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北京最冷的一天。

34岁的茅侃侃更新了一条朋友圈: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然后,打开了家中煤气,选择了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茅侃侃是谁?

  • 12岁,他是计算机圈里,如假包换的“大佬”。
  • 17岁,他是亚洲最年轻的微软三认证获得者。
  • 23岁,他跻身国内富豪榜。与李想、戴志康、高燃,并称“京城IT四少”。
  • 31岁,他与万家文化合资成立万家电竞,出任公司CEO。

不管怎么看,他都是个前途无量的优质青年。

怎么会走上绝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茅侃侃曾信誓旦旦地说:

创业路上,我比较接受不了自杀。因为我觉得这些压力,我扛得住!

可10年后,他还是用自己“最不能接受”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万通创始人冯仑曾说:创业,就是“众叛亲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代名词。

你可能会一脸诧异。

毕竟,这3个词,和印象中“逆天改命,快速成功”的创业,差太多了!

所以,摆在创业者面前的,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如果你是个创业者,或者正准备走上创业之路,不如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下,天才少年茅侃侃从崛起到覆灭的全过程从而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加顺利地走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不走寻常路的天才

抛开诸多“闪亮的头衔”,茅侃侃其实就是个爱玩、爱闹的“80后”。

甚至,他比大多数人,更爱玩、爱闹

1983年出生的茅侃侃,生长在北京部队大院。

6岁时,小侃侃第一次接触电脑,立刻对这个“高级玩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上学后,别人家的孩子是,做完作业,玩会儿游戏放松下。

茅侃侃则是,5点半放学回家吃饭,然后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玩电脑,一直到半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准时起床,蹬10分钟车到学校,再把前一天的作业都写完。

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睡4个小时就足够了。而多出来的时间,他全都放在了计算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7年,满大街都在放着任贤齐的《心太软》。《大众软件》杂志上,则经常会出现一个14岁少年的名字。同时,茅侃侃还当上了瀛海威时空程序论坛,最年轻的版主。

这还不算最厉害的!

茅侃侃鼓捣出一款小软件,转身就卖了1000块。

要知道,那时候一个成年人的月薪,也到不了千元。

成就感爆棚的茅侃侃,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后“干IT”的梦想。

然而,有得必有失。

2000年,上了高中的茅侃侃,第一门地理会考,没及格。

“反正我以后也不搞地理,谁有工夫学它!”

压根儿没当回事的他,补考自然也没过。

这就等于说,即使茅侃侃高中能毕业,也没了参加高考的资格。

“那就算了,我不上了。”

不顾家人的劝阻,茅侃侃退学了,让自己的学历,停在了“北京育才中学初中部”。

不过他倒是挺开心:“这下,就有时间全身心地搞IT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月后,茅侃侃便拿下了微软的MCP、MCSE、MCDBA培训认证。

当时在全亚洲,18岁以下拥有这三本证书的,也只有两人。其中一个人,就叫茅侃侃。

拿着“亚洲唯二”的认证,他立马找了一份月薪3600的工作,比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赚得都多。

但这并不是茅侃侃的目标。

他想要做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只存在我脑子里”的东西。

换句话说,他要创业。

于是,茅侃侃便开始频繁地跳槽,一是要积累创业的初始资金,二是他要认识更多的“高人”。

3年的时间,他去过小网站、游戏公司、电视台、事业单位,从研发、策划、市场、宣传一直做到节目制作……茅侃侃换了一份工作,甚至还开了家广告公司,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背离了传统教育,茅侃侃却拥有了远超同龄人的见识与思维。

他对各行各业、各阶各层里面的“道道”,都了如指掌。

很多网上的朋友,在见到他本人时,也往往惊讶于茅侃侃只有17岁的事实!

愚者等机会,智者造机会。

2004年,茅侃侃就把这机会,给“造”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梦想照进现实:只是“看起来很美”

一个偶然的机会,茅侃侃与一位在国企工作的长辈聊起“现状”。

茅侃侃有梦想,对方有项目需求。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在电竞产业上,搞点什么。

2005年,茅侃侃以智力入股Majoy公司,占股30%,并担任公司的首席架构师和CEO。

一个投资上亿的国有控股公司,年仅22岁的茅侃侃,管理和技术“一把抓”,可谓是风光无限。当年便登上了国内亿万富豪榜,和李想、戴志康、高燃一起,并称为“京城IT四少”。

2006年,《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表封面文章,大篇幅报道茅侃侃的创业事迹。

当时还在央视的罗振宇,也发来了橄榄枝,请他登上了央视《对话》节目的舞台。

不久,《经济半小时》又做了一期专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夜间,“茅侃侃”三个字的搜索量,从1000名以外,直线上升到81名。

他的手机更是整天响个不停。

茅侃侃彻底火了!

但,与他出名速度成正比的,是事业上的种种困境。

由于客观原因,茅侃侃原来设计的产品,无法顺利推进,导致整个团队不得不中途转型。

这就非常尴尬了。

茅侃侃经常会接到要“采购设备,或者实地考察”的电话,他却拿不出一个像样的产品。

  • 一边,是聚光灯下的众星捧月;
  • 一边,是老国企里的层层请示、汇报、审批……

年轻气盛的茅侃侃,越来越急躁,脾气越来越差。

直到有一天,他直接把工牌摔在桌上,怒吼道:“我不干了,你们谁爱干谁干!”

2009年初,茅侃侃主动辞去Majoy公司的所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个有梦想的人,总想做点炫酷的事情。但,可能是我的个性总是占据情绪的主要因素,表达的习惯也很激烈。而国企的表达却是含蓄的,既然融不进来,我就走吧。”

然而,2009年底,Majoy就实现了收支平衡。5年后,更是实现了上亿的年利润。

也就是说,茅侃侃的梦想已然变成了现实。

但可惜的是,他没有坚持到庆功的一刻。

03 从天之骄子到资本弃子

2010年,年近而立的茅侃侃,又连续做了两个项目,均以失败告终。

接二连三地被现实打倒,茅侃侃的心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开始向现实妥协,坦言“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我的优势不在管理上,我的优势是在对外打交道,或者研发产品内容上。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

于是,在2013年,他加入了朋友的GTV公司,只负责业务,从来不涉及管理。

对茅侃侃来说,这就是改变。

如果事情能沿着这个方向发展,或许现在的茅侃侃,早就成了电竞界的大佬。

但,他毕竟是“出过名”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彼时,曾经的“京城IT四少”,李想已卸任汽车之家总裁,开始第三次创业,并拿到了A轮7.8亿融资,公司估值29.8亿元人民币。

戴志康和高燃也转向投资领域,小日子过得衣食无忧。

唯有茅侃侃,似乎还在原点打转。

怎么办?

2015年9月,茅侃侃宣布出资340万元,与上市公司万家文化成立万家电竞,并出任CEO。

这一次,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重现辉煌!

可是,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

从成立以来,万家电竞始终处于亏损状态:2016年年报,负债1073.72万元;2017年半年报,负债4812.7万元。

面对困境,茅侃侃想了各种办法,其中最值得期待的,就是2016年底的融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想着能救公司于水火,可谁知,等待茅侃侃的,却是一次灭顶之灾。

2017年,龙薇传媒收购万家文化的收购案被叫停,直接导致万家文化股价大跌,茅侃侃的融资计划,也因此搁浅。

同年8月,新入主万家文化的祥源控股,与万家电竞关系紧张。对方以连年亏损为由,打算通过资本运作,将电竞从万家文化剥离。

此时的茅侃侃,已然孤立无援,四面楚歌。

他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车子,拿出全部积蓄,也没能改变败局。

到了年底,公司账上只有1000多元,却拖欠着员工220万薪水。

万家电竞被迫关闭,等待破产清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是破产,有的人选择跑路躲避,而有的人,却把责任全放在了自己身上。

2018年1月23日晚,老朋友约茅侃侃一起打游戏。

“我累了,想歇歇。”

两天之后,朋友突然看到有人说“侃侃一路走好”!

“开玩笑呢吧!”

他赶紧给茅侃侃发信息,问:什么情况?!

见没有回复,他又顺手转了一条写茅侃侃走了的新闻,让茅侃侃赶紧回话。

然而,对面早已没了回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尾声

从高中肄业到少年CEO,从身家千万到负债累累,茅侃侃的离去,的确让人惋惜。但也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创业”。

创业,不仅有光鲜的外表,更多的是难以言说的伤痛。

开头冯仑说的那3个词,其实很多企业大佬都经历过。

只不过,这些难言之痛并不会被过多表露。

毕竟,把苦痛闷在心里,尚可保持原样;一旦见光,要么被扭曲,要么横生是非。

百害而无一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心眼儿还想说:创业之路千万条,并非只有“融到很多钱”这一条路。

有的人,一边工作,一边用副业赚钱,也照样能做得很好。

尤其对于普通人来说,先在小范围里尝试,再逐渐扩大规模,是更稳妥、更明智的。

毕竟,引入投资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你了。

所以,你认为茅侃侃的悲剧是谁导致的?
或者你还有哪些创业者的故事,愿意跟我分享呢?

欢迎留言,我们讨论区里继续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