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马斯克在一次访谈中所说,“不要为了成为领导者或者其他什么而试图成为领导者,很多时候,成为领导者的人却是不想成为领导者的人。”

众所周知,所谓少年心事当拿云,年轻人一直都有“做大事”的想法和追求,比如“先挣个小目标”之类。

但马斯克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是这样的动机,或者说,如果仅仅是为了发财和当老板,那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

马斯克建议,年轻人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要努力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尝试做一些有用的事,做对你的同胞、对世界有用的事情。”

除了马斯克,乔布斯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有些时候人们会过来跟我说我想开个新公司,我就问‘为什么’,他们说想赚很多钱,我说算了吧,这个理由不够,大多数情况下,你是不可能成功的——那些被金钱驱动而开创公司的人,成功的例子很少——那些成功的人一开始未必想开创一个公司,他们只是有一个想法,想要去实现,想要让世界知道,所以他们经常必须(通过)开办公司(的方式),不然没人会搭理他们……”

虽然马斯克曾表示他讨厌被人称为“乔布斯第二”,但他的很多理解确实是跟乔布斯相近。也许,在商业和人文的一定高度上,两人其实是一致的。

马斯克年轻的时候曾想要去网景公司找一份工作,但他后来觉得“没有一家公司要我”,那还不如自己创建一家公司。

现在的马斯克被视为商业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导者,但如他所说,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成为领导者的人却是不想成为领导者的人”。

之所以说马斯克和乔布斯这些事,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很多创业者都在出发点想错了,或许是因为传统的世俗观念影响,或许是过去企业界的惯性作用,我们的创业的功利性都太强了。

比如近些年互联网领域的那几个负面的案例,有的年轻创业者是为了谋求“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力,有的人则是为了赚好多的钱,大家忙来忙去,说到底都是为了名利而已。

其实,通过华为和其他同时代企业的对比,我们应该能意识到不同动机和出发点导致的企业路线的不同。

如果只是为了名利,那做企业的格局就小了,因为你一开始的出发点就是利己主义,是通过大家的努力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的性质、战略和决策等方面的功利主义、投机主义,就算你侥幸做“大”了,也是大而不强。

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落后,根本原因就在这里,我们缺乏乔布斯、马斯克这种“改变世界”的理想主义情怀。

在很多企业家、老板看来,不谈钱是虚伪的,是很傻的,这就导致中国企业界很少有任正非那样由使命感驱动的企业家。

事实上,个人奋斗必须考虑历史进程,如果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就大的事业,那他选择的方向和创立的事业不跟历史进程相结合是不行的。

华为的成功就证明了这点,苹果公司、特斯拉等企业的成功也证明了这点。

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哪怕你是一个很小的公司,你也应该有家国情怀。这就是发上等愿,向高处立。

余承东说他有个屡试不爽的理念,“定位决定地位,眼界决定境界”。这点值得中国的老板们深思。

不要装样子,不要自欺欺人,唯大英雄能本色,真英雄一定是发自内心的。

要问一问你的内心想要什么,你是怎么个想法,马斯克说他年轻时候就一直在考虑“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意义是什么”这类的问题,他一直在想“什么才是最有可能影响人类未来的因素?”,而不是“什么是最好的赚钱方法?”

如果马斯克是后者的思考模式,那他可以去做金融或律师之类的,以他的智力水平,早就发财了。

事实上,马斯克年轻时候做的互联网公司就让他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他没有去享受财富,而是投入到了火箭、电动汽车等创业项目中。因为他想让人类实现星际生存,为地球找一个“备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马斯克、乔布斯这样的人看来,不忠诚于内心的人生才是痛苦的,不值一过的。马斯克表示,他不得不去特立独行,不同凡响,“并不是我有多想当CEO,而更多的是:嘿,我觉得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应该去做,如果我不是CEO,我不确定是否会有人去做这些事情。”

对年轻人来说,创业维艰,相比打工,创业实在是不好玩,压力巨大,非常困难,非常痛苦。

“如果你内心真的渴望做某件事,无论如何,你都应该全力以赴去做它,而不是只在闲暇时间里浅尝辄止。因为只有当你真正深入了,才会发现,有时事情会变得极其困难。”

或许,我们都应该听听马斯克的建议,要做艰难而正确的事,而不是相反。

要知道,只有去过那种有用的、有价值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值得过的生活。人生的幸福和意义,就在于利他主义,让自己的人生融入到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命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