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发烟(字:一升)

艺名:明发、正发

生于江西景德镇乐平市

国家一级技师

景德镇市技术能手

景德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西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

景德镇市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为国产电视剧《瓷都人之瓷魂》捐赠,授予“爱心艺术家”荣誉称号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郭盛洧、周晓冰

艺术经历:

参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担纲总设计的大型山体文化墙(水土宜陶)城市铜雕(瓷工颂)(茶农赞)等创作

景德镇市政府主办:千名陶艺家——迎省运众创吉尼斯荣誉大型创作活动

授予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陶艺创作人才培养”授课教师

生命激荡的史诗与丰碑——中国《雕塑》杂志、战疫记录

坚定信心战疫情——江西美术家在行动

艺“起”抗疫主题创作江西省工艺美术网络展

大爱、战疫情网络展(雕塑头条)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 (泥塑艺术研修)

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群培训班”

联展情况:

2008年:江西省迎奥运【华月杯】中青年陶艺大赛铜奖

2009年:“唐英杯”陶瓷艺术百花奖获优秀奖

2010年:生态中国——绿色江西、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陶瓷艺术作品展(江西艺术展览中心)

2010年:江西省第六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入选奖(江西省美术馆)

2011年:红色摇篮.千年瓷韵.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展(北京国家博物馆)

2011年:中国移动通信杯全国陶瓷艺术礼品展铜奖、银奖(陶瓷博览馆)

2013年:陶瓷艺术100实力榜人物类铜奖(北京荣会艺术中心)

2013年:江铃杯、赢在明天——首届江西艺术双年展入选奖(江西省艺术中心美术馆)

2014年:感恩母亲情、画家献爱心(天津美术馆)

2014年:本土与景漂——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展(中国艺术品大厦)

2014年:尚夏杯——首届全国青年陶艺大奖赛提名奖(陶瓷博览馆)

2014年:景东杯——大器成景、厚德立镇、全国书画陶瓷艺术作品展金奖(江西文联艺术中心)

2015年:中国西部陶艺作品双年展优秀奖(四川美术馆)

2016年:云岗国际佛教雕塑作品入选奖(和阳美术馆)

2018年:第三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入选奖(广州大学城美术馆)

2018年:感知中国丝路瓷行”中国陶瓷文化南非展(约翰内斯堡)

2018年: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展入选奖(上海龙现代艺中心)

2018年:安徽省第二届——裕安国际当代艺术作品展(六安瓜片体验馆)

2018年:河北第八届国际文化艺术节铜奖(中尚石雕艺术馆)

2018年:瓷画赣鄱——江西省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陶瓷绘画作品展优秀奖(江西省美术馆)

2019年: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陶瓷艺术与设计大赛,传承创新奖(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19年:江西省十五届美术展览铜奖(江西美术馆)

2020年:华夏福瑞生肖雕塑作品(网上线上展)

2020年:小康在身边——第三届江西青年美术家优秀作品展入选奖(江西美术馆)

2021年: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入选、百名“景漂”庆百年华诞艺术展入选(景德镇珠山区)

2021年:红色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雕塑展(网上雕塑展览,安徽)

入编情况:

《中国雕塑年鉴》、《中国陶瓷艺术》、《中国陶艺研究》、《景德镇陶瓷》、《中国美术年鉴》、《江西省艺术双年展》、《感知中国——丝路瓷行陶瓷艺术南非展》、《瓷画赣鄱、改革开放40周年优秀陶瓷绘画作品集》、《当代工艺》等等大型画册。

馆藏情况:

2011年【青春姿态】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珍藏(江西)

2015年【引福】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珍藏(江西)

2015年【心中有佛】被钓鱼台国宾馆珍藏(北京)

2017年【玉洁】系列被景德镇美术馆收藏

2019年【五德图】,【清莲】被江西省图书馆收藏

2020年【待到山花烂漫时】雕塑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荷花观音》 20x19x60cm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对《荷花观音》的评语:

佛教在我国有着优久的历史,以佛教人物为表现对象历来受到艺术家的青睐,特别是观音菩萨,因其大慈大悲且拥有无量智慧和神通,一直受到民众的推崇。现代人也很喜爱观音菩萨,这与人们期盼社会和谐与追求人生智慧是一致的。我们知道生活是艺术作品生命力的来源,好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反应社会生活。《荷花观音》很好地表达了和谐,博爱的社会主题,是一件契合社会生活的作品,作者创作的观音像,面部采用了具像的手法,双目微闭,法相庄严,身体采用了写意的手法,以块面表现观音躯干和四肢,再雕刻上佛教的圣物——不染不妖——香远益清的莲花和莲叶,与和谐,博爱的主题相呼应。

《荷花观音》这件作品的表现题材虽然传统,但有着深厚的社会意义,艺术家的大胆创作让人耳目一新,但抽像与具象这两种艺术语言的融合统一在作品中还显不足,艺无止境,从创新到完美仍需要艺术家无数的汗水与才思。

陶言心语·塑瓷塑魂

文/胡发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技巧”与“意境”都必不可少,以传统手工技艺作为创作手段、以西方艺术理论作为创作指导思想,这便是我的创作方式。朋友评价我的大多数作品是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注重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用自己多年制作经验,向陶泥注入了属于个人的情感。

我偏重对宋代捏雕韵味的学习与理解,作品以原创捏雕为主,试图达到“形式”与“语言”的和谐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上翻身》 40x16x2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上封侯》 36x13x26cm

雕塑她是无声的自然美,是艺术美与科技的结晶,亦是文化内涵的立体形态。在可触摸、可视的形态之中,附着作者心绪文化内涵支撑。雕塑作品的创作,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与对生活的热爱,为此艺术家必须具备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

《马上封侯》,它的创作初衷主要是围绕百姓生活需要要求,将扎根于人民心中对传统文化喜庆寓意的追逐挖掘出来。《马上封侯》为传统文化素材,也是历代玉雕艺术家和绘画艺术家经常用来表达的文化形式美的重要题材,我是古为今用,运用了抽象的雕塑手法和设计理念,以夸张有度的马的造型为基础,作品线条流畅,静中有动,富有生动情趣,创作时融入了宋代的捏雕技法,将泥、釉、火完美地一体化呈现,展现属于陶瓷的永久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扭转乾坤》 60x20x1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韵》 43x22x35cm

如果谈到对哪位艺术家更情有独钟,我选择罗丹,在看过他的雕塑作品之后,便在内心认定他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创作大师。

通过阅读艺术家的个人传记,我了解到罗丹于1875━1876年间在意大利旅行,这期间他不断探索着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这决定了他后来的作品风格。罗丹也在作品中引入自己美学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塑型方式,在雕塑领域打开了一块新天地,开创了一条通向20世纪艺术的道路。

这么多年来,我不断研习包括罗丹在内的众多著名雕塑家作品,以各种方式开阔自己的眼界,加深自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了解到夸张有度的变形,在陶瓷雕塑作品创作中运用广泛,价值和作用都非常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吉大利》 36x16x3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祥如意》 30x12x30cm

不得不承认,陶艺雕塑是现代的,它要求作者去体验和传达当代生活,借物反应生活之中的美,传递艺术家的审美感受。作品必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中美好愿望,只有了解了这些事实,艺术家才能准确地理解雕塑创作完整性概念,从而让作品实现型神完美统一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开富贵》 22x22x4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开五福》 18x18x33cm

景德镇陶瓷雕塑不但具有陈设功能,是非常值得品鉴的工艺美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品格追求的物质载体。说点我个人对陶瓷肤浅的认识,陶瓷艺术它是一个综合的材质器物,同时也是艺术家自由表现的载体,是可书、可塑、可绘、可刻的器物形体。而现代的陶瓷艺术呈现脱离实用价值功能的态势,呈现出一种纯粹艺术形式,可以说中国当代(非现代)陶瓷艺术是在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各类艺术争奇斗艳大融合碰撞的产物,

陶瓷艺术与纸本和水墨画、油画等艺术在材质上存在巨大差异,它是泥、釉、火、科技的结晶体。陶瓷艺术需要作者本人亲自操作,对技术的把控性要求极为苛刻,其创作周期长,不确定的因素多,工艺要求更加严谨任何环节出错都会导致前功尽弃。外国友人都称赞说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智慧和科技的力量的结晶,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衣》21x20x46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中有佛》 19x19x58.5cm

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陶俑及装饰于各类陶器上的装饰雕塑,可以说是早期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发端。

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当时比较有名的还有柴窑和建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的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而有雕塑瓷与这些名扬天下的陶瓷种类鼎足而立。当今科技发达,制瓷原料研究又有新的突破,比如泥料有高密度的白瓷泥、玉泥、混合陶泥等等,都是瓷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的付出,使得陶瓷艺术不停的发展进步,也让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你好》 尺寸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丝路印象》 尺寸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朵金花》 13x14x15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香莲》 尺寸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血溅乌沙》 尺寸不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满福堂》 11x9x30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游园惊梦》 12x9x29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洁》 18x15x43c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族之风》 18x18x33cm

名·家·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瓷界泰斗周国桢教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尊师熊钢如,周国桢,郑一清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钟莲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州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品三老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文跃教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雕塑家吴为山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宁钢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延春老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海龙老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世刚老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海峰,刘丹华老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美术学院于世宏教授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永见,朱智伟,夸思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振华、夏和兴,曹春生,等合影留念

名·家·题·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誉·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