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传说中,既有“十八罗汉”也有“五百罗汉”,这两者究竟有何来历?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回答之前要做说明的是,佛教中所谓的“罗汉”一词,其实是佛教术语“阿罗汉”的简称。

而“阿罗汉”虽然意为: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受人崇拜敬仰的得道者。但在大乘佛教中,罗汉的地位要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佛教传说中的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两者究竟有何来历呢?

十八罗汉的来历

佛教传说的十八罗汉,均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但十八罗汉,其实是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演变而来的。

根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为使佛法能流传后世,就嘱咐十六位弟子(十六罗汉)不入涅槃。而佛教在传入我国后,十六罗汉因为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题材,又经过演变,在五代时期,就出现了最早的十八罗汉像。

而有关于十八罗汉的名讳,前十六位罗汉,同《法住记》所记载的一样。但后两位罗汉,则又说法不一。

其主要说法是以《法住记》的作者庆友为第十七位罗汉,也就是难提密多罗。而第十八位罗汉宾头卢,则是位列十六罗汉之首的宾度罗跋罗堕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又有降龙尊者和伏虎尊者为第十七位、第十八位罗汉的说法,只不过这一说法虽是由清朝乾隆皇帝所钦定的,但早在清朝之前,就已经有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的说法了。

因为在《西游记》第52回中,原文写道:

行者道:“原差十八尊,今怎么只得十六尊?”说不了,里边走出降龙、伏虎二尊,上前道:“悟空,怎么就这等放刁?我两个在后听如来吩咐话的”。

而根据资料显示,《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十八罗汉的具体名讳,以及相关形象、事迹等则大致如下:

一、坐鹿罗汉,即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全名位宾头卢·颇罗堕,现童颜白发长眉笑面之相。有诗赞其曰:“端坐神鹿,若有所思;泰然自若,高雅平易。”

二、欢喜罗汉,欢喜罗汉又称迦诺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论师指的是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和雄辩家)之一。因为他在演说和辩论时,常常面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而欢喜罗汉又名喜庆罗汉。

三、举钵罗汉,别名诺迦跋哩陀尊者。传说中举钵罗汉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他在化缘时,往往高举铁钵向人乞食,并借托钵福利世人,予以种植福德。

四、托塔罗汉,托塔罗汉即苏频陀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传说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将载有佛骨的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静坐罗汉,别名诺距罗尊者。其中诺距罗译作大力士,这是因为静坐罗汉原为一位力大无比的战士,后来他的师傅教他静坐修行,只是他在静坐时,仍然体现出他大力士的体格。

六、过江罗汉,过江罗汉又称跋陀罗尊者,因他出生于跋陀罗树下而得名。传说他本是佛的一位侍者,后因佛陀在涅槃前曾令他传播佛法,所以他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七、骑象罗汉,别名迦理迦尊者的骑象罗汉,原本是一位驯象师,他后来出家修成正果后,亦因此而得名。有诗赞他道:“骑象轩昂,诵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八、笑狮罗汉,又称伐阇罗弗多罗尊者,传说他身体魁梧健壮,其仪容庄严禀然,并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而本是猎人的他,因从不杀生,广结善缘,故而人们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和尊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开心罗汉,又称戌博迦尊者。根据资料记载,他是中天兰国王之子,因为国王将他立为储君后,他的弟弟因此作乱。见状,他对他弟弟说道:“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

可他的弟弟却不相信,于是他袒露其心,使人知晓佛在心中。

十、探手罗汉,探手罗汉别名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因为他在打坐时常常采用半迦坐法,即将一条腿架在另外条腿上,在打坐完毕时立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所以,常见他安悠自在,打呵欠伸腰的模样。

十一、沉思罗汉,有“密行第一”之称的罗怙罗尊者,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相传他能在沉思冥想中悟通一切,能在沉思中知人所不知,能在行动中行人所不能行。故而,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

十二、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兼妙趣盎然地挖耳罗汉别名那迦犀那尊者,本是一位论师的他,因论《耳根》最为出名,是以他在修成正果后,取挖耳之形,用以示意耳根清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三、布袋罗汉,布袋罗汉并非是布袋和尚。而在传说中,别名因揭陀尊者的布袋罗汉,在捉蛇后往往拔掉蛇的毒牙,然后放生于深山,所以他的布袋原本是装蛇的袋子。

十四、芭蕉罗汉,相传伐那婆斯尊者在他出生的时候,因为雨下得非常大,雨点将芭蕉树打得沙沙作响,又因他喜欢在芭蕉下修行,故而名之为芭蕉罗汉。

十五、长眉罗汉,别名阿氏多尊者的长眉罗汉,据说在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而修成正果的他,外形亦为慈祥老者,所以,长眉罗汉给人一种得道高僧的感觉。

十六、看门罗汉,看门罗汉又称注茶半托迦尊者,其形象威武,握有禅杖作警觉凝视状。据说他是释迦牟尼的亲信弟子之一,因为在化缘时,有一次不慎将人家的房门打烂,在道歉认错后,佛祖赐予他一根锡杖,让他用以化缘。

十七、降龙罗汉,降龙尊者即是迦叶尊者,据说他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的第十七位罗汉——降龙罗汉。而另有传说称,古印度有龙王将佛经藏于龙宫,降龙尊者是因为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后而得此名。

至于说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其说法来源为《济公外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八、伏虎罗汉,关于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同样是由清朝乾隆皇帝所钦定。但另有说法称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而有关伏虎罗汉的传说,则是因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常有饿虎咆哮,尊者就将自己的饭食分给饿虎,经过一段时间后,猛虎为其所降服,并经常和他一起玩耍,故而伏虎尊者又称为伏虎罗汉。

写到这里,我要补充的是,关于十六罗汉被演化为十八罗汉,根据资料显示,最早记录这件事情的其实是苏轼,他在《自南海归国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一文中,就一一列举了十八罗汉的姓名。

而说法不一的后两位罗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由皇帝钦定御封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而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百罗汉的来历

因为在许多佛教寺院中,常供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那么,我在讲述了十八罗汉的来历后,接着来说一说五百罗汉究竟有何来历。

首先,根据一些佛经记载,例如竺法护所译的《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我们可以得知的是:

佛教传说中的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者是指佛陀在涅槃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但是,除了知名的十大弟子之外,五百罗汉中的其他人并没有名号记载。而我国流传的五百罗汉皆有名号,从资料来看,皆是来自于宋人的附会之说。

其次,佛经中不仅没有记载五百罗汉的名号,连“五百”这个数字,也只是言其多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有关五百罗汉的来历,除了参加佛经集结的五百比丘之说,以及跟随释迦牟尼听道的五百弟子外,根据资料来看,至少还存有好几种说法。

比如《大唐西域记》记载,说是一棵大枯树的树穴中住有五百只蝙蝠。然后有一只商队在此停留歇息,他们在点火取暖时,火烧到枯树。巧合的是有一位商人正手捧佛经在念诵,被大火困住的蝙蝠因喜欢听诵经声,竟一直忍耐着不愿离去,结果全部被烧死。

后来,这五百只蝙蝠转世为人,然后都修成正果,成为了五百罗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有关于五百罗汉的具体来历,我也只能说,是随着人们对十六罗汉的崇奉,五百罗汉像的绘画和雕塑也见于五代时期。

只不过,十八罗汉均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五百罗汉或见于经书,或见于地理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