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个人爱行大义,并且能善于传播,人人都知道他是个谦谦君子,这就是他打造的人设,所以他走到哪里都受上层社会的人的欢迎,都想和他交朋友,都受人敬重,连陶谦和刘表甚至都想让他来做官。

对朋友讲义气,很是够哥们。不管是关张赵马黄,还是孔明等一类文官,都感动于他的义气,对人太好了,每个人都想给他效力。也有很强的本事,干工作很卖力。刘备这个人武艺文化都还是不错的,加上干工作卖力,各个诸侯领导都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出身比较高贵,是可以打造之才。在那个非常讲究出身的年代,皇叔这个身份导致很多人都喜欢跟随他,和他交朋友,毕竟有脸面,有希望。再者,接下来,再说是刘备的为人处世。现在有人说他虚伪,但这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我认为,刘备的为人处世,还是可圈可点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陶谦三让徐州。

陶谦作为一方诸侯,能在那个年代生存下来,肯定是有本事的人。他能看上刘备,愿意把徐州给刘备,足见他对刘备为人处世的认可。再后来,曹操灭了吕布,刘备依附曹操时,曹操知道刘备是枭雄,想除掉他,但一直没有下手,这也说明刘备为人处世很周到,让曹操找不到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第一次入朝见帝后,刘皇叔的称号便如影随形,在当时汉天子暗弱的情况下,那些仍然拥戴汉家天下的人厚待刘皇叔,甚至有陶谦那样原因将城池拱手相让,也算不得特别出格。二是名声好。

三国中经常用的一句话是,“仁义布于天下”,这点儿可以说是刘备相较于曹操甚至孙权最大的资本。刘备也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于治下百姓确能施以仁政,甚得人心,甚至打了败仗逃走的时候都还要带着十数万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因为他的“仁义”,所以才有了先是关张、后来赵云等人倾心相随,积攒下一些家底,并最终得到诸葛亮辅佐,终于获得了鼎足三立之资格。蜀汉先主刘玄德一生能征善战,不能只看到他的败绩。

虽然记载了很多次的遁,弃妻子遁,宵遁,吏士大小自相啖食,但说句公道话,汉末群雄,有一个算一个,这些狼狈时刻谁都有过。枭雄如曹孟德者,败绩也不比刘备少。刘备的经历,简直就是翻版的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都败在过西凉悍将手底下:徐荣,吕布。都败在过东吴嘟嘟的手底下:周瑜,陆逊。都受伤折过一条大腿:夏侯渊,关羽。俩人甚至是前后脚去世,他俩是汉末最能打的那一批人里活得最长的,黄巾起义时期崛起的各路军头,挺到三世纪二十年代后的,几乎是硕果仅存,不可能只是运气好。从河北拉起队伍,几十年间转战了大半个中国,这是何等非凡的才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讯息不发达的那个年代,英雄之名天下皆闻,我们无从得知他的名声是怎样传出去的,也许是他队伍里打散了的老兵,投奔到别处诸侯的麾下,在某次战斗中折服了他的战友,然后吹牛皮的时候说俺当初在刘玄德的手底下怎样怎样。

业内人士对行业动态很敏感,他们看一眼、听一句就能掂量出你的业务水平。这些草头王们通过耳闻目睹,迅速认可了这个名叫刘玄德的业务高手,并且争相将其招致麾下。曹操器重,袁绍郊迎,刘表待为上宾,乱世嘛,能打就是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具有一个非常好的“保护色”。其含义是说,在创业初期,他韬光养晦,将雄才伟略隐藏起来,给自己涂上了一层“不成大事”的保护色。在各路诸侯眼里,刘备不过是一个可以辅佐别人光复汉室的帮手,绝不会成为能分庭抗礼、逐鹿中原的对手。

曹操对他一直不放心,所以刻意安排了“煮酒论英雄”的一幕,以试探刘备的真心。曹操指着刘备说,当今世界上,称得上英雄者,唯操与备耳!刘备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保护色:趁着一声炸雷,吓得将酒杯摔在了地下,瞒过了老奸巨猾的曹孟德。

足可见时机不到时,如何伪装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保护自己,确实是刘备创业初期能够在各路诸侯之间左右逢源的重要原因之一。简言之,合适的保护色对于动物和人的安全与成功,都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