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释:没有祝鮀的口才,却有宋朝的美貌,很难在这个世道生存下去啊!

☆:华而不实的人太多,难免出现今日之乱世!

  • 祝鮀【 tuó 】,字子鱼,春秋时卫国大夫,有口才。
  • 宋朝,春秋时宋国,公子朝,以美貌著称。

论:夫子说的这段话也有两种歧义,如果是指人,意为外强中干很难生存;如果是指事,外强中干,华而不实的人多,难免出现今日的乱象;这两者在语意差别上很大,又能矛盾的结合。

外强中干华而不实的人,活的很艰难么?在自我的视角上看他人,好像都活的挺滋润,而自己总不那么如意,是不是自己才是那个绣花枕头?怀疑的思考产生,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就引申出,因为世界上华而不实的人太多,社会秩序紊乱,正直而有才华的人就不那么舒服。而自己如果舒服了,是不是就成为了华而不实的人?自我理解的"才华"要何处着力呢?

在悖论思考的循环中,事好像存在,人好像不存在,这个好像是我的人看不清自己,一切好像是意识自身的运动,是无法理解的必然,在感知到运动的时候,必然产生一个最原始的定义——自我,一切围绕自我的坐标,产生无限涟漪的解释,世界才渐渐的清晰起来,而世界越清晰,自我越消散,存在是否存在?是先有我才有世界,还是先有世界才有我,定义一个存在,才能对存在进行合理的解释。夫子所讲的是可理解的人性秩序,以人为存在,证明存在的实用性,或可定义为实证实用主义。不必理解的是"人"之外的逻辑,那是不可探究地自然循环的天道,可理解的是意识行为,包括思想和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章讨论的是意识行为的表现,本质与表象的关系。自我的真才实学和言行表现应该是一致的,否则就显得不合理,但是每个自我所理解的世界不同,其表现方式是意识的自完整。而意识行为是之于意识交流而存在的,如果其完整度不够,在被感知的时候,就难免会被轻视,也就是不平等的产生。在原则上,过于自我的表现,是渴望得到世界的认同,施加给世界的信息是以平等对平等的强制,这就陷入了意识自完整的无限膨胀之中,无法定义秩序,混乱必然熵增。

世界上华而不实的人大量存在,社会风气难免浮躁,这个辩证关系很好理解,但这个现象不好猜度。意识的自完整性会造就很多志大才疏的人,他们会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用自身的价值观来左右社会平衡,而一旦他们的观点形成了主流,"正确的声音"被掩盖,社会形态慢慢固化,再想纠正回来,就非常困难了。这个现象过去有发生,现在也在发生,是自然而然的,是秩序生长的一种平衡。人类始终在修正这个错误,以至于繁衍出各种思潮和主义,在有限的存在中,以主义的感召,以知识的普及,努力达成意识和谐,这是文明的使命,也是绝对意识存在的证明。然而,就或者一对一的告知其真理必然存在的逻辑,假象之美成真相的实证,悟道也误。

如果说越有真才实学的人越低调,该怎么理解没有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达成理解的表现还是纯粹的意识感知?本质和表象好像不成正比。那么对社会现象的不理解,就只是自我意识的自完整,生成绝对的定义,又缺乏足够解释的实证。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刘基的这篇《卖柑者言》说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金句,然而这个道理也不禁推敲。"佩虎符者"临兵战死,英雄也,若不死,也托孙武的福气,从古知兵非好战,生者何必装肃容?"庙堂之器"自有法度,萧规曹随也取自伊相,商君被缚,安石被流,用其法而失其人,坐而论道怎不知尴尬二字?中国人大抵都是这样,连卖橘子的小贩都有自己的理论,每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衡量标准。然而事无全非,理想与现实终究有一个执行的差距。不否认有庸庸碌碌的人窃居高位,甚至可以同意,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具体服务的工具人。在什么位置产生什么价值,人尽其才,各有安排,只要主义正确,形式不废主义,都是可以理解。人们反对的是包装主义的形式,形式越来越多,服务意识的主义越来越小,以至于还如襁褓中的婴儿一般,好像从来不曾长大,有些人爱他,爱得他无法长大。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人们理解华而不实的形式,而不会在意珠子代表的本质。在意了又能怎么样呢?反而是包装本质的形式,更容易达成交流的价值。卖柑者卖的就是椟,买者却以为买的是珠。一个人那么努力的把自己包装好,看是要卖珠者卖,还是要卖柑者卖。卖珠者获名,卖柑者获利,名不副实,人厌之,利大于命,人恶之。

好像是不包装上精美的礼盒,月饼就不那么好吃。意识行为的表现以达成可理解的部分定义价值,人性的残忍接受不了丑陋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