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从一个职业经理人到真正的资本家需要几个步骤?

从2008年开始,他用了整整7年!

曾经他创办的1号店,以年入115亿的业绩完胜天猫成为中国第一电商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那也成了1号店最后的“高光”!

如今的1号店早已“消失不见”,徒留一个可能超万亿的遗憾。

估计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听过1号店的,毕竟它的辉煌太过于短暂,它的衰落太过于迅速,没有赶上历史车轮的它,最终淹没在了滚滚互联网大潮之中。

从2013年的国内第一电商平台到18年的淡出,1号店从鼎盛到沉沦,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互联网迭代快的可怕。

如果我们把刘强东的京东和马云的淘宝视作中国电商第一阵营,那么之后的于刚(1号店)、王治全(库巴网)、卜广齐(易迅网)这些2006年之后出现的后来者都曾经试图冲击或者接近第一阵营,但最终功败垂成,创始人最终都卖掉公司挂印而去。

在那关键的7年里,1号店甚至没能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平台,也未能在它一手创立的网上超市这一商业模式上建构足够的壁垒。

不过,相对于今日诸多草根创业者,1号店创始人于刚博士和其伙伴刘峻岭都有着显赫的世界500强的高管履历,其见识与资源不可同日而语。

于刚祖籍山东,出生在山西,性格爽直,重感情。

1982年,于刚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美读书,在康奈尔大学拿到了理论物理学硕士。之后于刚的兴趣发生了转变,去沃顿商学院读了个博士,随后在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担任教授。

15年的学术生涯中,于刚笔耕不辍,写过80多篇学术论文、4本书,拥有3项专利,算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工作者。

学以致用是于刚考虑最多的事,这也促使他完成了从科研到创业的过渡。

于刚的第一次创业是在美国创立科莱科技公司任总裁和董事长,产品是航空实时管理系统,客户主要是航空公司。

2006年科莱科技被埃森哲并购,于刚在创业领域算是小试牛刀。

值得一提的是,于刚进入亚马逊和戴尔工作是他日后再次创业的重要过渡和积累阶段,他先后在亚马逊任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在戴尔任全球采购副总裁。

这段经历对他至关重要。后来成为彼此创业合伙人的刘峻岭,就是于刚在戴尔的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出来创业想法看似挺简单,其实很不易,因为当时他们一个是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主管戴尔在亚太地区180多亿美元的采购和物流业务,另一个是戴尔负责中国大区销售的高管;

拿着丰厚的薪资和福利,创业就意味着要放弃全球50强戴尔给他们的所有东西。

2008年,两人一同辞职创立了1号店,定位网上超市,投入电子商务的红海。仅为几百万启动资金的他们,在张江的一个十平米一张办公桌的办公室里,从零开始。

1号店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找到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当时国内的电商平台中,很多都是做垂直电商的,比如说,当当网的主业是卖书,京东刚开始是做3C产品的,而1号店的定位则是用户需要什么东西,都可以在1号店买到,即1号店和淘宝一样,是一家综合电商平台。

然而,在创业初期,于刚就犯了一次错误。

没有成本控制意识的于刚,花100多万印了十万份300页的商品目录,在大街上分发。

事实说明,固态的目录营销并不适合动态的电子商务。

比如目录的修改周期是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库存信息和价格信息都无法改变,没库存的还在目录上,价格变动也体现不了。

这个失败的决定,让年收入仅有417万元的1号店很快就捉襟见肘起来了。

另外,于刚选择做网上超市,经营食品、生活用品之类的快消品,因为毛利率低,并不被业界看好。而且,这些超市都能买到的商品并没有为1号店带来更多的流量。

于是,1号店一度排到了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凡客诚品、库巴网、当当网、易迅网等电商之后。而在电商领域,进不了前三,基本就没得玩。

雪上加霜的是,受金融危机袭来,VC不再投资电商。

当时摆在于刚眼前的只有一条路,1号店要想继续活着,就必须“引狼入室”,于是开口向平安借钱。

1号店的悲剧,也从这次借钱开始了。

2010年,1号店迎来了平安的入主,用80%的股份换来了8000万的投资。可短短一年出头,平安和他们之间经营理念的差距就越来越明显。

最终的结果就是平安决定不再出资,而此时的1号店倘若失去了平安的投资,恐难以为继。

好在他们遇上了当时身处在华危机的沃尔玛,2011年5月美国朋友低调入股并开始与平安方面进行长期谈判。

一年之后,这笔大股东换位的交易终于达成,通过股权稀释,1号店管理层及其员工所占股份仅剩下11.8%,平安保险所占股份缩减为36.9%,沃尔玛控股51.3%成为实际控制人,从此1号店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网上沃尔玛”这个标签了。

但此后发生的事实显示,真实的1号店根本无法跟“网上沃尔玛”这个定位划上等号。

在业内看来,不同于红杉资本、老虎基金投资京东,沃尔玛追求的是自身经营战略的成功。

沃尔玛为什么要收购1号店?

原因很直接:沃尔玛明显感觉到当时1号店的电商模式冲击到沃尔玛的线下市场,所以,这笔交易的直接目的,有可能不是补充自己的线上渠道,而是尽其所能的扼制中国电商的发展,这样,沃尔玛才可以继续在中国赚大钱。

事实上,被沃尔玛控股后,1号店的业务曾经有过飞速发展的时期,2013年以115亿的业绩完胜天猫就是明证,这也是曾经的国内第一电商平台1号店最后的高光。

2014年是个分水岭,2010年以后进入电商行业的巨额资本利用4年时间结束了行业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划定了行业格局。

互联网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流量、资本、人才等资源迅速集中,一幕幕成王败寇的悲喜剧也都有了结局:马云、刘强东先后以上市完成王者加冕;而于刚、陈年、卜广齐……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名字已经很少被提及。

在国内的电商大战中,1号店已处于下风,不仅难赶京东、阿里巴巴,甚至已被苏宁易购、唯品会等品牌反超,于刚出局只是时间问题。

艾瑞咨询最新公布的2015Q1中国B2C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显示,天猫占58.6%,其次是京东22.8%,1号店仅占1.4%,排在唯品会、苏宁、国美之后。

其实,资本和人一样,是有不同的性格和脾气的。创业者融资时,要读懂资本背后人的不同性格,拿适合自己的钱。等到下雨时才想起修屋顶,只会弱国无外交,控制权地位会很被动尬尴

2015年7月14日,随着大股东沃尔玛全资并购1号店,于刚和刘峻岭作为1号店的创始人,清退所有股份,确认离职去开创他们下一个事业。

从1号店到壹药网,于刚的电商情结没有变,只是这一次,从阿拉伯数字1变成了大写的壹,从悲情男主角变成了超人归来。

2018年8月15日,“资深创业家”于刚迎来新的“激情”时刻,打磨8年的1药网母公司111集团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交易代码为YI,最高募资2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药网”已是于刚第三次创业,此前他为人熟知的身份是1号店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

壹药网原来是1号店的子公司,后来因为沃尔玛对其医药业务不感冒也逐渐剥离开来。

1号店对于中国电商的价值在于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然而自诞生之后,1号店就一直步履蹒跚,从未放足狂奔过,究其根本是资本给1号店套上了枷锁。

为何经历显赫的于刚没能带1号店突出巨头的重围?如果时光重来,1号店是否有机会成为京东那样的标杆公司,抑或这样的机会从未存在过?

有人将于刚的出局归结为股权结构不合理,但事实上1号店并不乐观的业绩和发展态势,让于刚面对投资人时根本无法像马云、刘强东那样强势。

比如,刘强东在接受融资时,会选择A/B股权结构的方式,来化解资金和掌控权之间的矛盾。按照这种规则,刘强东所持股票属于B类普通股,其1股拥有20票投票权,而除刘强东之外的其他股东所持股票属于A类普通股,其1股只有1票投票权,刘强东虽持股比例仅有23.67%,但其投票权比例却高达86.12%。

再试想一下,如果1号店的创始人是马云,如果1号店有像蔡崇信那样懂得在股权分配中保持创始人独立性的帮手,1号店的最低起点,可能是成为一家市值超万亿的电商平台,今天国内电商的格局中,也必然会有1号店伟岸的身影!

参考资料:

《1号店迷途》,界面新闻

《1号店:于刚再见》,锐公司

《于刚一念:今日1药网,昨日1号店》,陆家嘴传媒

《1号店股权稀释之痛:于刚如何从创始人变为职业经理人》,创业家

《1号店七年之痒:于刚怎样失去视若亲生子的1号店》,中国企业家杂志

《曾经的国内第一电商消失不见,留下一个10000亿的教训!》,电商报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