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馥清情感

1、新南京的东台人特点

东台人在南京,有点像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美亚说《南京人,又甩又稳》。而这些年来,成为南京人的东台人与老南京人还是有区别的,东台人只稳,不甩。

东台人“温良恭敛让”的内核上,常常包裹着一层小聪明式的外衣,善良的骨血里,也会渗透进一丝丝的精明。

即使成为新的南京人,他们依然未改勤劳的本性,他们敢拼敢闯,不怕吃白眼,不怕睡地铺,只怕没钱存,只怕没房子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东台老百姓的存款在盐城地区位列第一。甭管吃多大的苦,房子一定要有的,乡下人以建一栋别墅,城里人以买一套商品房为目标。

2、东台人的南京情结

上世纪的南京人,在乡下人的眼里,那是真正的城里人。儿时,我们队里有个在南京工作的官,每次回家乡,队里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请他吃饭,并以请到为荣耀,请客的这天,小孩子像过节一样兴奋,尊贵的客人来了,孩子们不但可以吃好吃的,还可以穿上过年才穿的新衣。

到了八、九十年代,即使是现在,成功的南京人士在苏北人眼里,也还是高大上的。

大概是21世纪之后吧,有着南京情结的勤劳的东台人,悄然兴起一股潮流,以到南京或苏州买一套房为荣。有的是刚需,有的纯粹为投资,防通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嘛,自然最好也要送到上海、南京工作,再次一点,也要到“苏锡常”。

有种说法“苏州,是苏州人的苏州,南京,是安徽人的南京”。

苏州人比较排外。

上海房价太高,落户太难。

而南京也许是它曾饱受蹂躏,也许它是省城老大哥的缘故,它对邻省安徽人都充满善意,对本省的子民更是来者不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南京是一座开放而包容的城市。东台、海安、如东等等苏北的人,都喜欢去南京买房。在南京的东台人有多少呢?官方也许没有正规统计,然而聚焦一下,听在南京买房子的朋友说,他买在迈皋桥附近,他们那栋楼上有四户东台人。

当然,池子就那么大,池子里的鱼太多了,自然会拥挤不堪。南京的限购令出来后,基本遏制住了各地炒房客涌向南京的热情。

3、他乡与故知

东台人在南京,与其他外来扎根的人一样,自然是高、中、低层次的人都有。十几年前,只要肯吃苦,对工作要求不高,即使是初中生,也能在南京扎下根来。

而最近几年,南京的形势与全国一样,尤其是疫情后就业行情不容乐观,即使是985的研究生想找高大上的工作,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早一批去南京打拼的东台人,尤其是高学历的,都成了各行业的精英。有一次我从南京坐火车回东台,在海安转车,遇到一位东台的大妈,闲谈下得知,他的儿子年近四十,在南京开了一家窗帘工厂,孙子孙女都送到菲律宾读书了,儿媳妇在那边照顾孩子。

就那么不起眼的一个人,随便拎起来都是富人。

在南京过得风生水起的东台人,有很多很多,遍布各行各业。东台人在南京特团结,老乡见老乡,加个好友吧,他们有东台老乡群,当官的有当官群,互帮互助,资源共享。

东台来了老乡,南京的朋友做东,拉一桌子纯东台人来陪。找一家东台口味的饭店,说着东台话,吃着东台才有的海鲜,甭提有多亲切了,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一顿饭下来,都成了好朋友。这顿饭也甭管发起人是谁,买单的人最后往往成了在南京混得最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酒桌上,从敬酒的方式上,即可分出老南京还是新南京,来南京时间长了的东台人,俨然真正的南京人一般,十分讲究酒桌礼仪,敬酒下桌挨个敬,一丝不苟,而新南京,仍习惯站在自己位上遥遥表达敬意。酒桌文化,东台人带上了南京烙印。

东台人用勤劳和智慧,用内敛和善良,在六朝古都,在龙盘虎踞的南京,挥毫泼墨,谱写着属于东台人的华章。改写着一代又一代东台人的命运。

我是@陈馥清情感,一位爱读书,爱写作的天秤座女子,与你聊人生情感,说人间百态,欢迎关注或点赞,让我知道你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