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短篇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所谓名篇,指的是《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这是因为这几个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且主题鲜明。

可也有人认为,《醒世恒言》中的名篇应当是《赫大卿遗恨鸳鸯绦》才对。

盖因这则故事从表面上看,里面颠覆三观的内容虽然着墨甚多,于“露骨”处的细节描写的更是绘声绘色,让人视之只觉得不堪入目。但实际上,这则故事的本意,其实是在教人克制自己的情欲,不要贪恋美色否则就会像故事中的赫大卿一样,不仅害人害己,连累亲人,更是会带着遗恨身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个观点,我本来并不认可,可是最近我将《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个故事重新读了几遍后才发现,或许是我们太执着于故事本身的情节,所以下意识地忽略了故事中的言外之意。

因此,我就忍不住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诸位聊一聊,倘若故事中的赫大卿在非空庵中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色欲),那么他后来的人生会如何?以及我们能从《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学到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之前,鉴于有不少人没有看过《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个故事,再加上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以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故事的情节:

话说明朝宣德年间,江西临江府新淦县有一监生,名叫赫应祥,字大卿。其人虽生得风流俊美,可他的性情却是落括不羁,为人则专好那声色之事。

若是遇着花街柳巷,或是舞榭歌台,赫大卿便留恋着不肯离去,将这些地方当做是他家里一般,以至于偌大的家业,十成中被他败去了约有三四成。

对此,他的妻子陆氏也曾苦口劝谏,奈何赫大卿非但不听劝,反而说妻子不贤惠。于是夫妻俩便反目相向,陆氏立誓不再管束赫大卿,由着他放荡度日。

却说有一日,正值清明佳节,赫大卿穿了一身华丽的衣服,独自一人到郊外踏青游玩。当时游人如织,赫大卿则专门到妇人们丛聚之处,往来徘徊,希望能找到一个与他有缘分的佳人。

可不凑巧的是,尽管他或前或后,往来不断地卖弄着风流,可最后却是一无所遇,让他扫兴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自觉无聊的赫大卿便走进一个酒馆,要了酒菜后上楼选了一个临街的位置坐下,倚着窗户观看街上的游人。

待酒过半酣后,赫大卿起身下了楼,付了酒钱后,就在路上任意走动散心。当时已经是未时,赫大卿走了没多久酒意便渐渐上涌,心里就寻思着找碗茶喝好解解渴。

正在他无处寻觅之时,赫大卿忽然看见前面的树林中幡影摇曳,又闻听磬韵悠扬,心中料想前方必是一处僧寺道院,于是他心生欢喜,急忙趋步向前而去。

待他穿过树林,但见粉墙黑瓦,十余株垂杨柳立于门前,中间向阳的两扇八字墙上,高悬金字匾额,上书“非空庵”三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赫大卿所见到的是一处庵院,那么按理来说,他应当心存敬意,或是转身离去,或是诚心礼佛,尽量不要打扰出家人的清修才是。

可是赫大卿一见这非空庵,心里想的却是:

“常闻得人说,城外非空庵中有标志尼姑。只恨没有工夫,未曾见得,不想今日趁了这便。”

存了不良心思的他,当即整理衣冠走进庵中,穿门过殿寻到一处雕花门楼,上前轻叩门扉,里面走出来一个女童。

两人互相见礼后,赫大卿叫女童通传其师,说是有客来访。女童依言而去,不多时,里间走出一个少年尼姑来。

赫大卿在还了对方稽礼之后,两眼仔细觑着对方,但见这尼姑年纪不到二十,面庞白皙如玉,容态艳丽妖冶。

如此标致的人物,喜得赫大卿是神魂飘荡,在落座后,他心中暗想如此妙人,定要撩拨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原是个虽出家,却假修行,爱风月嫌冷清的主。她先前在门缝里见了赫大卿这一表人材,心里倒也几分看上。故而两人一番寒暄过后,法名空照的尼姑就邀请赫大卿入内室喝茶。

待到品过几盏香茗,二人你问我答,竟然互相通晓了对方的心意。过不多时,空照便寻个由头支开随侍的女童,做了不守清规戒律之事。

非但如此,空照恐她身边两个女童走漏消息坏了自己的好事,又买通香公置办酒肉,将其二人也拉下了水。

只是这番动静,却惹来了西院静真的窥视,她在知晓空照做了不三不四的勾当后,也起了龌蹉的心思。

于是乎,好好的一处出家人的清修之地,自此不再清净无垢。而庵中众人更是与赫大卿整日里做些苟且之事,这当真是:填塞了虚空圈套,污秽却清净门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常言道双拳难敌四手,好虎架不住群狼,赫大卿身陷非空庵中,不知不觉时间已将近两个月,他自思身子困倦,已然支持不来,便起了回家的心思。

然而空照、静真等人正是年少得趣之时,哪里肯放他离去?

赫大卿只好再三哀告,并保证回家安抚家人后,只待四、五日过后再来作陪。空照闻言,倒也不做多想,说是今晚为他饯行,明日便任他回去。可是静真却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在得知赫大卿打算离去时,便对空照说道:“他设誓虽是真心,但他去了必不能再至。”

空照问及因由,静真就说:

“是这样一个风流美貌男子,谁人不爱?况他生平花柳多情,乐地不少,逢着便留恋几时。虽欲要来,势不可得。”

于是,两人定下了在饯行之时,用酒将他灌醉,然后剃去他的头发,将其扮成尼姑,留他在庵中之计。

是夜,众人团团而坐,空照与静真频频劝赫大卿痛饮,待到三更鼓响,赫大卿已然烂醉如泥,俨然不省人事。

空照就依静真之言,剃光了赫大卿的头发。而赫大卿在醒过来后才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光头,正在惊慌之际,空照一边解释因由,一边撒娇撒痴,哄得赫大卿没了主意,只好做尼姑打扮,留在了非空庵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好景不长,赫大卿身体竟是一日不如一日,已是患病在身。起初时,空照等人还前去问好致歉,但时间一长,赫大卿久眠床褥不见有康复的迹象。

于是,空照及静真等人心下发急,打算将赫大卿送回家中。可赫大卿早已经被她们剃光了头发,把人送回去容易,但他的家人问及因由却是不好作答。更何况,她们更害怕事情因此而败露,被人告知官方,到时势必会殃及自身受到责罚。

可留赫大卿在庵中,又恐出了差错,弄出人命来,连累自身性命不保。故而她们只好让香公依照他的病状买些药材回来,煎与赫大卿服用。

奈何赫大卿早已是油尽灯枯,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病势加剧,到最后成了一副奄奄待毙的模样。

空照见状,就与静真商议,两人决定待赫大卿身故后,依然将他做尼姑打扮,然后盛放到她们师傅的寿材中,将他埋进后园的深坑之内。

另一边,睡在卧榻上的赫大卿忽然想起家中亲人来,只觉自己落到这番地步,眼前却无一个亲人在,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终之际,赫大卿从枕边取出一条鸳鸯绦,递与空照,含着泪说道:

“我自到此,家中分毫不知。今将永别,可将此绦为信,报知吾妻,教她快来见我一面,死亦瞑目。”

空照接过黄、绿二色合成的鸳鸯绦,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让女童请来静真,在告知情由后,两人共同商议报信一事。

知晓厉害的静真则表示,你我出家之人,私藏男子,已经犯了条律,何况又弄得他奄奄欲死,他的妻子来此一看,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声张起来,又该如何收场了?

说完劈手夺过鸳鸯绦,往天花板上一抛,让空照回复赫大卿,说是信已送至,只是他的妻子却是不肯来此。

空照依言回复,赫大卿连日问了多次,只当妻子怀恨在心,不肯来看他。所以,他的心中愈加凄惨,整日呜呜而泣。又过了数日,赫大卿大限已到,身故而去。而空照、静真见他气绝,也不敢高声啼哭,只得一边饮泣,一边依照前计,料理了赫大卿。

另一边,赫大卿的妻子陆氏见他一个多月没回家,又不见任何踪迹,当下就写了寻人文书,到处粘贴,只是始终不见赫大卿的下落,因此全家好不着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过了月余,赫家的房子因为下雨倒塌甚多,只好唤来几个匠人修补。其中一个叫蒯三的匠人腰间系了一条鸳鸯绦,这就引起了陆氏的注意。

于是,让蒯三取下这鸳鸯绦后,接过来仔细对照,发现赫大卿所系的那条,张果然是分毫不差。见此,陆氏思及当初买绦儿时,一样两条,夫妻俩各系其一,如今见了丈夫的那条鸳鸯绦,不想已是物是人非,不觉扑簌簌流下泪来。

随后,陆氏问蒯三是从何处得来的鸳鸯绦,蒯三回复她说,这是在城外的非空庵中拾得的,并讲述了非空庵分东西两院,东房叫做空照,西房叫做静真,均是二十来岁的年纪,生得十分颜色。

陆氏闻言,心中暗自揣测,这赫大卿莫不是恋着了空照、静真,隐藏在了非空庵中?念及于此,就许下赏银,让蒯三前去打探。

蒯三就以讨取工钱为由,再去非空庵中探听虚实,随后,他从庵中女童的口中得到确切的讯息,将消息报知了陆氏。

次日,陆氏率领家人到庵中后园中掘出赫大卿身躯相认,并报知官府衙门,公人捕快们就将空照、静真等人一起锁往县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堂之上,两尼只好招出实情,知县于是就定了空照、静真待斩之罪,而庵中数名女童以及两个香公,各有罪罚。

至于赫大卿,县令判他乃是自作之孽,已死勿论,着令家属领归埋葬。

写到这里,我们回到前文所说,倘若赫大卿在非空庵中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色欲),那么他后来的人生会如何了?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要说,赫大卿如果在非空庵中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他后来的人生会如何不太好说,但肯定不会因情欲而丧命。

对此,我的看法是,就算赫大卿在非空庵中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没有和空照等人厮混,保住了性命。可他后来的人生,依然会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欲而丧命。

为什么这么说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从故事情节中我们可以得知的是,赫大卿这个人一是没有敬畏之心,二是没有悔改之心。

要知道非空庵作为出家人的清修之地,庵中的空照、静真等人为人如何先不论,赫大卿去了非空庵,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此乃佛门清净地,应当有所顾忌,而是见到空照生的好看,就决定去勾搭。

对此,他完全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会不会违反道德法律,又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其次,赫大卿在非空庵与空照、静真等人厮混了快两个月,这期间他从来没想过他的家里人会怎么样。而等到他重病缠身奄奄一息时,他才忽然想起了家里人,但此时的他,只有对亲人的不舍,并没有任何悔改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赫大卿就算在非空庵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也没有和空照等人勾搭在一起,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但像他这样一个没有敬畏之心和悔改之心的人,本身又是监生,相貌又生得俊美,而且家里又有钱,那么他往后的人生,只会继续放荡度日,最终将身体掏空。

那么,我们能从《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学到什么了?

记得在《论语·季氏》中有这样一句话: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应戒美色,壮年时应戒殴斗,而老年时应戒贪图。

如果按照“君子三戒”的道理来说,我们应以故事中的赫大卿为反面教材,学会在美色当前时,应当心存戒备,并管束住自己不正当的欲望。

可《赫大卿遗恨鸳鸯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却不止是人要学会克制住自己的不良欲望。它其实还告诫人们,放纵自己欲望(色欲)的人,遭遇任何下场都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