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刘备就好像一支三级联赛的弱队的教练,俱乐部穷得要死,手底下有几个天赋还行的球员,剩下的球员水平都不怎么样,结果刘备带着这支球队一年一级跳,终于升到了顶级联赛。

但是顶级联赛除了本国联赛还有欧战,本国联赛还能玩一玩,要打欧战双线作战人员储备就不够了,结果从来没拿到欧战冠军。

曹操就好像一支顶级联赛的强队的主教练,俱乐部富得要死,看上别的球队有好球员就花大价钱买过来,年年全明星,在顶级联赛也是呼风唤雨的主,球队本国联赛冠军都不稀罕了,就盯着欧战冠军,每年引援排兵布阵也都是奔着欧冠冠军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的球队明明不具备双线作战的能力,非要双线作战,结果主力球员受伤赛季报销,不仅欧战失败,本国联赛也踢不好了。但是球队又放不下欧战的执念,连年双线作战,连年主力球员受伤报销,最终拿不到成绩,俱乐部入不敷出,只能解散。

其次,仔细读三国,你看祢衡是在骂曹操的用人,实质都是祢衡表扬曹操的用人,取其性、用其才。有些是要国学基础才可以推演出来,就如武将被骂屠狗辈,屠狗辈多是魄力、不怕得罪人的管理型人格,而骂荀彧是吊丧的,就是体现荀彧脾虚思虑多,没有安全感下的足智多谋。

或许刘备也有曹操的这些人格,但是刘备不能物尽其用,也就是说每个人才到底放在哪里?就如庞统不被重用,难道就是庞统一个人有这个待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统是代表,诸葛亮也不傻,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原因是诸葛亮看不上刘备,最后勉为其难。诸葛亮最后五丈原痛哭说的是天意,我觉得实际骂得是刘备憨逼。再者,三国厉害在什么地方,小时候的认知让我们喜欢蜀汉,那种认知几乎算是没文化的认知吧?

当我们读书多了,我们慢慢会喜欢吴国,最后很多人喜欢魏国。有人说三国就是谋略小说的成功样板,能写出那么多人性与阴谋诡计的作者罗贯中真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农民就喜欢劲大,能打的角色,所以刘备的将军真的都如此。不仅古代的老农民也喜欢,今天的老农民也喜欢,所以三国演义满足底层人的需求,也满足真正聪明人的要求。真正善于谋略之道,真正谋略的看点几乎不在蜀汉,而在曹操的阵营。

从三分天下战略,论诸葛亮的绝望,三分天下蜀汉的优势是兵精粮足,中原长年混战,战争已经让中原打得比长平之战后的赵国还惨,几乎寡妇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蜀中汉子就笑了,当年刘备笑得也跟菊花一样,大口称赞先生妙啊。但是关羽丢了荆州,这还不可怕,蜀中汉子还在。但是刘备一战直接绝了诸葛亮的心,那就是夷陵之战,举国之力,陆逊一把火让蜀汉变得比赵国还赵国,蜀中遍地是寡妇。

刘备懂这些不?懂,要不怎么在白帝面前兴奋得吐血呢?愧对诸葛亮,这带来北伐兵源不足,而北伐的策略或许就是给蜀国延寿,因为对外进攻还能表示蜀汉还好,一旦被人发现虚弱就能被人灭了。因为夷陵厉害,这一仗决定了蜀国将是第一个被魏国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仔细阅读三国,你们会发现一个事实,只要诸葛亮不在,这三兄弟几乎都在翻车。就算武力值高有什么用呢?这样有意义吗?真实历史上能打的,被罗贯中一笔送走得比比皆是,如潘凤。

历史上也可以看出这点,谋略型的大战略者也多是卫青这类被人骂刀笔吏的。喜欢力大就是王的亲刘派必定不喜欢卫青,喜欢李广。因为李广劲大,这就是我们种地的价值观,就算不打仗,回家种地务农都是一把好手。但是打仗真是种地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的队伍倒是够幸运,不仅支撑得了双线作战,几个能对他产生威胁的球队各自遭遇问题,眼看这个赛季就能拿到欧冠冠军了,结果俱乐部让人给买走了。

俱乐部新主人直接把功勋主教练给踢了,还解雇了功勋主教练的助教,提拔了一个球探当主教练,但是这时候球队优势太大了,其他球队连上场比赛的十一个人都凑不齐,所以哪怕是个球探当主教练也带队夺取了欧冠。

可以说,刘备曹操这两位教练都是名帅,两支球队打比赛也互有胜负,那么各位看官觉得,两位主教练的综合能力能相提并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