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美前国务卿鲍威尔死于新冠并发症,曾炮制“洗衣粉事件”发动伊拉克战争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因新冠并发症去世,终年84岁。

科林·鲍威尔,美国军人、第65任美国国务卿,是美国历史上首位任职美国国务卿的非裔美国人。他在1990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第一位担任此一美军最高军职的非裔美国人。

国人对于鲍威尔最为熟悉的,可能就是这张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洗衣服”之说,其实来自于普京,2003年,当时安理会开会,鲍威尔拿着一个瓶子展示,说这么一小瓶可以杀死所有人,是时候普京接受采访的时候调侃,说鲍威尔可能拿的是洗衣粉。

有一说一,在当时的小布什政府,鲍威尔其实是鸽派,在克林顿和小布什执政时期,彼时俄罗斯还在落魄,中国尚未崛起,当时的美国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毫无对手,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坚持鸽派殊为不易,但是有些东西就是很无奈,鲍威尔当时是国务卿,身为国务卿在外交场合上当然会频繁出现,最后被当成了靶子。

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鲍威尔就创立了著名的鲍威尔学说,在战争之前,鲍威尔强调以下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说法

  1. 是否有重大的国家安全利益受到了威胁?
  2. 是否有明确的可实现目标?
  3. 是否对风险和成本进行了全面的,坦率的分析?
  4. 所有的非暴力手段是否已经用尽?
  5. 是否有一个合理的退出策略来摆脱无休止的纠缠?
  6. 是否考虑到行动后果?
  7. 行动是否得到美国人民的支持?
  8. 我们是否有真正的广泛的国际支持?

鲍威尔从军35年,自越南战争之后的每一场战争,大到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小到入侵格林纳达,他都有参与,但是谈论起战争,鲍威尔非常谨慎,这点和当时的副总统迪克切尼形成鲜明对比,纵观整个鲍威尔的生涯,其政治,军事,外交思想并不算特别差,但是由于彼时新保守主义思想泛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导致鲍威尔整个中东外交实践的彻底失败,也算是时代的悲剧了。

鲍威尔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牙买加移民家庭,靠自己努力考上了纽约城市大学(也叫纽约市立学院),不得不说,人啊,总是有一些奇妙的际遇,当鲍威尔正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的那会,这个大学正在孕育着未来新保守主义的领袖们

纽约城市大学是很特殊的大学,它是一个公立大学,很多工人阶级,穷人的子女毕业于这个大学,号称穷人的哈佛。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这个大学最流行的就是托洛茨基主义,经常有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和斯大林主义的支持者在此辩论,而新保守主义的大佬克里斯托尔刚好就是在这个大学毕业的,而且克里斯托尔还是个托洛茨基的支持者,简称托派。

不光是克里斯托尔,还有丹尼尔·贝尔,内森·格拉泽,欧文·豪全是这个大学毕业的。

很讽刺的是,这些托派分子180度转弯,后来变成了新保守主义者。

托派和新保守主义有什么共同特点?

1983年 , 克里斯托尔写道 , “ 新保守派认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必须超越狭隘的 、 字面意义上的 ` 国家安全 ’ 。这个目标应该是获得世界霸权的国家利益 , 因为它由对国家命运的感受而不是由今视的国家安全来定义 。”

如果托洛茨基要向全球输出革命 , 那么克里斯托尔要向全世界输出的是美国式的民主。

搞颜色革命的这帮人,在中东狂轰滥炸的这帮人,都是托洛茨基的忠实粉丝。

鲍威尔估计也没想到,他日后担任国务卿的时候,就是要不停的和这些新保守主义大佬的徒子徒孙们争执辩论。

鲍威尔本人比较忠诚,正直,有很强的军人特色,这也是我对他评价比较高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威尔一开始是极力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为此没少和小布什的小圈子吵过架,甚至吵的非常激烈,这也是时代所决定的,苏联解体后,全球再无可以约束美国的力量,如果说老布什时期美国还残存一些自我约束的力量,在军事打击之前能取得联合国的授权,到克林顿时期轰炸南联盟,就是北约的单边行事了,而到了小布什时期,已经发展到连北约盟友的话都不听的地步。

小布什时期,内阁有著名的三人帮:副总统切尼,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国防部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是鼓吹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战略的,为此不惜搞假情报。而“三人帮”与布什总统观点也极为接近,并形成了所谓的“布什主义”。

除了三人帮外,小布什还有个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也是个很难缠的角色,意识形态色彩浓厚,鹰派把持了白宫,五角大楼和外交部门一些非常重要的职位,而鸽派只有国务卿鲍威尔,副国务卿阿米蒂奇。

鹰派在外交部门依然有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之类的人来制衡鲍威尔,但是鲍威尔却没有任何能制约国防部的人手。

2002年夏,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了多次会 议,商讨炸毁设在伊拉克的一个实验室,由于鲍威尔担心会引发国际社会反对,计划作罢

2002年9月7日,在戴维营就对伊动武方案举行的一次国家安全小组会议上,鲍威尔坚决反对贸然采取单边行动,坚持争取联合国决议的授权。直到开战前,鲍威尔仍然主张通过外交努力,尽量避免战争

2002年9月美国把伊拉克问题提交给联合国时,小布什内阁对联合国授权发动对伊军事打击颇有信心。而一些单边主义者,如沃尔福威茨等不想通过联合国,他们认为联合国现有的决议已经给予美国发起军事打击权力,

但鲍威尔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服布什把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结果大出意料,法、德、俄的反对越来越强烈,态度没有明显转变。

2003年2月5日,鲍威尔受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攻打伊拉克的理由进行阐释。为什么要鲍威尔去?因为鲍威尔是鸽派人员,用鸽派去阐述战争政策最合适不过的,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鲍威尔去联合国安理会阐述美国对伊动武理由之前,他还与美国中情局局长特内特工作了一夜,直至筛选出真正的一些有价值的情报,鲍威尔非常清楚,情报的真实性对于美国信誉至关重要,但是一直到最后,鲍威尔也没能筛选出像样的情报。

鲍威尔举起那个“洗衣粉”瓶子,很大程度就是无奈之举,他明知道无人相信,但是职责所限,不得不为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威尔原本是想在中东组成反恐联盟,再拿到联合国授权,但是在21世纪初期的那个时间节点,新保守主义本身就不想拿到联合国授权,也就是说新保守主义本来就是想用单边打击造成摆脱联合国束缚的既成事实,以后再出兵就方便了,所谓的反恐联盟也好,联合国授权也好,不过是新保守主义者的一个工具。

这最终决定了鲍威尔的多次穿梭外交没有取得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成果。

相对于新保守势力的那群“虫豸政治家”,鲍威尔在个人品德上也可圈可点,举几个例子,先说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这两个人权力欲望重的都不像话。

国务卿地位要比其他内阁部长高,是所有内阁部长中的首席,但是在911事件爆发后的下午,当时鲍威尔在南美访问,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就商定了一个多国进攻计划,鲍威尔整个外交部门都被排除在外,鲍威尔回国后才得知这计划,非常难堪。

2003年2月,退役将军伊·加纳打算在伊战结束后,组织重建专家小组,其名单包括20名国务院官员。但就在他动身前往中东前一天,拉姆斯菲尔德突然命令裁掉16人,换上国防部的人,鲍威尔对此非常愤怒,但最终还是像以前一样妥协。

最后,被裁16人中只有一位官复原职,挤进加纳将军的名单,不久加纳也被替换。

如果说切尼和拉姆斯菲尔德是权力欲望太大,那么沃尔福威茨纯粹就是私欲熏心。

2005年3月,沃尔福威茨被小布什提名为世界银行行长,本来这个提名引发很大争议,世界银行本来有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任务,沃尔福威茨上任后,把自己那一套意识形态也渗透进世行,比如说取消对于发展中国家节育问题的资助。

更过分的是,他公权私用,他有一个女友,原本的工作是世界银行高级通讯员,此后他利用手里的权力把女友调到国务院,且把年薪直接提高到20万美元,这个年薪比当时的国务卿赖斯还要高,后来这个事情被曝光,他被迫辞职。

从2005年到2007年,沃尔福威茨在世行仅仅干了两年。

相对于这帮动辄以道德自诩的“新保守主义者”,鲍威尔节操高得多了,战争之前,据理力争,但是结果一旦确立下来,鲍威尔又坚决服从,在各种场合捍卫美国信誉。

小布什政府中100位最具影响的官员中,一半以上与石油公司和军工企业有着直接经济利益,典型的就是拉姆斯菲尔德,但是鲍威尔没有,在美国政治领域,表面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利益,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服务于党派利益,否则会遭受排挤。

当大家都是黑的时候,你是白的,你没有进入到圈子内,你就是错的。

世界总是充满不公平,最该受谴责的切尼,拉姆斯菲尔德,沃尔福威茨,却没几个人知道,而明明是鸽派的鲍威尔,经常被拿出来替小布什的政策背锅。

正如同当年的非洲三大暴君,乌干达总统阿明、中非皇帝博卡萨和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他们共同特点都是善终,而真正为非洲人民做事,且清廉的,比如说托马斯·桑卡拉,却被乱枪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