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孤身老人,在临终前,把价值300万的房产和全部积蓄,都送给非亲非故的水果摊摊主。

如果你听到这么一个故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老人、财富、陌生人,这似乎符合一场骗局的所有因素。

而之后的结果,也如大众想象的一样,老人的亲人将这个陌生人告上了法庭。

然而,这个故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陌生人不是坏人,老人也并非受骗。

这故事的起源,要从老人丧子的那一日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姓马,家住上海宝山区,如今已近耄耋之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之前一直和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一起生活。

他们家小区楼下有个水果摊,店主小游是外地人,几年前来到上海,一家人就住在水果摊旁边的简易棚里。

马老平时不爱说话,社交范围也很窄,每天就喜欢坐在水果摊前晒晒太阳。

他很喜欢孩子,每次前去总会带一些糖果零食给小游的孩子,时间久了,就跟小游一家熟络了起来。

几年前,马老的儿子半夜三更猝死家中,马老伤心之余,又有些手足无措,无奈之下,他只能去求助水果摊主小游。

小游一边安抚着马老,一边给马老的亲戚们拨打着电话。

马老有六个姐妹,侄子侄女更是有一大堆,小游本想着等马老亲戚来了,他就离开。

可一圈电话打完,小游却发现,没有一个亲戚愿意前来帮助老人料理丧事。

看着悲痛无助的马老,小游有些于心不忍。既然一个亲戚都不愿来,小游便决定陪着马老料理后事。

马老儿子葬礼的那天,小游一早便去了火葬场,他本以为老人的亲属会前来吊唁,可到了才发现,偌大的殡仪馆,只有老人一个孤单的身影。

马老瞧着左顾右盼的小游,苦涩道:“别看了,亲戚们都不来了!”

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让老人痛心,可如今亲戚如此表现,更让他伤心难过。

从此,马老开始了独居生活,小区里有好多不正经的老太婆都曾和他说过,要搬进他家,来照顾他。

可马老都明白她们的想法,照顾他是假,为了房子财产是真,他才不会轻易上当。

然而,马老毕竟年龄大了,没有人照顾,早晚会出问题。

有一次,水果摊主小游一个上午都没有看到马老来,他不放心,便赶往老人家,发现老人倒在了地上,他急忙将老人送往医院。

这期间,小游又试着给马老的亲戚打了一些电话,可得到的答复依旧是走不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马老住院的那段时间里,小游一边要照顾家里水果摊的生意,一边还要跑医院护理马老,种种表现,马老都看在眼里。

他对小游说道:“如果不是你,我这个老头,死在家里都不会有人知道的。”

出院那天,马老让小游一家搬来和自己一起住,同他一起生活。

一来方便小游照顾自己,第二呢,小游不用租房子,也减少了经济压力。

小游对此有些犹豫,可又害怕马老再发生意外,于是便同意了。

这期间,马老的亲戚也曾来探望过他,可马老早已对这些亲戚好感全无,几次前来,都被马老骂了出去。

渐渐地,这些亲戚也就越来越少来往。

可马老并不在乎这些,如今有小游一家的陪伴,让他晚年冰冷的生活中,有了最后的温暖。

人到晚年,最害怕的就是孤单寂寞,而小游一家的到来,丰富了马老的晚年生活。

此时的马老,每天有热饭可吃,有干净衣服可穿,有孩子们陪他聊天,他终于享受到了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老的内心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对小游一家的亏欠感。

这一家陌生人,愿意陪伴照顾自己,甚至百年之后,还会料理自己的后事,于情于理,自己都应当要给予他们一些补偿。

于是,马老对小游说:“我想百年之后,将这个房子留给你。”

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与小游一家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感觉。

小游听到后,又惊又喜,想要推脱,可马老又说:“你不接受,我心里不安宁。”

2019年,在友人的帮助下,老人带小游到公证处签订了意定监护书,通过法律的方式,确定了两人的监护关系与继承关系,并将300万房产赠送给小游一家。

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第三季,也将小游和马老的故事,搬上了网络。

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网友都称赞小游善有善报的同时,马老的亲戚们却对这件事,义愤填膺。

马老的亲戚曾去找过小游很多次,希望可以要回马老的监护权。

可小游知道,马老并不希望这些亲戚来照顾自己,便对他们说:“我遵从老人的意愿,不会放弃的。”

马老的亲戚一看小游如此果断拒绝,便认定这一切都是小游设计好的,目的就是图谋老人的房产钱财,于是他们要打抱不平,以求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他们向公众回应之前的种种传闻,来揭穿小游的“谎言”。

之前老人住院,他们说自己也曾前往照顾,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微信群,来商议照顾的时间。

对于马老儿子去世时无人前来,马老的妹妹说,并不是自己不来,而是哥哥体恤她,说她年龄大了,不让她来。

过去的事情,他们每个人都为自己找到了最合适的理由,仿佛小游说的一切都是一面之词。

而另一方面,亲戚们认定马老患有了阿尔茨海默症,过去的很多事都不清楚。

对于老人签订的意定监护和遗嘱委托,他们也觉得马老在公证时,就已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于是,2021年2月3日,老人的妹妹向宝山区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申请认定老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法院予以立案。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其中的是非曲折。

老人生病,亲人死亡,这些人以各种理由推脱,如今一看有利可图,便开始以亲属自居,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名誉。

他们打着为老人好的旗号,却从来没有真心照顾过老人;他们口口声声说曾在医院陪伴老人,可加在一起的时间,都没有小游一个外人时间长。

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为马老是老糊涂了,却从不明白马老为什么要这样做。

亲人为利不为情,这恐怕才是人性中最悲哀的地方。

2021年5月8日,上海宝山法院作出判决,认定马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马老的亲戚欣喜若狂,第一时间便去往老人家,一边探访马老,一边告诉小游:“我们后续还要继续发起诉讼,申请撤销或者变更监护人。”

对于亲戚们所说的法律诉讼,小游很坦然地说:“我是不会放弃老人的。”

亲戚们见小游依旧不松口,便去看马老。

看着这些人的到来,马老有些生气,虽然他神智已有些糊涂,嘴里反反复复说着同样的话,但都是些抱怨亲戚惦记他的财产的话,亲戚们颇感无奈,只能悻悻离去。

其实,小游觉得,就算没有房子和财产的赠与,他依旧会照顾老人。

事实上,小游也是如此做的。

小游对老人的照顾十分周到。如今马老的身体越来越差,为了照顾好马老,小游已经将水果摊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全职照顾马老的日常生活。

他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给老人换洗衣物,还要洗澡喂饭换床单,甚至为了回应外界质疑,还特地在家里装了监控,写监护日记,让公证员一起监督。

小游说:“最近马老的饭量很大,吃得好睡得好,精神也不错,就是没办法走路了。”

小游与老人之间的赠予协议,是否依旧有效,现在还无人知晓,但无论如何,都没有影响小游继续照顾老人的决心。

其实,人到晚年,在乎的早已不是钱财物质,而是身边有人陪伴。无论小游是否真的图钱,对于马老而言,这份赠予都是值得的。

马老在乎的,从来都是近在咫尺的关心,而不是远在天边的亲戚。

“穷人站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钩,钩不着亲人骨肉;有钱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

这是相声里的一段台词,却将世间的人情冷暖讲得明明白白。

有时候,在金钱面前,亲情比纸还要薄,但有时候,在善良面前,陌生人之间的羁绊却比海更深。

其实,这件事并不复杂,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马老的晚年生活而来,亲戚们从忽视他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输了。

血是浓于水不假,可若把一切关心都置于利益之下,丢掉了最根本的亲情与善良,那无论对于谁,都是一场灾难。

世界很大,人心浮躁,简简单单的情感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这个故事如今尚没有结果,老人与房子何去何从,还需要接受许多考验,但许多人依旧会相信,小游最终会赢。

因为善良道义,俱在人心。

而对于马老来说,未来太久远了,此时的幸福,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时光。

延伸阅读

9旬老人把千万房产赠保姆:趁我还在 你能捞点就捞点

有人说:“世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顺。”

父母一天天老去,儿女都有自己的生活,如何安排好老人的晚年生活,是很多人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两难平衡之间,找保姆是很多人的选择,花钱让老人生活安稳,儿女也能放心。

小周也是这样想的,母亲生病瘫痪在床时,他和妹妹商量给母亲找保姆,这个保姆是朋友介绍的,照顾父母17年,怎么也没想到,会给自己家惹来大麻烦。

老人立下遗嘱,把房产赠给保姆

保姆帅女士刚到周先生家时,每个月工资800,她负责照顾老太太的生活。

她很勤快,每天把老太太照顾好,还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让周老爷子很满意。

老太太离世后,帅女士本来想走,周老爷子和儿女拦住她,希望她留下来,继续照顾老爷子的生活,并且把工资涨到1500,还提出一个优厚条件,周老爷子百年后,她可以继续在房子里住。

帅女士是离异女子,她没有房子,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和住所,对她来说,是很有利的条件,她爽快答应了。

周老爷子是退伍老兵,立下过赫赫战功,每个月有退休金6000多,为了支出方便,工资卡交给保姆保管,保姆不仅负责买菜和家里的开支,还帮老人买营养品,相当于管家。

后来,儿子发现不对劲,他在家里发现保姆的存折,在十几年前,存折上就有3笔上万的转账记录,这些钱,保姆说是老人送给她的。

另外还有一笔4万,保姆说老人一笔存款到期,也主动送给她,还对她说:“趁着我还在,你能捞点就捞点。”

一个捞字,也反映了保姆的内心,她坦然接过老人一笔又一笔大额资金,至于到底是不是老人自愿,还有待考证。

除了大笔资金被转走,儿子发现老人的工资卡已经空了,里面只剩几十元,他不明白,老人看病不需要花钱,只是平常的花费,至于用得了那么多钱吗?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保姆的户口已经转到老人名下,关系是“外甥女”,而且保姆还拿出一张遗嘱,上面有老人和律师的签名,遗嘱中称,保姆承诺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人离世后,所住的房子归保姆所有。

一线城市市中心的房子,价值千万,儿子不肯相信,他记得老人说过,房子可以让保姆住,但不是归她所有。

也就是说,保姆可以有居住权,但没有拥有权,但遗嘱上确实有老人的签名,这其中会不会有隐情呢?

不是子女胜似子女,不是夫妻胜似夫妻

提起这份遗嘱,保姆理直气壮:“我不是儿女胜是儿女,不是夫妻胜似夫妻。”

在保姆帅女士看来,自己所得的钱和房子都是老人自愿给的,她一开始也不敢要,但老人坚持给。

她提起一件事,有次老人动手术,儿子要去参加朋友的喜宴,女儿要送孩子去上课,老人心里很害怕,跟儿子商量,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可儿子还是走了。

老人手术7个小时,醒来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保姆,眼泪就流下来了,她问周先生:“你给父亲做过几顿饭?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你们都在哪里?”

儿女忙,没时间来看老人,帅女士就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事情,她像亲人一样,每天给老人换洗衣服,推老人出去晒太阳,说话逗老人高兴。

也正是如此,相处17年,老人已经把她当家里的一份子,甚至比儿女还要亲,那份遗嘱是老人自愿签名的。

提起这些,儿子周先生在一旁低下了头,看得出来,照顾父亲,他确实做得不够。

或许在他看来,给父亲请了保姆,让父亲衣食无忧,就已经尽到了儿女的责任,其实比起被照顾,老人更渴望被关爱。

还记得那个一元钱遗嘱吗?

有位父亲在离世前,立下遗嘱,给独生女儿留下一元钱,然后把80万存款和一套房子赠与给保姆。

他在遗嘱中说,自己把女儿抚养长大,女儿一直在外地工作,虽然只有2个小时的车程,但他和女儿之间的距离,隔着万水千山。

女儿工作忙,没时间回家看他,电话一个月也只打一次,他病倒了,女儿给他请了个保姆,保姆照顾了他三个多月,这三个多月,是他过得最安逸的,他感叹女儿做得最孝顺的事,就是帮他找了一个好保姆。

受到保姆的贴心照顾,他也理解保姆生活的不容易,主动提出要把房子和存款给保姆。

他的行为和前文中的老人,有着相似的心理,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得到保姆的照顾后,总想着要加倍回报,让保姆余生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善,也反映出被爱的匮乏。

老人在意的不是钱,而是被照顾

很多网友看了老人的遗嘱,议论纷纷。

  • 有网友认为,老人立遗嘱时意志不一定清晰,也许是受了保姆的蛊惑,立遗嘱要光明正大,儿女应该有知情权,完全不用背着藏着,由此可见,保姆居心叵测,一定是她影响了老人的决定。
  • 也有人认为,遗嘱经过公证,就合法,儿女没有陪伴父亲,也是客观事实,与其抱怨保姆,不如自我反省,自己到底要如何孝顺,如果做不到像保姆那样照顾老人,那就闭嘴吧,没有规定老人的遗产,一定要给儿女。

大家站在不同立场,争得很热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离开保姆后,老人生活怎么样?

当儿女和保姆因为财产闹起来,老人的生活质量下降了,儿女忙着要回财产,保姆忙着证明自己,我注意到老人坐在一旁,低着头沉默不语。

没有哪个老人不爱儿女,儿女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他当然愿意把房产留给儿女。

但老人也渴望被儿女关爱,有位心理学家解释,70岁老人的心理如小学的孩子,80岁老人的心理如幼儿园的孩子,90岁老人的心理如3岁前的孩子,他们希望儿女每天都来看看自己,陪自己说话,或者买个小礼物哄自己高兴。

这份被关爱的渴望,如果一直得不到,就会转变为失望,要是身边有人对他很关心,他是会移情的,所谓移情,就是把对儿女的爱,转移到对自己好的人身上。

在成年人心中,保姆是自己花钱请来的,她对老人好是份内的事情,但对于老人来说,保姆满足了自己被关爱的渴望,他已经不在意钱了,只想给予同样的关爱,这就是善意的回馈。

老人的行为在儿女看来不合常理,但老人只想让晚年身边一直有个人照顾,有错吗?

我们不是为保姆说话,而是提醒儿女,是时候回家关心一下老人了,不要等老人把钱都乱花掉才后悔,生活中,那些打着关爱老人的“孝子”有很多,他们就是利用老人孤独的心理,卖给老人一堆没用的东西,对老人肆意行骗。

包括保姆,照顾老人一段时间,就能心安理得地收下房产了?如果这样的事情合理,那做保姆的人就太多了。

我们真正要警醒的,是不能忽视老人,有时间常回家陪老人说说话,让老人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儿女都是他最坚定的依靠,让老人不再为晚年生活感到担忧。

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老人赠与保姆房产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