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死了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挺傻冒的问题,社会人都会回答:“凑钱去你家吃席”。这是最实在的回答,一顿不行,那就两顿。
没有什么生死问题是吃席解决不了的。这话透露着一丝冷漠无情,但事实也就如此。
坊间甚至有段子:有人磨牙,牙痒了,就盼着哪家死人了好吃席,该啃骨头了。
主人家死了人,这本是一件特别伤感的事,因为吃席,这葬礼变得相当沉重,招待亲友吃喝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虽然还开账本收礼金,但标准就那么多,今天的物价已经不是昨天的水平,该备的一样不少,谁都不能保证收支能平衡。事实是,死不起,因为成本挺高,不只是墓地贵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移风易俗,需要简化的东西太多了。每个中国人这辈子背负的红白喜事压力太大了。
尤其是在人情浓厚的乡村地区,名堂很多。你可能想这事又不是天天有能花多少钱,可要是一年之中,需要处理四五波直接或间接的白事,你出门在外,买高铁票都够你忙的。
这些吃席的人情关系,我家办,你家办,你随我,我还你,我办了你还得再来,三代之内至少断不了。都是还来还去,看似谁也不亏,但在这过程中,互相消耗对方的战力,一生之中所努力赚到的资源,也都耗在这些事上了,你不来没关系,道德会谴责你不会做人。你有点好想法,有个梦想,哪有精力去搞呢?
白事宴席也是有标准的,几种荤菜,几种素菜,几种酒水,一桌配几包烟。吃得不多,但是面子上要过得去,你做的不好,帮忙的人心里也会不平,背后会有人议论。光是负责伙食的团队就有十来人,一次普通的宴席,一头猪不够的,鸡鸭鱼要有,要是在城里没法在家里开火,饭店里价格更贵,按照葬礼安排,时间可能不是那么紧,不光吃一顿。
举个例,在某些乡村地区,死了一个女性长者,吃席的不只是她家里,她女婿家族要吃几顿,大家要凑人数来吊唁各种。还有她后家的,看她本人都有哪些身份,侄儿的姑姑姑妈,某某的姨妈。还有夫君这边的,某某某的舅妈等等,死一个人,牵动上百号人吃席,完全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