验上从噪声NVH、稳定性和服务分析对比。

话不多说,噪声测试直接上图。由于轩逸e-power上市不久,未有专业的测试,以油车轩逸做参考,在e-power技术加持下,轩逸新能源车噪声会更低。因为同系车辆的隔音设计大部分是一致的,只是动力系统不同,即使换了型号也有一定的可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易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

秦plusDMi同等速度下NVH均高于轩逸燃油版。轩逸燃油版在有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情况下NVH依然优于秦plusDMi,但对比最低速度为60km/h。在低速城市工况中,由于秦plusDMi拥有较大容量电池支持纯电行驶,NVH会优于轩逸e-power。

稳定性和服务方面,DMi技术属第一代技术,虽提供了首任车主终身质保的服务,但是比亚迪汽车总体来看车辆稳定性低于以稳定性闻名的日系车,特别是服务水平一直被车主诟病。e-power技术虽然在国内首次上市,但已属于第二代技术,第一代e-power技术于2016年在日本本土测试,车型Note首次装车,其销量迎来大幅增长,在2017、2018、2019年连续三年夺得日本1.6L排量以下小型乘用车的销量冠军。由e-power的历史战绩和日本车服务的传统来看,作者认为在整车稳定性和服务方面。轩逸e-power优于秦plusDM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秦plusDMi在技术水平、价格、通勤体验、使用成本上优于轩逸e-power,而在稳定性、噪声NVH、服务水平上不及轩逸e-power。在折旧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比上秦plusDMi也显得逊色。不过,比亚迪在部分核心领域已开始超过合资车企,但未形成领先优势,同时在细节和用车体验上存在短板,有很大的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