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窗苦读20余年,却拿不到这个城市的平均工资。这是众多困在高校围城苦苦挣扎青椒的真实写照。

在网络论坛上有一个调查高校教师实际薪酬的热帖,揭示了围城内高校教师的真实收入。

即便是身处一线城市985大学的副教授最好一年也才拿35万,而新一线城市南京211高校的文科教授年收入仅为15万元,这还是在算上住房补贴的情况下。

相较于有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仅有硕士学历的老师,在收入上更是会有明显的落差,在一位在长沙一本院校任教超23年的老教师,年收入也仅12-13万元,人到中年,却也还是勉强温饱

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我国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高校教师薪酬可以看到明显较其他地区稍高。

例如,广东三本院校给进校的博士可以开到22万每年,长三角地区的省属本科院校的教授,年薪酬可以达到20万,甚至比一些内陆省份的新一线城市还要高。

虽然地处长三角,但靠近内陆的小城市明显拿不出这样的薪资来聘请教师,马鞍山的高校副高职称甚至只能拿到每年6-7万,这样的薪酬即使在消费不高的小城市,也略显寒酸。

而处于经济不发达的省份,特别是东北、西北地带的高校教师,收入就更显寒酸了。黑龙江211高校的副教授一年到头总共能到手12-14万,可沈阳的新晋讲师就没那么幸运了,无绩效,无奖金,科研奖励还欠着不发,一年5万不到

与高校激烈争抢的杰青优青等顶尖人才相比,大批刚刚毕业,没有海外镀金,没有人才帽子,没有雄厚背景的博士生无疑处在高校生态圈的最底层。

高考不复读,博士不延毕。以这种最理想的方式来估算博士生的培养周期,一名博士的成材也至少要寒窗苦读23年

寒窗苦读23年后,出了学校再进学校就已是而立之年未娶妻,未生子,还未成家,也难立业。终日为生计奔波,博士毕业的日子也难以挣到生活的体面与安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愿意选择这样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选择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时,他们常常提到“自由”、“理想”、“尊重”,“科研”和“稳定”和“体面”。

作为大学老师,可以说是社会最顶尖的职业之一。在高校的小圈子内,却也可以收获别样的美好。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探索真理,钻研科技,有大批的良师益友与你同行,这种美好不是钱财可以带来的享受。

但是,我们不能将各位老师的安贫乐道视为理所当然,高校教师也是凡人,也有购买住房、养育子女、奉养老人的生活压力,在付出超越常人的贡献之下却挣不到一份看起来稍显体面的生活,这是不合理的。

当然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困境,许多学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高校已经把提升高校教师收入的工作,尤其是提升普通青年教师的待遇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正如周忠和院士所说的:只有让科研人员过上体面的生活,才能让大多数科研人员不为各种窘迫所困,不为五斗米折腰,不热衷忽悠项目,不为形形色色的外部诱惑所动。松开心中的“绑”,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旁骛,放飞想象力,激发最大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