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邢台有个状元之乡,那是清河县,邢台还有个困龙之地,那是广宗县,其实邢台还有个皇帝之乡,那就是今天要介绍的隆尧县,是著名的升龙之地。

隆尧县位于邢台市中部,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便成为一方沃土,西周时期为邢国辖域,战国时期建有柏人城,秦代属巨鹿郡,汉代以后相继成为柏人、唐山、尧山和广阿、昭庆、隆平之地,南北朝时期曾为赵州治所,近代尧山和隆平合并方成为今日之隆尧。

在隆尧县流传一句话叫“两山加一川,不出皇帝出神仙”。两山就是尧山和宣务山,一川则是泜河川。风水之妙,造成了历史上的帝王之气,唐初这里曾设为东龙州,可见一斑。古代泜河发源于临城、内丘交界,然后流经唐山县、任县,注入大陆泽(澧河),泜河入泽一带是今天的邢台滏阳新区,也即邢台高新区所在地,这一片地方也是唐祖陵所在地,今之泜河则取直,不再经过任县,而是由隆尧县直接流入宁晋县,汇入澧河。

在邢台隆尧县的历史上,至少有七大帝王流芳千古,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一、轩辕黄帝

邢台市隆尧县东良镇的大、小干言村有干言岗,古名轩辕岗、轩辕丘,干言是轩辕之转音,原本是轩辕,在后来世代口口相传中,读“转种”了,成了“干言”。上古时期,黄帝曾经躬耕于此,教邢台一带的人民凿井筑邑 ,后世为了纪念黄帝之恩,乃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即邢,可见这里是邢地之核心区域。《诗经·国风·邶风·泉水》歌咏曰“出宿于干,饮饯于言”。

光绪七年《唐(尧)山县志》:干言岗在(尧山)县城西北四里,山势延袤数十里,至内邱县界。故《隋书·地理志》:内邱县亦有干言山。干言饯迹为唐山八景之一。北齐李公绪记曰:“柏人县干山、言山,《卫诗》:‘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是也。”(引自《太平御览.地部十》“河北诸山”条)

古云:舜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舜以伯禹为司空,改帝之故里为轩辕(转音为干言),村西之山为轩辕山(轩辕岗,轩辕丘,干言山皆为一山),改大麓为尧山,意在使世人感帝之德,扬帝之美也。至此,四方蛮夷率服,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鳯凰来翔。

干言村,西隈干言,東臨泜水,北傍堯山,南俯邢襄,軒辕黄帝古廟,在干言山巅。自舜封黄帝於干言,改大麓為堯山始,祀廟已具雏形,盛於商汤,至周末毁於兵灾,汉重建,唐重修,今存遗址。《顺德府志》、《唐山县志》记载:“《卫诗》‘出宿于干,饮饯于言’;适卫所经之地。今合为一山,名干言山。山势延袤数十里,接内丘县界。”
邢台隆尧的轩辕古庙:
干言山有一轩辕古庙,约建於五帝夏商之际,昔夫子周游列国,曾上山拜谒帝庙并在此讲学。
山门联云:
武威四夷,炳焕斗牛,
文韬八荒,恩披云汉。
横联:人文初祖。

宋人有诗曰:

盘古凿洪蒙,浩然古月中;

干言崇化育,寒雁几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黄帝部落联盟迁徙到华北平原邢台一带后,干言岗为黄帝所居,信都雷公山为黄帝十大名医之一的雷公所居之地,柏人、柏乡为黄帝大臣伯益所居,南和西陵为黄帝之妻西陵氏所居,内丘鹊山和南宫则曾为黄帝名医扁鹊所居,任县则为黄帝之子禺阳所居,清河则为黄帝之子挥公所居之地。这大概是黄帝部落在邢台期间的居住分布。

二、尧帝

史料记载,尧,陶唐氏,名放勋。邢台市隆尧县的尧山为“尧始封之地,国号陶唐”。因此,尧山昔名唐山县。据《帝王世纪》、《城冢记》与《大明一统志》记载:“尧山为尧封唐侯所都之地”。地方志书记载:“尧始封于此,因以名山”。

《十三州志》有“尧纳舜于大麓”的记载,东魏武定三年(545年)《彭乐记功碑》残碑记载,尧山是“陶唐采封”之地。尧山上建有尧帝庙,始建于汉代,庙前有元代大德元年碑碣,上刻“唐侯故土”四个大字。碑连龟座高7.1米,宽1.9米,由翰林侍读学士郝经撰写了著名的“唐帝庙碑”碑文。此碑高踞山顶,雄伟壮观,十里之外可见,是尧山的著名景观。

《重建尧帝庙碑文》记载:“唐山故隶邢郡,其西北有山隆起,曰尧山。山巅旧有尧庙。相传为尧始封之国也。邑人思其德不能忘,遂以山名,且立庙祀焉。”一通清代石碑刻有:“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帝尝登此山望洪水”的碑文。

尧帝建都柏人城尧曾以邢台柏人为都。柏人城东不远有山,因尧登此山,观察洪水,访求贤士,故名尧山。史载:“柏人城,尧所都也”(见皇甫谧《帝王世纪》),后世于尧山建设尧帝庙纪念,根据尧禅位于邢台可知,柏人城是尧晚年所都之地,古诗云:

尧山巍巍, 泜水汤汤。

乃圣乃神,帝德是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舜帝

尧帝在邢台大麓禅让位于舜帝,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禅让制”的根源,按地方志记载,尧舜禅让之地在邢台宁晋的尧台,民间也有一说禅让地在邢台隆尧光泰岗,光泰岗以前据说曾名禅让岗,邢台中部隆尧巨鹿这一带称作古大麓,则是尧帝考察舜帝的地方,舜帝在此接受考验。

《大麓试舜》与《唐山县志》所记“大麓弗迷,尧之所以试舜也,宣务山为大麓,……以此山为舜纳于大麓之迹”,此处宣务山就是隆尧的尧山山峰之一。“舜入于大麓(邢台中部一带),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华民族从野蛮到文明,虞舜有大功。他承前启后,提倡“九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源头。

如果说邢台尧山之名源自尧帝,“尧始封于此,因以名山”。那么宣务山之名则源自舜帝,据《十三州志》云:“上有尧祠,俗称宣务山,谓舜昔宣务焉”。可见宣务山之名源自舜帝宣务于此而得名。

昔尧帝时洪水滔天,尧帝为解民忧,命舜入大麓考察并选贤治理洪水。因舜有真才实学,又能为民造福,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尧舜两帝时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有“尧天舜日”之称,而追溯尧天舜日之根则就在邢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唐高祖李渊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昙字贵远,赵柏人侯,入秦为御史大夫。死后葬于柏人,柏人城即在今邢台隆尧县城西偏南12公里处的亦城。

李昙生四子:李崇、李辨、李昭、李玑。李玑生李牧,李牧后来成为赵国名将,李牧也是赵郡李氏始祖。

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后,追封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追封父亲李昞为世祖元皇帝。追封第四代祖李熙为宣皇帝,追封第三代祖李天赐为光皇帝。李渊没有再向上追封,隆尧的李熙、李天赐即为李唐皇室太庙内供奉的始祖和二祖。

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时期在今邢台隆尧之地为李天赐和李熙修建了“启运陵”和“建初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祖陵”。唐玄宗时期则重修大唐祖陵。

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李世民派长孙无忌会同邢州、赵州两地官员测量划定茔城的范围,规划着手建陵事宜,这座陵园是按照帝陵建制建设的,划定四平方公里为祖陵园地,修建了下宫、神道、陵署、献殿等建筑,在大唐帝陵区东偏南500米处建有大唐光业寺,在寺内供奉阿育王素像一尊,景皇帝玉石真容一尊。景皇帝即为李虎,因李虎死后葬在陕西省三原县的永康陵,不能归葬于故里,只好用李虎的雕像供养在佛堂中并陪伴着李熙父子。至今地面保存有神道唐陵石刻,这些石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唐陵石蹲狮可与陕西乾陵、顺陵、桥陵石狮并称唐帝陵石雕珍品。

今天邢台隆尧还保存有“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记载此地为李唐皇室的“桑梓旧国”,诗云:

维王桑梓,本际城池。陵园肃穆,祠阙参差。千龄宝祚,万代宗枝.......

《唐故陇西李府君铭志文并序》,记录着墓主李伦的生平和他的儿子将其遗骨从陇西运回归葬于唐陵东南三里李氏祖茔的经过。墓主李伦是陇西的世族之家,同时说明李伦与李唐皇帝之间的关系,说“公承唐王之胤,建初皇帝之宗,逦迤相承,迩居陵侧”,与李唐皇帝是一个始祖。李伦死后孩子们依祖训“愿袝祖考,厝合先骨于旧域”,葬于“邢台之郡,任县之北,新市居疃,唐陵东南三里,瘗于魂殁”。说明任县新市曾经是李唐先祖居住过的地方。

《唐李宏墓志》开篇即指出:“府君讳宏,字裕之,其先赵州昭庆人也……宣皇帝及光皇帝皆先祖……

李宏是宣皇帝十四世孙,墓志明确指出其先赵州昭庆(今邢台隆尧)人。

大唐祖陵、大唐光业寺碑、唐李伦碑、唐李宏墓志等文物遗迹都有力证明了李唐祖籍就在今邢台隆尧县与任县交界的一带。任县新市为李唐先祖旧居之地,隆尧唐祖陵为李唐先祖祖茔之地。而按李唐王室的看法,邢州、赵州和任县、昭庆县、尧山县等两州三县之地皆为李唐皇室的桑梓故里,唐玄宗时,又重修缮了唐祖陵,称“大孝在于尊祖”,并敕:“皇祖宣皇帝陵,以建昌为名;皇祖光皇帝陵,以延光为名。”李隆基还告诫两州三县的父老乡亲“以其得姓同封,或里仁从宦,必复公侠之德,务本于农,肇修祖考之规,扬名于代”。

唐中宗时想将凉武昭王李暠奉入太庙为李唐之祖,太常博士张齐贤坚决反对,认为“武德、贞观之时,主圣臣贤,去凉武昭王盖亦近于今矣。当时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既年代寝远,方复立之,是非三祖三宗之意,实恐景宣失职而震怒,武昭虚位而不答”。明确指出,如果唐中宗因为李熙父子出身低微就数典忘祖,冒认他人为始祖,九泉之下的李熙李虎等先祖也会因为子孙不肖而震怒。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中认为,李熙、天赐父子共茔而葬,即族葬,可证唐祖陵所在地是李唐的祖籍。

五、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 ),唐朝第二位皇帝,汉族。祖籍赵郡昭庆(今邢台隆尧)一带。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后人称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家世:
五代祖:李熙,邢台隆尧人,追尊为宣皇帝,曾为金门镇将(中下级武官)。
高祖父:李天赐,邢台隆尧人,追尊为光皇帝,曾为任县新市的幢主(估计为村长级别)。

曾祖父:李虎,西魏陇西郡公(襄公),追尊唐太祖。
曾祖母:梁氏,追尊景烈皇后
祖父:李昞,北周唐国公(仁公),追尊唐世祖
祖母:独孤氏,追尊元贞皇后
父亲:李渊,唐高祖

从李天赐到李世民,未出五服,在邢台,五服之内的直系和旁系,都是很近的一家亲。因为李熙李天赐出身一般,所以后来李家才攀附陇西李氏,但是李虎李昞李渊李世民李治李隆基等大唐三祖三宗的时代,没有人承认自己是陇西凉武昭王之后,大唐李氏皇家太庙的祖宗也都是邢台隆尧的李熙和李天赐,没有人敢把陇西李氏请入太庙,只不过后世不肖子孙,才干了愚蠢的事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周太祖郭威

郭威(904—954),字文仲,邢州尧山(今邢台隆尧)人。父郭简,后晋时任顺州刺史,后为刘仁恭所杀。唐天佑元年(904)七月二十八日郭威生于邢州尧山,他身材魁梧,习武好斗。18岁时往依潞州投军,得到李继韬的赏识。后协助后汉高祖刘知远称帝,凭借佐命之功,累迁检校司徒、枢密使、天雄军节度使,平定河中,镇守邺城,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发动兵变,攻破开封,推翻后汉隐帝,不久率军抵御契丹,在澶州受部将推戴,黄袍加身,广顺元年(951年)正月即皇帝位,建立周朝,史称后周。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好转。

郭园村怀古

(明·刘应科,顺德府知府)

感慨前朝事,驱车欲断魂。

昔闻周太祖,今见郭园村。

野水豪华逝,残碑姓字存。

遥怜柴氏里,烟雨隔黄昏。

七、周世宗郭荣

赵州石桥鲁班修,

玉石栏杆圣人留,

张果老骑驴桥上走,

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

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中的一小段。唱的是修建于隋代的赵州桥,南北朝至隋代时期,赵州的治所还位于邢台隆尧,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则是邢台广宗人,而柴王爷是后周世宗郭(柴)荣,则是隆尧人,生于龙冈之别墅。在民间,郭荣还因为早年经商有道,被供奉为财神,为五路财神之一。

柴荣祖父柴翁、父柴守礼是当地望族,从小在姑丈郭威家长大,因谨慎笃厚被郭威收为养子,称为郭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951年,郭威建立后周,委任郭荣治理澶州,其境“为政清肃,盗不犯境”。954年,郭威驾崩,郭荣继位为帝。

郭荣在位期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

郭荣死后,谥曰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庆陵位于河南新郑市,陵前御制祭文碑林立,多达80多通,庆陵是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时隔1000多年,郭荣执政期间的“为政清肃、吏民仰赖”依然被人传颂。

入宋以后,郭荣复又恢复称为柴荣之名。

邢台帝王之乡便介绍到这里,大家对其中哪位帝王有话要说的,欢迎一起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