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有一块17.6平米的土地,130多年前就成为中国的“不动产”。在那里,永远“住着”5位中国公民,风里雨里,他们始终东望大海、远眺故乡……
2016年5月7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牟瑞迪(音译)在英国东北部港口城市纽卡斯尔的圣约翰墓园东侧发现了五座与众不同的墓碑,中式造型、汉字碑文,显得特别醒目。
墓碑上分别写着“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陈受富之墓”以及“大清故勇福建福州府闽县陈成魁、福建福州府闽县连金源、安徽庐州府庐江县顾世忠、山东登州府荣成县袁培福之墓。”
这是5位大清时代的北洋水兵,他们为什么客死他乡,埋骨异国呢?
1875年,光绪皇帝特命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李大人不敢怠慢,立即通过总税务司赫德在英国订造4舰炮船。次年,320吨的蚊船“龙骧”“虎威”、440吨的蚊船“飞霆”“策电”驶华。
李鸿章亲自检验,感觉这“洋玩意”不错,便又在1879年购进镇东、镇西、镇南、镇北四只蚊船。此后,又购进德国造的“定远”“镇远”铁甲舰,北洋水师慢慢变得家大业大了。
1881年1月,丁汝昌统领北洋水师,亲率200余水师官兵赶赴英国,迎接新的宠儿“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这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派出大规模赴外接舰团。海上漂泊两个多月,异域他乡水土不服,两位水兵一病不起,先后命丧万里之外的英国。
袁培福、顾世忠两人都是接舰团的水勇,他们没有牺牲在战场上,但也是为国牺牲。清朝驻英大使在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购买了一块土地,为他们树立了墓碑,将他们坟墓向东方,还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葬礼。
返程归国前夜,当时随行文案官员池仲佑“往视袁培福、顾世忠之墓,周视良久,为之慨然”。为此,他连夜造访女友“玛其梨”拜托“阅(看)墓事”。
“玛其梨”答应为袁、顾墓栽花,嫁了人以后依然信守了“在中国水兵墓上种一些花”的诺言。她种的是一种黄色的花,表达的意思就是“给那些永远不能还乡的人”。这些在池仲佑的《西行日记》和学者萨苏的书中均有描述。
1881年11月18日,经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抵达中国南海,“超勇”、“扬威”抵达天津大沽,正式加入北洋海军。两艘军舰回了,但袁培福、顾世忠两位水兵永远留在了远方。
海军衙门成立,队伍不断壮大,“北洋舰队已成为日本最关注、最警惕的清朝战斗力量” ,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之前,又一次采购行动开始了。
1887年,自英国购进108吨的鱼雷艇“左一”号,自德国购进108吨的鱼雷艇“左二”、“左三”、“右一”、“右二” 、“右三”号,同时,又一次万里接舰行动开始了。
这次规模更大,400多人,分赴英德两国,要接回四艘军舰。邓世昌、叶祖珪是前往英国的统领,目的地依然是那个伤心的纽卡斯尔,迎接的是“致远”、“靖远”号。
折腾两个月,好不容易到了,可对方还没完工,又是漫长的等待,伤心的事情就在等待中发生了。21岁的连金源和30岁的陈受富病倒了,送进医院依然没能挽回他们的生命。
这还没完,几天后,另一位水兵陈成魁也走了,真的是接二连三,他们步了六年前两位前辈的后路,把自己留在了征途,至此一共有五位大清水勇客死他乡。
清政府将他们和袁培福、顾世忠埋葬在一起。这样在纽卡斯尔市圣约翰墓园J场地(非教徒墓地),从北向南依次是陈受富墓、顾世忠墓、袁培福墓、连金源墓、连成魁墓,他们把生命定格在年轻的岁月。
纽卡斯尔市档案馆查询墓地相关资料记载:这5块墓地一共180平方英尺(约16.7平方米),当时总共花了15英镑,购买人“Fong Yah Jang”(应该是当时驻英使馆的人员),资料还显示,墓地属于中国政府(Chinese Government)所有。
为了让五位水兵有人照应,他们委托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立德的英国人负责此后维护修缮,还将一笔钱打进了他的账户。不知何故,托马斯·哈立德并没能尽职,以致于后来墓地破败,无人问津。
1887年9月17日,由来自英国的“靖远、致远”和德国的“经远、来远”4艘巡洋舰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入台湾海峡,抵达厦门港,加入北洋舰队大集体,北洋舰队进入鼎盛时期。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大小军舰25艘,辅助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还有每年400万两的海军军费预算,北洋舰队“豪迈”跨入世界海军前十强,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好景不长,不管是朝廷削减经费,导致设备老旧,还是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言官和李鸿章为代表的北洋洋务派之间纷纭复杂的党政也罢,抑或是北洋水师自身腐败与内斗也好,总之,六年后,一场中日甲午战争让昔日威武雄壮的北洋舰队退出了历史舞台。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超勇”“扬威”号已经十几岁高龄,成了“一放炮帮上直掉铁锈”的老朽,也被遣上战场,在黄海海战中,被日舰击沉,“葬身”海底。
“靖远号”与“致远号”是当时北洋水师军舰中的“姊妹花”,虽然最强大、最精锐,正值当年,但一样难逃一死。黄海大战,“靖远”舰身中110弹,继续作战,可惜在威海卫保卫战再受重创,为不当“俘虏”,由“广丙”舰将其炸沉,壮烈“牺牲”。
“致远舰”更是悲壮!大东沟海战,打到弹尽粮绝,四处起火,邓世昌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不幸被敌击中爆炸沉没,全舰官兵246人为国殉难。
当初五位水兵不远万里为接它们亡魂海外,如今水兵们舍命接回的“超勇、扬威”“靖远、致远”四位“骄子”也随他们而去。可惜的是,五位水兵没有登上战舰,不能牺牲在为国而战的战场上,也许这才是他们最大的遗憾。
1911年,在甲午海战中乘“镇北”炮舰将投降书递交给日军旗舰的程璧光,在李鸿章的动员下复出统领巡洋舰队。4月,程璧光率“海圻”号巡洋舰远赴英国,恭贺英王乔治五世加冕。
他没有忘记留在异乡的五位水勇,专程前往圣约翰墓地吊唁,还将他们的墓碑统一重修。我们至今可以看到“宣统三年次辛亥闰六月吉日重修”的落款在墓碑左侧。
历经120余年,无人看管,五座墓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断裂、风化,其中三座墓碑倒塌,景象残破凋败。当留学生牟瑞迪找到墓地,将自己看到的这一幕发布出来后,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立即采取行动。
水兵墓是中国近代史中以北洋水师强国强兵为代表的洋务运动的重要历史遗物,属于中国政府的“飞地”,更是中国留存海外的珍贵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立即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承接修缮事宜。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首个海外公募项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墓碑和墓池进行了整修。2019年6月14日,北洋水师水兵墓修缮工程竣工典礼在纽卡斯尔圣约翰墓园隆重举行,五位先辈的故事也慢慢传开。
2019年12月18日,就在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交付海军的第二天,有人在位于英国纽卡斯尔市的北洋水师水兵墓前,放了一张山东舰的照片。我想,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如今我们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们的“家”也修葺一新,愿他们能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