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的最核心问题是李渊被囚,这种情况下,李建成输面过大,即使明知是陷阱而逃走,也会被李世民矫诏运用禁军追捕,仍然是九死一生的局面。而导致这种局面的核心问题是门阀制下,军权不授予外人。

即便同属李阀血亲的李孝杰、李神通等人,也不被允许掌握实质性兵权或染指禁军。整个唐朝前期,都受到这个传统的影响,皇帝既然要求军人必须投靠本人嫡子或亲密血亲,流血宫廷政事的变化频率自然会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些制度能降低这类政事的变化的发生可能性、符合李渊的利益,同时又不超出时代背景。可取消诸嫡子在京城的兵权,让李渊选择李氏远亲主掌禁军,这是曹丕的做法。也可以早早分遣诸王就藩,以禁军压制诸王,以诸王牵制中央外姓大臣,这是后来朱元璋的做法。还可以让亲信太监掌握禁宫防卫和部分京城武力,只要帝国总体稳定,皇权不会受到多少侵蚀,皇帝的安全会更有保障。

其次,李唐享年9岁这个结论是很合理的。如果李世民只是降唐枭雄的话,臣服于李渊这样搞利益分配的皇帝又会被疾风骤雨般地打压,那大概率还是李渊迅速被推翻功臣头目上位建立新政权。如果李世民没有对这些降唐大将强大的震慑力的话,他也可能被吞并,四方战火还会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李渊该庆幸还有李世民这么个儿子让他能稳坐一个三百年朝代的开国皇帝之位。坐镇总指挥角色的李渊,从他武德二年的骚操作开始,就能看出军政他在大事的指挥上是多么可笑,其能力实在不配最高统帅的位置,那么多人不服他也就不足为怪了。

再者,我是李建成,唯一的翻盘机会就是在李渊立我当太子的时候,痛哭流涕把太子之位让给李世民。至于最后是李元吉成了工具人被李渊利用制衡李世民,还是李世民顺势当太子,那就和我没关系了。我的态度就是,谁爱当太子当太子,反正别想我当太子。李世民幸亏是李渊的嫡子,不然李世民的功劳放在谁身上都是必死无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世民在唐初的作用大概相当于张良加韩信,能打仗懂谋略。大唐的天下有多少是靠李世民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有多少是李渊打下来的,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么大的功劳,这么大的能力,要是跟李渊没血缘关系,绝对是皇帝的眼中钉。

另外,李大跟李二拼打仗是远远拼不过的,中国历史上又有几个可以和李二这种不世出的军事天才相提并论?李大要想保住皇位继承权,只有从政事上下苦功——虽然李二的政事能力也是神级的。李大是法定继承人,只有放下身段,笼络李二身边的文臣猛将,而不是想法子去挤兑甚至坑他们,把李二身边的人挖空了,李二也就独木难支了,但是太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大翻盘不一定得在自己身上,在李二小时候找机会用物理或者药学手段把他结扎了,之后按照历史发展,建国后该认怂认怂,保住自己和子孙性命最重要,哪怕李二称帝,没孩子以后太子大概率还得给李大的儿子。我成了李建成,那就只能乖乖让位,然后让李世民当太子。按照李世民的心胸和能力,他绝对容得下我。和李世民作对,我怕是不知道怎么死的。唐初哪怕统一天下后,突厥的威胁也一直存在,我不觉得我的能力能保住大唐。既然如此,我就当我的富贵王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我的手下,李世民在杀李建成以后,都没怎么杀戮。最有名的魏征还获得了重用,至于被推了墓碑,真的是他自己作死。我可以放心地把我的势力交接给李世民,也算是有了交代。后期的相处,只要我别和许攸一样,整天说要不是我,李世民能当皇帝,我绝对死不了的。有了我的表率,李家应该不会有谋权篡位的传统。那么唐高宗就没了,武则天也上不了位,我就不怕自己子孙被一窝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不论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围绕继承人之位的矛盾,还是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威望人心权力达致顶峰,而与李渊之间产生的所谓父子猜疑的矛盾,都不是这场争斗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或许都存在,但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还是在唐朝建立过程中形成的以李世民为首的新功臣集团和以李渊为首的旧隋集团之间的矛盾,寻着这一点其实很多问题都能解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