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一批EA申请在今天就提交了,经历了这个“早申提前批阶段”的留学家庭,估计也饱尝了“无充足准备之仗”的痛苦

好好的素材被推翻、没有提前准备大纲、DDL近在眼前,文档里面才只有ESSAY一个词...

提交完申请之后“血的教训”就是:提早准备,免得火烧眉毛

所以,和申请息息相关的另一件事,我们也得开始提上日程了,那就是——

面 试

大部分家长都觉得申请时标化和文书是录取的90%,所以面试都是前一两天随便看看,就和大学的招生官或者校友进行面试了

无独有偶,“前几年的美国大学”和大家也是相同的想法。

美国大学入学咨询协会(NACAC)2019 年的一份报告显示:

只有 5.5% 的接受调查的大学同意面试“相当重要”,而 49.8% 的受访者表示这些谈话“不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两年的美国大学“变脸”了!!!

在最近的两项全国性调查中,根据美国大学入学咨询协会 (NACAC) 和 Character Collaborative 的最新数据。

447 名大学招生官被要求表明在做出录取决定时对各种因素的重视程度,包括面试时积极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0% 的招生官表示,学生的态度在各自院校的选拔过程中“相当”或“中等”重要

到面试这个环节,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梦校的门就在眼前了。

我们可不能在这“节骨眼”的时候,出了差错!

所以面试我们还是要重视起来,毕竟每一次和学校的沟通机会,都来之不易,说不定这就是新的翻盘契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到录取“临门一脚”的时候

越不可“掉以轻心”

美本申请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遇到三种面试

AdmissionsOffice Interview 招生官面试、

AlumniInterview 校友面试、

Third-PartyInterview 第三方面试

前两者都是只有一次面试机会,而第三方面试在面试视频不满意的情况下,是可以重复进行的。

第三方面试基本都是检测学生的成绩和文书活动是否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由招生官发出的邀请类面试,很有可能就是招生官对申请材料中的某些细节有兴趣,是决定你是否被录取的最后一根稻草。

发挥的好就获得招生官青睐,发挥不好就直接reject!

负责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中国招生的教授康毅滨先生,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分享过他面试的一个学生:

去年申请快截止的那一刻,我收到了一份申请,条件挺好。

我就给他打电话进行面试,他很坦诚地告诉我说,他很早就进实验室了,工作也很努力,但不知道为什么,实验总不是很顺利。

他很清楚地描述了他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为解决问题所作出的种种尝试。

表面上看,他的科研并不成功,但他认真、诚实、努力,这已经具备了一个科学家、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我更在意从各种细节方面看到的非智力因素。

这样看来,面试对这位学子的成功录取至少有一半的贡献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书是我们自身经历经过打磨之后的作品,标化是学术能力证明,而面试就是用嘴把这些从不同角度再表达一次。

眼睛、声音、嘴巴、动作都在告诉招生官你经历这件事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参加面试的目的:

在标化和文书之外证明自己,打动招生官,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入读机会。

另外,对于一个学子来说,不同学校的面试,也代表着不同的的意义。

如果说上面我们提到的梦校的面试是“生死局”,那么保底校的面试就是“坦白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底”学校拒掉你的真正原因

录取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在选择自己想要的学生的同时,申请者们也在挑选自己喜欢的学校。

所以面试对于学校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探测”学生意愿。

学校可能会有意对高分学生抛出橄榄枝,然后在面试中看学生的入学意愿

很多学生对于保底校就是感情就是爱搭不理,反正都是“备选”。

学校对于这种渣男行为,也学会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所以,面试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道题:What are you looking forward to studying next year in college?你期待明年在大学学习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那些在面试中,对“没有坚定的对标本学校”,只含糊其辞的说整个专业和学术问题的学生。

他们会毫不留情地发拒信,因为学生的标化分数和offer发放以及入学率会影响排名

之前就有学子在面试自己的保底校UCSB的时候,告诉面试官“其实我对贵校的专业了解不是很多”。

结果梦校被拒,保底校也WL,申请季遭遇“全聚德”

看来,面试还是有大学问的,面对不同梯队的学校面试时也要有不同的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怎么准备面试就成了难题,很多家长都觉得,这是孩子的事,我们也帮不上忙。

但是,最懂得如何面试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面试最大的“助力推手”是父母

所有家长都有过工作面试的经历,而且是最了解学生的特点的。

对于学生的面试准备过程,家长们也可以祝孩子一臂之力。

US.News就曾分享过一个从事广告行业的父母,在看孩子的面试材料过程中,问中孩子之后面试题的故事

A 同学申请的学校里有一个屡次获奖的戏剧项目,并且有严格的试镜过程。

父母在看到这个奖项之后,就问孩子,这个大学获得了哪些具体奖项、申请者为试镜准备多长时间、这个课程看重什么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只知道获得的奖项,不知道申请者为试镜准备的时间,就查阅了资料,准备了这一条问题。

之后的面试官果然问到了这个问题。

家长是以第三视角来看学校和孩子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会提出很多直击痛点的问题

其次,部分家长的社会和职场经验,也导致他们会知道独特的面试心理。

比如“自信的坚定握手和表现出紧张的短暂手掌之间的区别、说话清晰、直视面试官的重要性。

这些都是大学招生官比较重视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可以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并且可以显著提高孩子录取成功率的环节,各位家长和同学们不要错过。

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要先了解清楚面试基本情况,才能最好的帮助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