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10月28日了,文章提前一天酝酿起来。10.28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25年前,拉贝的外孙女在美国纽约展示并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承载着南京人民血泪史的《拉贝日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贝是何许人也?约翰拉贝,1882年生于德国,犹太裔。1931年11月,约翰·拉贝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开始书写《拉贝日记》。这一切似乎看起来很普通。然而到1937年年底,日军开始侵略当时的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制造了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一些国际友人开始在战火纷飞的南京建立安全区,约翰·拉贝当时担任南京安全区主席,他在南京的住所也被改为安全区,他与其他国际友人一起拯救了超过25万中国人的生命。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南京卷《拉贝日记》,记录了当时日军在金陵古城犯下的累累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拉贝日记》共计20册,其中10册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是揭露日军罪行,研究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1996年,拉贝的外孙女在美国纽约公开了该日记,1997年《拉贝日记》中文版在南京公开出版。《拉贝日记》从亲历者的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它帮助我们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真相,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战争的惨烈与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被永远定格在1937年的那个冬天,南京城也早已焕发新的生机。但历史从未远去,更不会被遗忘,它是《拉贝日记》中的鲜活的文字;是一代人脑海中清晰的记忆;是新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明历史、知荣辱、谋发展、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