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是“双减”后第一个学期,这周是期末后的第一周。两个因素叠加,让这几天变得很热闹,热闹的点在于小初家长们的总结分享。

因为现在不让公布成绩和排名了,家长们心里没底,所以很多人会把成绩分享出来,根据其他人的分享锚定一下自己的定位。

现如今,不止小学家长沉不住气,就连群里很少说话的初中家长也要到论坛上悄咪咪发一下成绩。

可见,学习还是需要氛围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分享的小孩儿主要来自海淀和东西城、朝阳丰台等。

但是,即便在同一个区域内,各个学校考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考卷试题、分值计算等都情况各异。

在我们这些不懂初中情况的家长看来,这些分享的小孩儿成绩似乎都还不错,怎么也算得上中上水平了。

但是家长们却都不满意,主要是大家根据孩子在班里的位置可以隐约推测出孩子的年级位置,乃至在全区的位置。

现在,光看成绩真看不出什么,重要的是排位。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离家几十公里的学校住校,一两个月才能回家见到父母一回,父母对学习的关心仅限于告诉你要好好学习。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常见情况。

没想到,轮到我们自己做父母才发现,父母也没那么好当了,现在的父母尤其是母亲不仅要身兼数职伺候孩子,还要有从蛛丝马迹里窥探局势的能力,人生实苦。

不过,在看了二三十个初中家长的分享之后,我还真看出了一点门道。

同样是成绩,有的孩子期末复习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却只能拿出个还行的成绩,有的孩子却能轻松应对,有的孩子能够接受父母的辅导和帮助,有的孩子却把家人拒之于门外……

差别到底在哪儿?

我分析,应对考试轻松与否,和长期以来的学习方式有关,接不接受父母的帮助,和家庭教育有关。而这两点就决定了孩子在考试的重要时刻乃至中高考的关键时刻,能否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家庭教育说的太多了,无非是和青春期的孩子搞好亲子关系,让他在心里为你留给位置,你才由空间去输出自己的东西,把孩子朝着一个理想的方向去塑造。

学习方式上多说一些。比如有个初一的男孩子,七门功课成绩都很高,加起来也就扣了20来分,父母总结经验说,英语小学成绩一般,到了初中老师管理严格,孩子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小四门让很多孩子很苦恼,有的怎么背都拿不了高分,但是这个孩子史地政生就是平时跟着上课完成作业,期末考试把老师给的材料复习背诵了一下,就拿了几乎快到满分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肯定有人会说,这个孩子智商高,记忆力好等等,但是我觉得这都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其实藏在家长一句云淡风轻的话里,“他小学净忙着看乱七八糟的书了”。

恰恰是这些乱七八糟的书,让这个孩子感觉学什么都不费力。

阅读的根本在于提升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可以作用于所有学科。

然而,这种作用又是你没法直接用成绩衡量的。可能你小学的成绩里看不到阅读带来的好处,但是到了初中突然会让你惊喜。

我们总听人说,我家孩子读了很多书,也没见成绩好呀,读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呀,等等。这应该是和读什么、怎么读有关。

很多人读书特别功利,完全按照书单上的必读书目去阅读,就像学习只学教材一样。

按照书单读当然没问题,尤其到了初中,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书单都很难读完。只不过小学如果就读书单也未免狭隘了些。

不管读还是听,只要时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吸收就能更好一些。举个例子,这学期临近期末,鹏仔突然迷上了《俗世奇人》,这其实是初中才需要读的,我们反而没读六年级的必读书目。

但是因为他喜欢这本书,很快就用上了,他们有一个单元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拿手好戏》,在练习写作文的时候,他就化用了《俗世奇人》里面的一个故事。

也就是说,孩子读过的书,可能出现在他的作文里,也可能提升了他的思考能力,或者改善了他的表达能力......有的可以看见,有的却看不见。

阅读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理解能力,而不是获得具体知识,再举个具体例子

比如,很多人都说,有些书不用读,背背老师给的考点一样能应付考试。但是我还是花了整整一个学期的漫长时间陪着娃读了一遍《西游记》。

要说有啥收获呢?没有。我读了一遍之后,能够记住的东西还是和原来差不多。

鹏仔也还是在读到某个地方的时候,把他听过的老师讲的分析要点给我重复一下,显示一下自己知识的“渊博”,他在听课时就已经知道那么多了,再读原著在知识量上似乎没有增进。

昨天晚上,我们读到《西游记》最后一章,正要庆贺收官的时候,鹏爸红光满面心情舒畅地回来了,还很罕见地跑过来和我们拉呱,问鹏仔:你都读懂了吗?

鹏仔自信满满地说读懂了。鹏爸说那我就考考你吧,你知道什么是涅槃吗?知道六根都指什么吗?鹏仔立刻蔫巴了。

也就是说,我们觉得花时间读了一遍,很用心了,但其实在知识量上孩子是没有太大增长的。

那这种读的用处到底是啥呢?

对,就是我前面说的理解能力。

有一个说法是,如果你娃小学二年级就把《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长恨歌》背下来了,以后再遇到别的诗,那都不叫事儿。

理解不理解没那么重要,以我们现在重视学习的程度,他很快就会理解的。

读内容比较艰涩的书,作用是一样的。就是拓宽大脑对生涩信息的接受领域和提升对生涩信息的接受程度。

可能四大名著,还有外国那些人名有一米长的著作,你看第一本书时眼花缭乱,最多只能看个热闹。但这个热闹就是你理解的基础和起点。

因为,这些书本来也不是让你读一遍就能读懂的,何况还是一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小孩儿呢?

让他们早早接触,就是为了帮助他们的大脑逐渐适应复杂信息,逐渐提升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拓宽阅读的领域,尽量拓展阅读不同种类、不同模式、不同思维方式的书籍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了很多书,没有作用于成绩上,没有提升写作能力,原因很可能是阅读内容太过单一导致的理解能力没有显著提升。

阅读就像吃饭一样,要吃的种类多,还要消化得好,孩子才能健康结实。

所以,想要高年级时学习看起来毫不费力,小时候真的要尽可能广泛阅读,打好根基。

需要在孩子学习之路上

互相陪伴的群友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