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魏英杰

时隔多年,宗庆后终于做出了选择,准备把娃哈哈交给女儿宗馥莉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9日,杭州娃哈哈集团在官网宣布,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任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负责日常工作,“与其父宗庆后一同为娃哈哈的稳健发展注入长青活力”。

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娃哈哈的未来命运,将由宗庆后唯一的女儿来掌握。

是不是现在就交棒,还不一定。虽然宗庆后今年已经76岁了,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凡事亲力亲为的人,数十年如一日,为娃哈哈操心劳碌。

曾经,在娃哈哈,50块钱以上的开支都要由宗庆后亲自批准。每一年的很多时间,宗庆后都会到全国各地经销商那里走访,了解市场行情。

从种种迹象来看,宗庆后至少在一开始对交棒给女儿是不太放心的。或者可以说,他对宗馥莉的要求非常严格,从不轻易表扬她。在公开场合,宗庆后更是从没有松口,表露过要交棒给女儿。

宗馥莉本人,进入娃哈哈体系工作有十多年了,从生产管理开始做起,也试水做过多元化经营,几年前开始出任娃哈哈的品牌公关部部长。

在外界看来,这位娃哈哈“公主”业绩平平,很多表现都不太如人意。包括收购中国糖果(失败)案,做那个几十块钱的kellyone饮料,引起过不少吐槽。

但从目前来,宗庆后最终还是觉得把娃哈哈交到女儿手中会比较放心。宗庆后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应该是对女儿的能力有了新的评估,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过往的经验。

对错先不论,一个人确实很难实现自我超越,哪怕像宗庆后这样的牛人,也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先亮明观点。我并不觉得宗庆后这么做是一个好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相对糟糕的选择。

在江浙一带乃至整个国内,把企业交给子女来管理确实是一种传统,但在一个现代型企业,越来越多公司创始人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样虽然能够保证对企业的掌控权,却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

道理很简单,这就像扔骰子一样,家族里出现合格或优秀的管理者的概率是不确定也不稳定的。

这一代人里可能有子女能挑起重担,但到了下一代,可能一个也挑不出来。这时候勉强让一个对企业管理可能既无兴趣也没能力的接班人去掌管企业,结局可想而知。

在现代企业治理中,其实已经有不少成熟模式可以有效规避这类情形。

比如通过企业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公司变成公众公司,引进新的投资人和股东,减少企业犯错;比如职业经理人制度,像苹果现在的CEO库克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这并不妨碍苹果的发展,而且给股东带来了持久收益;又比如像阿里那样采取合伙人制度,以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管理层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以上这些公司治理模式,宗庆后当然不会不懂,事实上他在这方面绝对是高手,但是,基于创办娃哈哈至今的经历,我也明白,他对这些选项都不会放心,这决定了他不会往其中哪一个方向去靠近。

这就要说到娃哈哈从创办到现在的股权演变了。

娃哈哈创立之初是一家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也就是百分百国有的企业。按照这个股权结构来说,宗庆后本人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

从1992年开始,宗庆后以“娃哈哈美食城”(后改名为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载体,开始了艰难的股改之路。

这中间有很多曲折且先不去说,最关键的是在1996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

在这其中,达能和百富勤成立的合资公司合计占股51%,娃哈哈集团占股39%,娃哈哈美食城占股10%。而三方成立的合资公司,通过协议安排拥有了娃哈哈的商标许可权。

这样,由宗庆后本人占股的娃哈哈美食城,成为了一个股权操作平台,其背后既有国资,也有宗庆后和娃哈哈职工的权益。

到了2000年左右,娃哈哈集团进行改制,杭州上城区国资局分两次将54%的股权转让给宗庆后等人,其中宗庆后出资6419.5元,占股29.4%。至此,宗庆后这个“经理人”才算在这家他一手创办的企业中,真正意义上拥有股权。

紧接着是2006年末爆发的“达娃之争”,让宗庆后感受到了他对企业的控制权有可能就此旁落。

达娃之争的实质当然还是利益之争,而这场利益之争是围绕着商标使用权进行的。直接原因是宗庆后在与达能的合资公司体系外,陆续投资了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数十家非合资公司,这让达能集团非常不满,因此发动了对娃哈哈的收购战。

在这一场控制权大战中,宗庆后可谓使尽浑身解数,动用了从职工到经销商到企业家“朋友圈”等等所有能动用的资源,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最终,以达能退出娃哈哈告终。

这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商战,体现了宗庆后对资本与舆论的深刻理解与高超的运作能力。

此后,娃哈哈集团的股权一直维持在上城区国资占股46%、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平台占股24.6%的比例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当然知道而且也认同,娃哈哈是宗庆后一手创办和辛苦打拼下来的企业,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的今天。

但是,宗庆后从没有娃哈哈任何股权,到通过各种方式“改制”才获得他应有的股权,这一艰难曲折的过程,必定让他对很多东西充满警惕。

一是对职业经理人制度高度警惕。职业经理人,即便有高薪或期权激励,也很难保证他不会觊觎公司股权。

二是对资本高度警惕。和达能的合资,虽然以宗庆后大获全胜告终,但宗庆后在这一场战役中殚精竭虑,耗尽精力。

有一段时间,宗庆后在不同场合反复说“娃哈哈不上市”,其实并不是他对企业上市有什么误解,这可以看作他在“达娃之争”后的一种应激反应。所以,对任何形式的资本合作,他都会有所忌惮。

三是对采取股权(期权)激励的合伙人制度,他也会高度警惕。

在这方面,宗庆后是吃过股权过于分散的亏的。当初,娃哈哈美食城(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想上市被否决,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股权太分散(所谓全员持股)。虽然现在有一个职工持股平台,可以把分散的股权集中,但通过分散股权来引入合伙人,显然对他来讲不再是一个好选项。

何况,目前娃哈哈仍是国资占大头,采取同步减持的形式来建立“期权池”,可能也会遭遇强大阻力。

此外,娃哈哈的各种子公司、关系企业、控股公司,关系极其错综复杂,也使得把管理权交给合适的人,变得十分困难。

看到这里,大家自然也就明白,宗庆后是不太可能把棒子交到旁人手里了。

何况,这一两年来,宗庆后对这个宝贝女儿的行事作风,似乎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欣赏。眼下,娃哈哈的很多改变,从其风格来看,明显带有宗馥莉的个人风格。

不管这是出于对宗馥莉的认可,还是宗庆后觉得,娃哈哈也需要一个“新生代”,给娃哈哈带来新气象,这都说明了,宗庆后的交棒计划,大局已定。

当然,宗庆后交棒给女儿,对企业发展来讲其实存在很大变数。

别的都不说,宗馥莉至今未婚,宗庆后对未来女婿的能力自然是不知道的,那么要不要让女婿参与企业管理,都要有个说法,而这个变量肯定也会影响到娃哈哈本身。

无论结果是什么,这都注定了,娃哈哈将逐渐变成一家家族式企业。

对于宗庆后来讲,他手上也只有这一张牌可以打了。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宿命(局限性)。就像有一句话说的,创始人就是一家公司的天花板。

宗庆后再牛,也阻挡不了时光的车轮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