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用语来源甚广。“觉醒年代”来源于电视剧名称,《觉醒年代》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创立过程,堪称党史学习的生动教材;“元宇宙”则源于科幻小说《雪崩》,是一种综合应用各项技术搭建虚实结合科技世界的创新性概念;“强国有我”源自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上青年学子的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双减”源自国家政策,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躺平”源于现代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时内心的无奈与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用语形式多样。“YYDS”是“永远的神”的拼音缩写,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破防”则是现代汉语词汇“突破防御”的简称,属再造词汇,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和“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都是短句形式,前者表示某事虽然没有实质性危害,但是却令人很难堪。后者是导演李安在纪录片《打扰伯格曼》(2013)里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话。多用于表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不解和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用语也许并不规范,甚至突破汉语语法的底线,像“YYDS”、“破防”;网络用语也许怪异难懂,单从字面无法理解其内涵,比如“绝绝子”和“元宇宙”。但网络用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每一年都层出不穷、推陈出新,人们乐此不疲地在虚拟空间表达自己对当下某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看法和心情,有意为之或者无心插柳,我们找不到出处,却已蔚然成风,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使得能够引发群众共鸣的网络用语一刷新便形成一道文化景观 。因此网络用语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至少是在当下、在互联网空间。它突破性别、年龄、地域、民族、身份的限制活跃在网络空间,所有人都平等地拥有它的使用权,在平等的文化语境下交流思想、激发共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说标准的现代汉语是阳春白雪,那么网络用语则是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似乎登不得大雅之堂,也难以被主流文化群体或者精英知识分子所长期“容忍”。于是,火爆一时的网络用语极有可能在新年钟声敲响的瞬间被遗留在旧年的往事中,成为那一年某种特殊的网络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流逝,终将被遗忘。网络用语的生命力虽然鲜活,但却短暂,甚至速朽,终将无法成为经典流传于世。我们会记得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却不可能一直念叨那些曾经红火的网络用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网络用语的意义似乎并不是成为经典,多数网络用语缺乏深度、无法在历史的纵深中找到生存的根基。但是它们能够在某一年、某一时期记录当下最真实的故事与情绪。就像语言化石一般,被尘封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里,多年后,当人们重新发掘这些只言片语,可以重温当年的无厘头;可以重拾当年的心情;可以看到当年宏大历史背景下的种种细节。这或许就是网络用语的意义——某种来自草根的“文献”,无关乎象牙塔中老学究的标准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