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谋定三秦,灭魏破赵,降燕代齐,这样的军功在汉初开国功臣集团里是独一档,井陉之战、潍水之战更是奠定史上的兵仙名号。在天下大乱群雄逐鹿的年代,主公能得一猛将,都要感激涕零,而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更是极其难得。

不是每一个时代都会冒出韩信这样的人物,假如曹操有韩信,假如高欢有韩信,那历史的变数可就大了。即使是在梁山泊黑脸唱白脸的宋江,也知道联合能打的豪杰才能坐稳他的交椅。其次,我之前一直在想,张良对刘邦还有个重大意义就是,他是离刘邦早年偶像信陵君“最近”的人。赵韩魏三晋贵族之学颇多渊源,五世相韩张良的学识,应该与魏无忌韩非等人有诸多相通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能得此人之助,对打通任督二脉,大有裨益。换句话说对现在的社会而言,可以说没有韩信还有李信,只要组织设计的合理,他都能成功,但对古代而言,少个韩信很可能整个天下大势就变了。比如没有韩信很快攻略北方的诸侯国,刘邦很可能等不到统一天下就老死了,到时候就又是三国分裂的局面。

再者,韩信根本没有参与三秦之战。参与三秦之战的是韩王信。理由很简单,没时间。论证人班固。班固写汉书,第一篇必然是高帝纪。写到三秦之战是特别兴奋,因为他发现司马迁写得乱七八糟,韩信和韩王信分不清,三秦之战的起始时间也弄错了。于是,班固在高帝纪里把三秦之战的功劳完全分给淮阴侯,并且将三秦之战的起始时间改成五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当班固写到韩信个人传时,他才发现,如果按照三秦之战五月开始,那韩信传里从投奔刘邦到登台拜将中间那么多事情根本不可能在一个月里完成,于是,班固只能厚着脸皮干脆把月份删掉。司马迁年表里明确记录,八月刘邦已经基本完成了三秦之战,降服司马欣董翳,把章邯围在废丘。所以,韩信根本不可能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三秦之战。另外,在一些人眼里,刘邦阵营这边,韩信水平是100分,其他人也就10分,20分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扬言,没有韩信,刘邦就不可能统一,甚至会被打爆。实际上楚汉战争中,彭越,灌婴,曹参等人也猛的一匹,都有各自擅长的作战方式,独当一面完全没有问题。周勃,樊哙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以韩信的资历,战功,再加上他抗命的次数,给他个淮阴侯,排在21位,一点都不冤。所以,刘邦即使没有韩信也能统一天下,前提是刘邦比项羽活得久,刘邦集团的人才非常多,且非常有才华,大多是文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集团制定的政策战略是要优于项羽集团的,刘邦的支持者比项羽多,这也是为什么刘邦只在汉中呆了几年,一出汉中就能和项羽拼个55分,当然韩信是有功劳,但不要忘了,打仗打的是经济,那与刘邦集团人才谋划和支持者都分不开的,刘邦可以输无数次,但项羽只要输一次就完了就可以看出谁能一统天下,韩信只是一个催化剂的效果,要知道那时候优秀的军事家并不少,只是韩信的名声太大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厉害的点在于这个韩信是他自己力排众议提拔的(萧何举荐,刘邦提拔)。而且前车之鉴,之前乘胜吴广起义,六国的复国浪潮,都是派出去的将领都和当地的士族团结成为新的独立势力(比如赵、燕)。所以刘邦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魄力让韩信单独出去也是不容易的。就是种种条件都很苛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刘邦称帝都是痴人说梦,但是他偏偏都做到了。不得不说,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人可能会说历史没有假如,的确,从后人的角度来看,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一切都很自然很合理,都可以从个人和时代的原因找到恰如其分的解释。但势在人为,没有人是神,于时势来讲,可能有其必然性,但对个人来说,却充斥着太多偶然性。对于秦末,出来一个猛人终结乱世是其必然性,但这个猛人是刘邦则是个人的偶然性。

没有张良,刘邦能统一天下吗?没有萧何,刘邦能统一天下吗?没有项羽,刘邦能统一天下吗?没有赵高,刘邦能统一天下吗?不妨换个人物,你可能就会体会到那种个人对历史的影响了。又或者,假如你是刘邦,没有了韩信你觉得自己能统一天下吗?现实可不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