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推出

《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选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截图

《案例选编》收录100个

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聚焦产业融合

创业就业、文化传承

生态保护、乡村治理、创新提升

六大重点类型

其中

新疆三地旅游扶贫案例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进产业联动融合 打造边境旅游经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旅游扶贫案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坐落阿尔泰山西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全团总面积907.95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86公里,素有“西北边境第一团”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八五团白沙湖旅游景区(摄于2018年7月30日)。唐堪东摄

一八五团白沙湖旅游景区从2010年起步发展,与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景区相连,积极融入阿勒泰旅游大环线,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八五团白沙湖旅游景区。来源:第十师北屯市融媒体中心

2014年以来,一八五团确立了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和旅游强团、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发展定位,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支持下,一八五团白沙湖景区以“红色、生态、文化”三大主题,打造白沙湖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北边境第一连军垦文化旅游景区、额河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三个景区,建设喀拉苏休闲旅游公园、界河风景园、额河第一湾水上乐园、渔业观光园、观光农园、沙漠游乐园六大园区。

2014年12月,一八五团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入选首批“中国自驾游营地”,2016年白沙湖景区入选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名单,2017年1月成功晋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保护生态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旅游扶贫案例

塔格拉克村位于温宿县北部,处于南部平原北部山区的交界地带,距离温宿县城约60公里,距离阿克苏市区约70公里。依托吐和高速建立交通联系,全线均有柏油公里联通,交通可达性较好,是距离阿克苏市中心最近的乡村旅游重点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的归园田居·塔村景区。

塔格拉克村2020年7月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海拔2200米,属于山地寒温地带草原,草原周边高山环绕,是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之所,丰富多样的高山植物在此生长繁衍。该村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可一次性领略沙漠、戈壁、湖泊、冰川、草原、森林、雪山七类绝美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美景(资料图片)。来源:阿克苏零距离

阿克苏文旅集团确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扶贫”发展思路,编制乡村振兴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成功打造“归园田居·塔村”乡村旅游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温宿县柯柯牙镇塔格拉克村的星空营地民宿(资料图片)。

2020年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20%;年收入3000万元,同比增长300%。随着景区业态的丰富,全村70%以上村民通过旅游直接受益。

创新带动就业 实现精准扶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旅游扶贫案例

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主要依托坎久干村杏园内上百棵树龄近百年的古杏树和依山而立的高原自然生态风光,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文环境特征,整合专项帮扶资金,建设集“赏、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百杏生态园”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项目,促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黑孜苇乡坎久干村的百杏生态园一角。经济日报记者马呈忠摄

在2018年杏园建设和试运营期间,先后接待疆内外考察观摩团和旅游婚庆团60余批次、1.4万余人次,“杏园”旅游品牌效应和社会效应基本形成。2019年自6月18日正式对外营业,当年累计接待疆内外游客10万余人,完成营业收入196.61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回大地,乌恰县黑孜苇乡坎久干村百杏园杏花竞相绽放(资料图片)。来源:克孜勒苏日报

据了解

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开设《案例选编》专题

并在“文旅之声”“中国旅游报”等

微信公众号连载

为广大干部群众

开展“四史”学习体验活动

提供学习素材和实践选择

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100个典型案例相关内容专题

来源/综合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中国旅游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第十师北屯市融媒体中心

阿克苏零距离、经济日报、克孜勒苏日报

编辑/倪佳红

主编/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