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普通日本打工仔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抵就是:结束了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后,拿着几十万日元的工资,晚上约朋友们一起享受澳洲龙虾,用丹麦的生蚝当配菜,吃一口日本最贵的神户牛肉,最后喝点法国红酒结束就餐时间,酒足饭饱后就是日常Shopping时间,看着琳琅满目的欧洲奢侈品,拿起一块瑞士金表随手就送给了约饭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80年代的迪斯科舞厅

这听起来似乎像是天方夜谭,就算是如今的迪拜恐怕也做不到这样,但在日本,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八十年代的日本,国家GDP世界第二,人均GDP世界第一,对于他们而言,这个世界就是他们的“度假村”,他们几乎不用做什么,每天只是消磨时间也会有用不完的钱跑进自己的口袋,资本主义世界各地都有“日本街”,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美国最大的地主不是美国人,而是日本人。每个人手里都把大把的钞票,拿在手上,投资实业又不赚钱,于是大量的日本人一合计,把这些钱拿去炒房炒股,一起快乐地把泡沫炒了起来,很多人因此一夜暴富。

日本东京的一家麦当劳,80年代日本人一顿就可以吃掉折合5000人民币的餐点

钱来得太容易,生活就变得奢靡。当时的日本处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以前只有富人才能享受的高尔夫球场遍布大街小巷,豪车在大街上成群结队的涌现,但想要显摆自己有钱还得生吞黄金,只要吃饭,大家一定会加几片金箔,金箔乌冬面、金箔寿司卷几乎充斥着每一所日本高档餐厅,在经济学和历史上,日本的这个时期曾让全世界羡慕不已,全世界都以为日本已从一片废墟中崛起,从一轮已经降到地平线以下的夕阳又变成一轮闪闪发光的经济烈日,这就是著名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金箔寿司

然而,当日本首相竹下登在《广场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日本的泡沫经济时代就开始进入了倒计时,而接下来迎接日本人的是长达30年的经济停滞期,从生吞黄金到天台排队跳楼中间只隔了那么短短的几年,这就不免让人有人诧异,日本经济真的是被一纸《广场协议》搞垮的吗?这还得从二战结束后开始说起。

从左往右是:西德财长施托尔滕贝格、法国财长贝雷戈瓦、美国财长贝克、英国财相罗恩、日本首相竹下登

二战结束后,美国由于吃了一波战争红利,手握全世界70%的流通黄金,于是在1944年7月建立了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关系形成,从此美元成了唯一被承认的世界货币,甭管做什么国际性的买卖,都要首先兑换美元。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

本来这个体系对于稳定世界贸易是非常不错的,但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把货币发行量和发行权监管起来,很多国家为了做生意长期存美元,使得美国最后不停地印美元,在美元总数没有超过黄金储量的时候,世界货币体系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当美元继续增加,超过了黄金储量时,美元就开始不值钱了,到了70年代,由于长期逆差,美国国内财政赤字巨大,美元的信誉也受到了冲击,加上越南战争的不断消耗,美国终于扛不住了,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直接摊牌,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此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经济危机还没结束,美国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危机,那就是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东产油国为制裁美国及其盟友联合发起的行动),此时的美国上下一片混乱,美元不值钱了,石油也断供了,石油危机爆发的第一天纽约就有上千辆汽车因为没油无法启动,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还有谁能拯救奄奄一息的美国吗?当然有!那就是日本。

在银座一掷千金的日本主妇

想要缓解美国的经济压力,美国首先要找一个“替身”来转移这次危机,也就是要找一个“逆差国”输出美国产品。70年代的日本已经完全摆脱二战后的经济困境,得益于自身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美国源源不断的军事订单(主要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日本的经济开始飞速发展,1971年日本GDP达到2000亿美元,已经超越西德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在如此强劲的经济实力保护下,日本完全有能力承受美国的这次经济压力,而且当时日本虽已实现经济大腾飞,但军事力量一直被美国人牢牢攥在手心里,所以美国想要转嫁自身的经济危机,日本也不得不乖乖承受。

中美日三国人均GDP对比图

实际上,从七十年代初开始美国就已经开始严密注视日本的发展速度,由于原材料便宜,加上日元的低汇率,日货一度横扫整个欧洲,连美国也深受其影响,大量日货的流入导致美国本土企业接连倒闭,其电子产品、汽车、钢铁领域甚至有了超越美国的势头,美日贸易逆差越来越大,说白了就是日本赚美元的本事越来越强,这让美国人很担心,一些媒体甚至将此次日货的流入称之为“经济珍珠港”,所以后来才有了尼克松主义的出台,日元开始升值,到1978年日元兑美元达到了220/1,除此之外美国也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削弱日本的机会,终于在1982年等到了。

一个美国大兵和他的日本女友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考虑到美国经济凋敝的现状,他制定了收缩美国全球战略,转为保守发展的策略,然而已经被美国人养肥的日本此时却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1982年里根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中曾根康弘言语中抑制不住的都是要“外扩”的想法,他想让日本提高政治地位,表示“美日两国是命运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作用”,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中曾根康弘主动提出“让日元升值,扩大内需”,殊不知此举正中里根下怀,于是1985年美国纽约广场饭店来了五位大佬,他们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征得各方代表的同意后《广场协议》正式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里根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一开始美国签这个协议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能打开日本市场,帮助美国解决棘手的财政赤字,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为200/1,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美国预想的那样进行,《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在逐年加大,到1987年时仍有大量美国股民在天台排队跳楼,在此期间日本还经济输出了一波美国,1987年的美国股灾若是没有日本在背后支撑,美国能不能安然度过还是个未知数,正是因为日本在美国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使得大量日本人开始“反客为主”,他们普遍认为自己是美国人的“救星”,二战后那已经碎了一地的民族自尊心,在此刻都被找了回来。

60年代日本发达的铁路新干线

直到此时日本的经济仍然是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为了救济美国,日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不断上涨,至1990年时,日元兑美元已达到80/1,日元的升值让日本股市不断涌入热钱,民众财富一夜暴涨,巅峰时期的日本几乎控制了全美10%的不动产,当时洛杉矶最大的地产商不是美国人,而是日本人,这个时期的日本并没有受到《广场协议》的影响,日本人不仅没有中里根的圈套,反而还借里根的东风扶摇直上。

在美国旧金山日本街休息的日本大妈

但如此大好的前景之下,日本政府却做了一个离谱到不能再离谱的决策,由于日元的不断升值,日本的出口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打压,为了弥补出口的不足,日本政府强行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那段时间日本央行疯狂印钞,贷款利率甚至跌破零点,几乎在一夜之间,日本人人都成了亿万富豪,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日子就此拉开序幕。

1990年,日本东京的人们在练习高尔夫

不过吃喝玩乐只能图一时之快,为了长远打算,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房地产、基金以及股票,那时候的日本人人都在炒楼炒股,这就是泡沫经济,但随着大量国际热钱涌入日本市场,问题也接踵而至,由于没有实体经济可以负荷虚高的资产价格,这种“空中楼阁”式的繁华注定只能昙花一现,于是1989年日本政府主动戳破了泡沫,尽管日本的经济因此大受影响,但却也暂时性的保住了即将崩溃的基本盘。

然而这种好势头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年后日本政府自以为危机已经过去,于是又开始了印钞、降利率的非常规操作,不过这次他们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很快日本市场彻底失控,到90年代中期,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疯狂向央行借钱,但最后这些钱还是去了泡沫市场,与此同时,由于热钱都进了股市以及房地产等不动产行业,导致众多日本企业不敢创新,曾经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核心科技竞争力也在这段时间被消磨殆尽,至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的繁华终究走向了穷途末路,直至今日仍无法翻身。

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日本民众

现在我们回头再梳理一下日本经济究竟是被谁搞垮的?不可否认《广场协议》确实是个重要的因素,日元的升值让很多日本人逐渐膨胀,甚至出现了“日元代替美元”的幻想,最后才落得个一无所有的下场,但这远远不能成为日本经济垮台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日本人自己的野心所致,他们梦想着支配世界,但却没有意识到自身对世界经济认知的短板,一味地争夺眼前的利益,最终受伤的只是自己。

这也是为什么当年五国签订《广场协议》,英国、法国、德国却能在此协议下明哲保身的重要原因,短期的利益并没有让他们丧失理智,即便德国也经历了经济危机,但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做支撑,同时加深欧洲一体化,他们最终安然无恙地度过了这次危机,只有日本人手里有钱了就开始招摇过市,为了眼前的一点蝇头小利甚至连自己的“金主爸爸”美国都不放在眼里,完全没有长远的规划和脚踏实地的发展,最后会倾家荡产也是预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