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智能制造全流程交互体系,使得君实生物实现了从仓库到医药洁净生产区域的端到端智能物流配送,使厂内物流人员从预计的20多名降为5名,也将因为厂内物流运输错误而导致的质量事故数降到了0。

近日,国家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公布,临港新片区首批认定的智能工厂中,君实生物的精准配送场景、中科新松的智能在线检测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名单,航发商发在临港打造的商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名单。

小布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新片区已经完成了11家智能工厂的认定,未来还会推动建设50家智能工厂,提升新片区智能制造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数联智造”品牌。

智能化带来的“神奇”变化

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位于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化生产基地。“早在2016年君实生物决定落地临港的那一刻起,就决心要将厂房从设计到建设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将生产自动化、管理数字化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力求做到四个转变的数字化工厂。” 君实生物副总经理、临港生产基地负责人谢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所谓四个转变,分别是指通过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将原本生物制药“摸黑生产”转变为“透明生产”;通过网络化,将原本生物制药“数据滞后于产品”转变为“数据同步于产品”;通过数据分析结合控制,将原本生物制药“经验决定品质”转变为“过程保证品质”;通过“人机料法环”的整体数字化,将原本生物制药“用人管理药品质量”转变为“系统保障药品质量”,从而从源头上保障用药安全。

为此,君实生物上海临港生产基地设计之初,其信息化团队就尽量以超前的视角来进行工厂的设计。基地通过各分区中间的一条连廊,将人流和物流完全的独立开来,同时,这套物联网系统又使得基地的生产楼、库房、质量中心都被串联起来,为物料的全自动转运打下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其多系统集成的端到端药品生产智能物流配送,采用了AGV自然导航、WIFI定位,同时打通了MES系统、门禁系统、电梯系统,实现了从仓库到医药洁净生产区域的端到端智能物流配送,规避医药生产中的交叉污染。

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厂内物流的人员从预计的20多名降为5名,人为污染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同时,进一步提升了厂内物流的准确性、实时性,配合工厂的物料条码系统,由此,因为厂内物流运输错误而导致的质量事故降为0。

同样入选工信部名单的中科新松智能在线检测场景,则针对协作机器人出厂前质量管控,搭建产品测试分析平台,有效降低不合格品率,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通过故障统计反馈、分析、设计改进、生产过程改进等闭环行动,中科新松完成了国内首创的协作机器人智能在线检测系统的建设,该系统投入使用后,产品检测效率大幅度提升近60%,发货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全检。

入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的航发商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智能装备解决了单点的制造质量和效率瓶颈,通过生产过程网络化解决制造过程管控问题,通过系统集成实现制造业务嵌入公司运营管理中,并进一步向外部产业链延伸,打造航空发动机的“主制造商-供应商”的航空发动机生态。

将推动建设50家智能工厂

小布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了解到,未来,这样的智能工厂还将更多地在新片区出现。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有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推进临港新片区“一城一名园”建设和“数联智造”品牌打造,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结合全市建设“100+智能工厂”专项行动的开展,新片区以打造“临港智能工厂”为目标,推进开展了数联智造“智造焕新”建设行动,提升智能制造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1月,临港新片区完成了第一批智能工厂认定工作,认定了上海君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昌强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等11家智能工厂。

根据《临港新片区“数联智造”——智造焕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和《临港新片区推进“智造焕新”建设行动若干措施》,到2023年新片区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体系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全面推进重点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共推动建设50家智能工厂,其中打造5家标杆性智能工厂,培育5家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

“我们还将推动发挥三家运营商、智能制造产业协会等供给侧服务方的作用,重点鼓励各方主动下企业挖掘需求场景,促进供需精准对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赋能路径。”上述工作人员介绍。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