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阿斯利康中国的收入已达到53.75亿美元,但能否实现年销售150亿美元的目标,目前尚不明确。

两个月内,阿斯利康走了3位高管。

健识局获悉,阿斯利康中国消化及呼吸雾化业务助理副总裁何益敏离职。有消息称:何益敏10月18日加盟了罗氏,担任消化道肿瘤治疗领域负责人。

罗氏向健识局证实:该消息属实

何益敏是今年8月以来,继董莉君、张岸巍之后,从阿斯利康消化及呼吸雾化部门离职的第三位高管。健识局获悉,阿斯利康尚未公布何益敏的继任者

阿斯利康向健识局表示:呼吸及消化业务一直是阿斯利康重要的业务领域,我们将按照既定的公司策略及计划,保持团队的健康稳定,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在消化和呼吸领域,阿斯利康有两大类当家产品:奥美拉唑系列、布地奈德,二者在国家集采均未中标,市场格局骤变

多款重磅品种丢标 业界预估每年损失约50亿元收入

布地奈德和奥美拉唑系列,曾让阿斯利康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艾司奥美拉唑公立医院销售总额首次突破50亿元,阿斯利康占比63.22%;布地奈德吸入剂公立医院的销售规模是82.5亿元,阿斯利康占98%的份额

如今,国家集采政策改变了整个市场格局。

2020年8月,国家第三批集采目录结果公布,山东罗欣、海南海灵两家药企平分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的市场。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以及胶囊制剂,入围第四批集采后,阿斯利康没有中标。

今年6月全国第五批集采中,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10家国内药企中标,阿斯利康依然没有入围。

更让人费解的是,同样是第五批全国集采报价中,布地纳德吸入剂作为临床大品种,阿斯利康再次报出最高价而出局。业内人士预估,阿斯利康这一重磅品种放弃了70%的公立医院市场,每年销售额损失约5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级别的市场变化,阿斯利康不得不应对。今年6月,阿斯利康中国宣布调整组织框架,将消化和呼吸两大业务部门合并成立新部门,任命陈鹏亘为总经理。

何益敏是消化及全产品拓展业务部消化业务负责人,负责核心市场消化口服产品销售团队,直接向陈鹏亘汇报。奥美拉唑系列产品的集采失利,显然对何益敏负责的业务影响很大

只是合并部门、调整团队,还不够确保业务平稳过渡。不久前,业内再传出消息,阿斯利康将和一家背景雄厚的“中字头”公司组建新公司,将旗下呼吸和消化产品转入新公司,并在7月1日之前完成员工签约。

目前,这一消息仍未得到阿斯利康的官方证实。

放弃集采全面转型 力争年销售150亿美元销售目标

集采彻底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医药市场格局。

截至目前,全国药品集采已完成5批6轮,涉及阿斯利康的品种约14个。健识局梳理发现,除了吉非替尼在4+7扩围集采中降价75%中标之外,阿斯利康其他品种均未中选集采。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是所有集采品种都能保证企业销售收入的合理上涨。据阿斯利康2020上半年财报显示,吉非替尼全球销售额为1.47亿美元,下滑42%。其中新兴市场销售额1.2亿美元。

销售额的下降,阿斯利康早有预料。

半年报发布前,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曾在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开表示:“进入中国集采的吉非替尼和瑞舒伐他汀,无论是否中标,销量都有可能下降,但我不认为这两种药物会退出中国市场。”

药确实没有退出市场,负责销售的核心团队成员却退出了阿斯利康

每次集采,阿斯利康都有参加,但报价永远无法降到国内药企那么“狠”,大批曾经的重磅品种随之淡出公立医院市场。硬币的另一面是,阿斯利康面临着高额的业绩压力,必须要完成全球的对赌协议。

2014年,阿斯利康为拒绝辉瑞的收购,向资本市场承诺2023年之前要实现每年400亿美元的销售额。平摊到中国区,这一数字则是销售150亿美元。

健识局获悉,集采政策开启之后,阿斯利康中国区下调了150亿的目标

王磊曾坦言:阿斯利康选择一条难走的路。“阿斯利康今后将致力于成为平台型公司,与诊断、设备、AI及互联网企业联手打造医疗生态圈。”4月22日,在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上,王磊向外界明确传递出转型的信号。

2020年,阿斯利康中国的收入已达到53.75亿美元,占全球收入的20.2%。平台型公司的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王磊能否带领团队闯出一条新路。

新路总是难走的。

文丨雷公

运营 | 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