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邓艾兵临成都城下的时候,扶不起的刘禅很快就选择了放弃抵抗,投降曹魏。也没办法,毕竟按照当时的形势,即便刘禅抵抗到底,最终也无法取得胜利,蜀汉还是会被曹魏所灭亡。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主动投降,至少还能从曹魏那获得到还不错的礼遇。可是这对前线拼死抵抗的姜维等人来说,这却是诛心之举,不然姜维也不会绝望地说,“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
来看看,刘禅除了投降,都还有哪几条路可以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条路,死守成都,等待姜维回师救援。
蜀汉投降的时候,全部的兵力是10.2万人。这些军队包括,姜维屯田沓中的3万人,原本镇守汉中的2万人,镇守南中四郡的1万多人,在东边负责防御东吴的1万多人,以及战争爆发后,被派往前线的廖化、张翼等人麾下的1万多人。
再算上还得留守各个郡县的部队,也就是说刘禅能够用来死守成都的兵力,顶多只有1万多人。
而邓艾手上的兵力,则是近2万人。
《晋书》中记载:
十一月,邓艾帅万余人自阴平逾绝险至江由,破蜀将诸葛瞻于绵竹,斩瞻,传首。进军雒县,刘禅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就能看出,邓艾的本部兵马一万多人,再加上刚刚投降的蜀汉军队,邓艾的兵力达到了近2万人。而且除了邓艾,钟会也派出部将田章,从剑阁出兵进攻江油。而这部分人在和邓艾会师后,也暂时地被划分到了邓艾的麾下。
《三国志▪钟会传》中记载:
会遣将军田章等从剑阁西,径出江由。未至百里,章先破蜀伏兵三校,艾使章先登。遂长驱而前。
田章率领的部队,怎么说也有数千人。如果再刨去邓艾需要留守后方的兵力,那么他最终能用来攻打成都的兵力,至少都有2万人。
但别忘了,因为邓艾偷渡阴平小道的成功,邓艾的主力部队可以说是畅通无阻。只要再给一些时间,后续的大部队就能源源不断地抵达成都城下。那到时候,围困成都城的可就不止2万人,很有可能就是近5万人了。
2万对5万,如果刘禅选择死守成都,那么在兵力对比上,刘禅是落入下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虽说落入下风,但还是能够坚持到姜维回师救援的。可即便这样,那又如何?姜维手中的兵力大概在五万人左右,可他面对的钟会,麾下却有着十多万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姜维救援成都的兵力如果少了,那就是无济于事。可如果救援的兵力多了,那剑阁关的防御力量就会大大减弱,到那时就很有可能被钟会所打败。
一旦剑阁失守,那钟会的十多万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到时候蜀汉还是难逃灭亡的结局。
从这便能看出,即便刘禅选择死守成都,也不过是将蜀汉灭亡的时间,再往后推迟一些。
等到那时候,刘禅要么选择以身殉国,要么就还是选择投降。以身殉国,刘禅是做不到的,他也没有那魄力和觉悟。而要是选择投降,那时候的待遇肯定不会太好。
毕竟一个是主动投降,一个是被动投降,待遇肯定是不一样的。于是刘禅就选择了对自己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项,主动投降。
总而言之,刘禅贪生怕死、安于享乐的性格,就注定他不会死守成都、固守待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条路,投靠孙吴。
说是投靠,但也可以说是投降。毕竟刘禅要真到了孙吴的地盘,那肯定不能再想以前那样,以皇帝自居,孙吴的文武百官也不会把他当成皇帝对待。
也因此,即便刘禅逃往孙吴,那也只能是个大臣。
但尴尬的是,孙吴一定不是曹魏的对手。尤其是在蜀汉灭亡后,孙吴被灭也是迟早的事情。真到那时候,刘禅又得和孙吴一起,再投降曹魏,他就得经历两次屈辱。
既然如此,那投靠孙吴就没什么意义了。还不如直接一步到位,投降曹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条路,前往南中地区,静待时局变化。
如果刘禅真的逃往南中地区,那么很快曹魏大军就能占领成都,随即前后夹击,打败姜维。再各个击破,从而占领蜀汉除却南中地区之外的所有地盘。
到那时候,曹魏所出动的十八万大军,就能够全身心地对付蜀汉仅剩下的南中地区了。
仅凭南中地区的4个郡,怎么可能是曹魏十八万大军的对手?
更何况,南中地区的本土势力,也未必想和曹魏对抗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汉的连年征战,着实是让南中地区苦不堪言。蜀汉不仅在南中征收赋税,还在南中地区招募兵马。可以说因为蜀汉的连年北伐,南中地区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到诸葛亮去世后,南中地区被压制多年的怒火终于又爆发了出来,于是又出现了叛乱。
为此蜀汉也进行了残酷的镇压,这就导致蜀汉朝廷和南中地区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刘禅逃往南中,那就得同时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地。到最终,也还是会被曹魏所打败。
综上所述,刘禅除了投降之外的三条路,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也因此,不管刘禅抵抗还是不抵抗,蜀汉都被曹魏所灭亡。也因此,他自然会选择不抵抗,从而去谋取更多更好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