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晓博

12月28日,两份关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排名的榜单,同时在深圳发布。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在内地金融中心长期位居“老三”的深圳,常常关心着“老大”和“老二”的次序。

新财富和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共同编制的“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说:北京超过了上海。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则显示,上海仍然是内地金融中心第一城,北京位居第二。

2021年是中国金融中心格局出现“30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年:4月,成立了广州期货交易所;10月,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堪称中国金融业的里程碑。它改变了中国金融中心的布局,让北方70年来首次有了证券交易所。

作为中国资金第一城的北京,首次补齐了金融业的短板。

因此,站在2021年末审视中国金融中心之变,就显得很有必要。

先看一下新财富和证券时报的榜单。

这个榜单使用宏观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程度、金融机构实力、融资能力、资本化程度、民间资本活跃度六大维度下的25个指标。其中,宏观经济数据均采用的是2020年各地区统计数据,资本化程度指标包含A股、港股、中概股在内的上市公司,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5日。

下面是各省市自治区的金融竞争力排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部省市”唯一的变化是:北京超过广东跃居第一。上海只排在第三位。

中国的金融要素市场大多集中在上海,广东只有一个深交所(广州期交所尚未运作),北京只有一个北交所和一个新三板,为什么可以超过上海?

这跟北京、广东汇聚的资金更多、上市公司更多有密切关系。

比如到今年11月末,广东汇聚的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8.75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北京的资金总量为20.8万亿,位居全国第二;上海的资金总量为17.14万亿,位居全国第四(少于江苏)。

上市公司的数量和市值,上海就比北京、广东差距更大:

在风险投资方面,上海也跟北京差距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融业产生的增加值,北京也比上海略多(2020年数据):

下面看一下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第13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FCI):

这个榜单把中国(内地)的金融中心分为三级:

上海、北京、深圳列为“全国金融中心”;榜单里名称铺了蓝色底纹的10个城市(广州到西安 ),为区域金融中心10强;深灰底纹的城市(长沙到温州)为其他区域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得分为305.35分,北京为262.08分,差距达到了43分。

同一天,同样在深圳,两拨人发表对金融中心的看法,结论差距竟然如此之大。那么,到底哪个榜单更符合事实?

其实关键看评价指标和权重如何设置。

如果看金融要素市场分布,上海绝对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城。中国(内地)公认比较重要的金融要素市场包括: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

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

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京)

新三板(北京)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

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连)

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

广州期货交易所(广州)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海)

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国(上海)

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

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

上海票据交易所(上海)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

在上述最重要的15个金融要素市场中,上海占了9家。

此外,上海拥有中国银联、上海清算所(银行间市场清算)、中国信托登记公司、跨境清算公司、城银清算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上海总部等服务全国的金融平台和市场。

从要素市场之完备、交易量之大来看,上海已经超过了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市场,只是其国际化程度远不如香港。

北京金融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北京是金融决策中心。

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都在北京,在一行两会之上,还有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金融是牌照经济,有了牌照才能入行经营。而牌照发放的控制权,在北京。

对金融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权也在首都。

这决定了金融机构如果把总部放在北京,工作效率更高。所以很多大金融机构的总部根本离不开北京。即便象征性地把注册地放在深圳或者上海,其实核心部门、核心人员仍会放在北京。

第二,大银行、保险公司的总部,基本上都在北京。

工、农、中、建、邮储五大行总部都在北京,人保系保险公司也都在北京。剔除金融里的央企,上海金融企业的实力(尤其是银行、保险)还不如深圳。

第三,中国风险投资、创业和新经济第一城也都是北京。

胡润团队近日公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最新分布情况,北京仍然位居第一(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有了长足的进步,以前跟北京的差距更大。北京最多的时候占了全国独角兽的40%以上。

正因为有上述三大优势,北京汇聚的钱一直比上海多。北京住户存款总量,也比上海多。北京人买房全款支付的比例比上海多,北京楼市的杠杆率比上海低很多。

所以,北京和上海是两个错位发展的金融中心,实力都非常强。

北京的短板在于要素市场偏少,层级不高。上海的要素市场层级高、类别全,但金融决策中心在北京,上海聚财能力一直不如北京。

有了北京证券交易所后,上海的资金总量想反超北京几乎不可能。两个城市的金融增加值,也会继续不相上下,纠缠在一起。

随着北京证券交易所诞生,以及上海科创板面世,以及广州期交所运作,深圳金融权重有所下降,未来想赶上京沪难度极大,除非深圳扩容。

但除了京沪港之外,其他中国城市在金融业上超过深圳也基本上没有可能。比如深圳目前汇聚的资金总量,超过了“广州+天津”。

我们可以这样概括中国内地的金融业:北京是发牌照的,上海是垄断牌照的,深圳是分到一杯羹的,广州、郑州、大连、重庆等是“沾到一点边的”。

那么其他城市未来能在哪方面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只有科技创新。而且这是一个比金融业更大的蓝海。

科创中心不是计划出来的,是竞争出来的。从美国的经验看,科创中心的发展潜力更大,因为未来的印钞权很大程度掌握在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手中,他们印钞的方式是“印股票”。想想看,阿里、腾讯、宁德时代造就了多少亿万富翁!

我们可以看一下美国房价最贵的20个城市,其中绝大部分是科创中心(多集中在加州),只有少数是纽约这样的金融中心。

深圳、杭州、苏州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科技创新。尤其是杭州和苏州,不拥有任何金融要素市场,但一样经济发达、人民生活质量高。这恐怕才是未来绝大多数城市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