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防线没有守住是多方面的原因,但荆州防线历史上确实发挥过作用,不能因为没守住就认为完全没用,吴国作为最后一个灭亡的,这本身就说明取荆州的必要性。毕竟晋都有实力当面挖人工湖来造大船,然后拉平原本的水战劣势,至于为什么晋的实力膨胀如斯,难道不是因为取蜀实在太容易了,完全没有消耗到需要休养生息?

再说了,晋灭吴已经是孙权死后多年的事了,无论从哪条防线进攻,这事孙权并不背锅,毕竟孙权自己在的时候,各个防线都守得好好的。孙权刚刚即位,最多只能派周瑜去,而刘备已经拿到刘表大儿子,孙权接收荆州遗产显然不如刘备来得顺畅,尽管赤壁之败,但孙刘依然是考虑的战略防御,刘备拿到荆州更有利于组织防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这个情形在那个时候是好的,但后来孙刘都有单防曹操的能力了,抱团取暖的时代过去了,就不免要重新划地盘。孙权毕竟年轻,也没有去过北方,对全国整体的地理特性并没有深刻的认知,但他也知道水军是抵御曹魏的关键,那么合肥及整个淮河水系,在他眼里就是很重要的。

那时候他还不了解荆州对北伐和防御蜀国的重要性,等他已经足够聪明,他就自然抛弃了鲁肃的过时战略,选择先拿到荆州并且考虑都城搬到江夏一线。孙权对北方当然有想法,没想法也不会被辽东公孙骗,但曹魏的土地是土地,刘备的土地就不是土地了吗?而且对北方有防御优势,对刘备却是防御劣势,及时调整边疆格局正是优秀政事家的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荆州的利益分配和西进益州的难处与客观条件,使得孙权唯有北上才是唯一的出路,这也是孙权为什么不先拿下荆州,而是先去合肥的原因。生平第一场亲自领导的巨大优势的战争,被玩成那样,对他的影响又是什么?如果荆州真的那么重要,是东吴百分百不能丢的土地,丢了就有覆灭的危险,那么荆州的为什么不是从刘表手里夺得的。

在有了荆州全境之后的东吴,又是如何被晋朝一战而降的?当刘备进益州的时候,孙权第一次对荆州提出要求,刘备划了三个郡还给孙权。如果双方是攻防关系,怎么可能通过仅仅是和谈的方式就让刘备割地赔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面依然夹杂着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两弱相争,强者坐山观虎斗。无论是战略方面,还是战术方面。曹魏最大赢家是跑不了的,无论孙权做出的所谓的选择多么正确,最大的受益者是最后覆灭东吴的北方集团是事实。

再说第一点,孙权继位已经多年不提,最开始的地盘分配,和最后形成格局对立是有过地盘分配的,在这个角度上来说,孙刘对各自地盘的所有权是完全没有他人异议的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怕刘备享有刘琦带来的政事优势,但当刘备同意把这部分土地让由孙权统治之后,这一切都成了过去式,无法影响未来。这个观点也可以参考在湘水之盟后,新划分给孙权的领地,并没有任何所谓的反孙动向。赤壁之战虽然简单,但是之后荆州战场足足打了一年,孙家在这场战斗中体会到的什么我不知道,但孙刘联盟的合力格局是形成的。

看看孙权后期,在有蜀国作为盟友的前提下,依然北上寻找千里之外的盟友?虽然这操作很拉胯,但还是能说明孙权不想只做一个守土之人,他想打破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北伐成功,刘备孙权总有一天会是攻防关系,而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没有荆州的孙权,劣势甚至大于面对曹魏的时候曹魏是赢家不错,但取荆州对于孙权来说同样是一个帕累托改进,无论曹刘实力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打荆州的格局都优于不打。

所以站在孙权的角度来说,这样操作完全没有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用曹魏和刘备的利益来说服孙权放弃自己的利益。北上是唯一的出路,这一点并不成立,对于蜀国来说东进和北上都是出路,因此对于孙权来说,封锁益州同样也很重要,甚至还有攻入益州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去合肥,我也没认可这是最优方案,这只是孙权在他的信息茧房里的最优方案,事实上即使打下合肥,从长江推进到淮水一线,你再看看地图,再往前都是大平原,完全没有关隘可以守住地盘利益,这一套操作除了减轻刘备的军事压力,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我也从没觉得合肥在荆州之前是一个有意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