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子牙年过半百,奉师命出山辅佐周文王。

他自知名声不显,与周文王又没交情,直接上门自荐,可能会吃“闭门羹”。因此,他用了一招极高明的“钓鱼”自荐法——

“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这一招有效与否,关键看三点:一是在哪里钓?二是怎样钓?三是要钓什么?

姜子牙的布局很巧妙:他在周文王回都的途中钓,让周文王看见;钓用直钩,且不用鱼饵,待周文王经过时,还发言吸引周文王的眼球,触发他的好奇心;等周文王过来询问时,借机交谈,展现自己的才学,从而激发周文王的求贤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子牙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钓的是人心,即周文王的好奇心和招揽之心。周文王为推翻商纣王统治,本就求贤若渴,姜子牙以才学为饵,他自是“愿者上钩”。所以姜子牙的“钓鱼”自荐法成功了,成了流传千古的经典。

2

李白有“辅佐明主”之志,年届不惑,仍常“拜谒诸侯”,自荐求仕。

有一次,他拜谒宰相,也用了一招“钓鱼”自荐法——

他在拜帖上书:“海上钓鳌客李白”。

宰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钩线?”

他答:“以虹霓为线,明月为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宰相又问:“何物为饵?”

他答:“以天下无义气丈夫为饵。”

宰相听后“竦然”。李白的“钓鱼”自荐法失败了。

3

姜子牙、李白所用的“钓鱼”自荐法,都是以才学为饵,钓的也都是人心,但为何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子牙想做宰相,所以给“王者”下钓;李白想做宰相,却给“宰相”下钓。下钓的对象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如果你是被下钓的“宰相”,看到他人以“宰相之才”为饵,会自愿上钩吗?会向“王者”举荐他人的宰相之才吗?

这个问题,考验的,也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