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丁村民居16号院大门坍塌了。丁村的民居院落地基陷落,地面更是出现大坑,被裸露出来的柱子,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命运。

侯马的台骀庙也坍塌了五六米,平遥古城的城墙也坍塌了大段,晋祠更是出现漏水。到10月10日的时候,根据汇报上来的消息,已经有1763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在这次暴雨中出现问题。

这场暴雨,山西人民扛得住,但是山西的古建筑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呢?蕴藏了先人无数智慧的古建筑,难道不该是永垂不朽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这些古建筑无法抵抗暴雨,一共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点在于中国山西的古建筑,几乎全部都是木构建筑,抵抗天灾的能力较小。相比之下,那些用石料建筑的古建筑,若不经受战乱威胁的话,却几乎都能够保存至今。木构建筑,哪怕能够抵挡得住虫咬,但是在时间常年的侵蚀之下,刮风下雨长年的侵蚀之下,也会导致这些木头出现腐朽。

第二点就是古建筑的防水只能靠人工。我们引以为傲的科技,在暴雨的面前,显得孱弱无力。在几百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之下,山西古建筑之前设计好的排水系统早已经不复存在。院内积水更是经常发生,而遇到这次的山西暴雨,更是相当于直接把这些古建筑泡在了水中,导致护坡岩体滑坡、墙体坍塌等情况纷纷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此我们的应对措施,却只能是依靠工作人员给院落院扫水抽水,给那些被暴雨侵蚀的建筑物覆盖上塑料布,给那些即将坍塌的墙壁用金属支架来支撑。或者实在没有办法了,几块新鲜填充进去的人工砖,就成为了古建筑唯一的依靠。

最后一点就是资金投入的不到位,以及山西古建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宁波一个市,在文物保护这方面一年的投入,已经达到了一个亿,山西一整个省在文物保护这方面的投入,现在才达到了1.7亿元。1.7亿元,对于我们来说,看似很多,但是要落实到接近三万座古建筑上面,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虽然山西以及国家正在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但依旧远远不够。而且因为保护的不到位,人员的不到位,山西古建筑更是屡遭盗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西暴雨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而在山西暴雨中,山西古建是受灾最严重的。山西古建作为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的见证,对我们来说是文化根基一般的存在。这是山西古建的幸运,还是山西古建的悲哀?通过这次对山西古建筑造成灭顶之灾的暴雨,很多人才知道了,山西古建原来是这么的珍贵。

山西有着接近三万座的古建筑,保留了唐代到清代的完整建筑规制,但这次波及范围甚广的山西暴雨,却使得大量的古建筑出现危机,新绛的魁星楼更是已经倒塌。

这些充满着远古先民珍贵智慧的文物、这些见证了中华崛起的文物,就这样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长河当中。所以保护山西古建筑不仅是山西的事情,更是全国的事情,或许从这次暴雨之后,山西古建将会迎来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