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2021年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平平无奇的一年,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命运大转折的一年。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娱乐圈层出不穷的各种“大瓜”。

多位艺人明星相继翻车——人设坍塌、遭受众人唾骂,事业更是一夜之间跌至谷底。不得不让人感慨: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在众多“塌房”的明星艺人中,年底爆出的王力宏事件,更是彻底粉碎了其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完美偶像”滤镜。

其实,不仅是知名人士会执着追求“人设”,就是普通人,有时也难免会陷入到各种人设的陷阱中。

在顾及的《破圈》一书中,就罗列出了几种常见的人设,包括彪悍者、受害者、真实者、控制者、依赖者、讨好者和完美者。

顾及是真格学院创始人,曾任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人际动力学”精华版项目特聘主任,有多年硅谷和国内产品运营经验,曾担任国内和硅谷数家上亿估值创业公司的战略运营顾问,更是被领英连续两年评为中国“年度行家”。

《破圈》一书,是顾及就“如何突破认知局限并实现终身成长”这一话题进行详细论述的著作。在书中,她指出认知破圈有三大法则——摆脱情绪体、扭转记忆体和击穿信念体,通过三个步骤和45个真实案例告诉我们该如何实现认知破圈,从而重塑自我。

在击穿信念体这个法则里,顾及就着重分析了人设和标签对我们的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求自由,活出真实的自我是很多人的梦想,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群居性生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总是难免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有一个少为人注意的区别是:我们是无意识地受到影响,还是有意识地选择这种影响?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对自己的决策深思熟虑,并有勇气去接受这个决策带来的一切结果,无论好坏。”我们想要活出真实而自由的自我,首先就要了解自己都带有哪些限制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在此,书中提供了这样一个练习方法帮助我们发掘自己潜在的信念体:

拿一张白纸,写下20句关于“我是一个XXX”来定义自己。

写完之后,注意以下几个类别:

①是否有很多句子都是对某一种角色的描述?

比如“我是一个父亲”诸如此类。如果是这样,则要仔细思考这些角色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相比较而言,哪些角色更重要,都代表了什么?

②是否有很多句子是描述自己特别好的特质或正面的想法?

负面想法的缺失,是否代表自己通常会以更加乐观的态度看待事物?或者是自己不愿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这些都是值得再深入思考的问题。

③是否有很多句子描述的是比较负面的特质或悲观的看法?

同很多描述自己特别好的特质一样,过多地关注自己负面的特质是否也代表着自己容易忽略一些良好的特质?或者是对自己的优点有着错误的信念,从而影响了自己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④若是写了几句后就写不下去了,我们则可以反思自己平时是否有认真思考过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当然了,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角度,这个练习也能帮助我们发掘出自我的其他特质,比如兴趣爱好等等。

这样一个练习能够引导我们重新看待自己的信念,其中的共同点也能为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提供一些线索和指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