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刘备的身世的确非同一般,众所周知,他是汉室宗亲,刘胜的后代。汉献帝掰着手指算了算,刘备是他的皇叔,所以刘备也有刘皇叔的称号。刘备这个皇族血统是很有吸引力的,他刚刚出道,带着自己组织了几百人的队伍,投靠的是幽州太守刘焉。

刘焉知道刘备的身份后,立马另眼相看。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刘备本来就是凭借自己的皇族血统,在众多诸侯的旁边获得了一个座位。还有在荆州,刘备投靠刘表时,他的皇族血统也是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刘备的定位是什么,有能力有名望,深受用户和同行好评,还有一票自己的死党,有当老总自己闯事业的本事,奈何启动资金不足,没法直接自己创业。公孙瓒这位老总,是刘备的老同学,交情维持得不错,能提携刘备的自然会尽力提携,况且这刘备又不是在自己公司吃白饭的,能力很强,提携刘备对自己是有益的。

后来刘备不在自己这干了,但和自己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就让他发展着,世事无常,哪个公司敢说自己一定万古长青,说不定以后自己还有依靠刘备的时候呢。刘备自己能打仗敢拼命,而且有关张两个万人敌跟在身边,这是各路军阀厚待刘备的首要原因。陶谦,袁绍,刘表,刘璋对待刘备,首先是把他当大将来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收留刘备,可能还另有念旧的因素。毕竟两人早年洛阳就有旧缘,刘备还跟着曹操一起南下募兵。至于名声云云,时人对刘备评价并不都是正面的,也有说他枭嘛。再说了,对收留刘备的那些诸侯,刘备名声好也未必是好事,刘表就是“阴御之”嘛。

总之,谁都想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不同的目的和方式对待刘备这个人,并且从实际上说,他们基本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更加说明他们优待刘备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他们复活看到了这段历史,也没什么后悔的。除了曹操,因为只有曹操是带有被忽悠成分的,是后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知道刘备日后能有这么大作为,成为自己的直接竞争对手,曹操冒多大网暴风评受损风险都会处理掉刘备,能省去太多麻烦了,但这不是不知道么,毕竟咱们是上帝视角四维空间带时间轴的来回分析这段历史。

可曹操不是啊,一边是直接竞争对手,一边是潜在发展对手,换谁来,只要脑子正常的,在当时那个时间点,都是集中所有能力先对付直接竞争对手,才能自己利益最大化。当时所有的诸侯名义都是汉臣,董卓、袁绍、曹操、孙权都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最大的政事资源就是挟持汉献帝,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所有反对曹操的人在名义上都是在反对皇权,反对大汉。而刘备最大的政事资源就是他在衣带诏上签过名,并且是唯一活下来的人。

和刘备联合可以破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阳谋,所以袁绍对只身来投的刘备可以出城二百里相迎,刘表把刘备的地位放到了仅次于自己。赤壁之战前孙刘联合,江东看上的也不是刘备那一万人马,大战之后孙权不仅把荆州借给刘备,还把自己妹妹嫁给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刘备投靠公孙瓒和曹操的时候,还是因为自己的名声能力被吸纳控制。衣带诏后刘备就是吉祥物了,虽然袁绍和刘表对刘备都很戒备,不给实权,但依然给了他不低的待遇就是因为这个。

刘备之所以总能受到各方诸侯厚待,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是皇室家族,刘皇叔。他有独特的政事光芒。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每个诸侯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除了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外,还需要有政事助力。即,我是代表东汉朝廷,我的讨伐最终目的是匡扶汉室,出师有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了最大的政事资源。而其他诸侯也在想方设法,获得自己的政事资源,刘备便是一个,他是汉室宗亲,是大家公认的皇叔,且一直以匡扶汉室为政事目标。联合他加入自己的集团,无疑给自己带来了政事优势。

一方面,可以吸引那些有志之士投奔自己。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讨伐、扩张有了正义的旗号,出师有名。只是,刘备并不是一个愿意长期给人打工的人,他希望建立自己的宏图伟业,于是他在任何一个诸侯手下总是干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