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作为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民众即使是没看过他的小说原著,也多少看过由其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

金庸所著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经典武侠小说,在创造一个又一个快意恩仇的江湖的同时,也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经典角色。这些人物在闯荡江湖时所经历的荡气回肠的故事陪伴了无数人的成长,他们的爱恨情仇也是长久横亘在读者心中,久久无法散去。

众多读者沉迷在金庸小说中,他们自称“金迷”。对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不少“金迷”更是提笔撰写书评,形成了“金学”研究的风潮。六神磊磊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神磊磊本名王晓磊,是知名的自媒体人、作家,前新华社记者。2013年,在已有众多读者反复解读金庸的情况下,他开设了“六神磊磊读金庸”专栏,以其犀利、独到的解读视角脱颖而出,吸粉众多。《六神磊磊读金庸》一书,便是他解读金庸多部作品的文学随笔。

有人说,金庸先生的作品总是映照着时代,他是在用精彩的故事启发人们对现实的思考。六神磊磊就是用一篇篇的文学随笔,将金庸的作品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和剖析,带领我们更深入地走近金庸,走近一代文豪的情怀与思想。

六神磊磊的解读为何独到?或许我们可以在《六神磊磊读金庸》一书中窥见一二。

1、点线面兼备,多层次解读

金庸小说讲的是各个时代武侠江湖的故事,人物众多、门派林立。许多人读金庸,往往会被其中高深的武功、人物的喜怒哀乐、紧张刺激的情节所吸引。

作为可读性极强的小说作品,金庸在处理笔下人物时也是有侧重之分。如果只是粗略地读过作品,能让人产生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浓墨重彩的那些主角人物。对于反复阅读乃至能对某些段落熟读成诵的“金迷”读者来说,除了主角人物,也会更多留意到那些边缘人物。

而六神磊磊作为“金迷”中的一员,他对金庸作品的熟识程度,又非一般“金迷”可比。

从横向上来说,同一部作品中,他的解读十分广泛。单从人物角色上看,从主角到配角到边缘人物,甚至到十八线的路人甲乙丙,六神磊磊都能够解读出个一二三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李四摧这个小白脸》这篇为例。

李四摧是《倚天屠龙记》中赵敏身边的一个打手,是一个戏份加起来总共也没有几百字的小小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人物,六神磊磊却从他的遭遇——无缘无故成为范遥和“玄冥二老”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连声哀求都求不得中,解读出一个通过自身努力奋斗起来的打手,被更高级的打手栽赃、污蔑、牺牲时的痛苦与无助。

读罢,让人对李四摧这个小人物有更深刻的印象外,也更加深入感受到底层打工仔在江湖中如蝼蚁一般,任人拿捏的无奈。

从纵向上来说,六神磊磊对金庸小说的解读,超越了单部小说的范畴,在更宏观的层面,从时间上梳理出了各门派、各种武功流派的发展与变化。

以《从伟大武功到伟大公公》这篇为例。

金庸小说的历史背景大概横跨了七百年,从《天龙八部》的北宋一直写到《飞狐外传》的清朝乾隆年间。这七百年里,武功的名目、兴衰更替都令人眼花缭乱。

但六神磊磊却从中捋出了高手们的武功是一代不如一代,解读出了金庸小说是一部武人的缩阳史。

这种跨越单独的某部小说,从整体上进行纵览、联系的解读难度更高,也更考验解读者的水平和能力。但确实是能够丰富解读的层次、提供更广阔的阅读视角。

2、紧密联系生活,多样化解读

作为一本文学随笔合集,《六神磊磊读金庸》一书,除了按照被解读书目分类外,再往下细分,就会发现可供划分的标签实在太多,从个人成长到家庭教育、从两性情感到日常生活、从为人处世到职场智慧、从家族纷争到家国政治……六神磊磊的解读视角几乎无所不包。

比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两部的解读篇目:

《黄蓉的自卑》、《郭襄:不爱我,却又不放生我》是讲情爱;

《丘处机的武功为何练不上去》、《杨康掉队考》是讲个人成长;

《李萍:笨小孩之母》是讲教育;

《一篇精彩的领导讲话》、《襄阳饭局》是讲职场政治;

都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在表现生活的同时,也在引导我们对生活进行思考,但出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文学中获得对生活的新思考。尤其是像小说这种故事性强的作品,很多时候,我们就真的只是当成故事在看,忽略了作者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深刻思想。

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特别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考验的不仅是解读者对作品的把握,更看重的其实是解读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阅历。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解读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的是解读出来的这个“哈姆雷特”能否让人信服,是否能让人重新看待原著中的哈姆雷特本身。

六神磊磊对金庸作品的多样化解读,确实是为读者提供了更多不一样视角重新去看待金庸的作品。从他的解读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六神磊磊是融入了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经验。而这,非有一定的阅历无法达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不再心中一荡,谁来怜我世人

本书开头,在正式进入随笔之前,是《不再心中一荡,谁来怜我世人》这样一篇序言。相较于内里的随笔,这篇序言更得我心。

在这篇序言里,六神磊磊用两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庸的小说。一句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另一句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第一句话是郭靖说的,讲的是家国情怀。第二句话是《倚天屠龙记》里明教的歌,讲的是悲悯之心。在六神磊磊看来,“家国”奠定了金庸小说的底色,“悲悯”决定了金庸小说的高度。

这样的总结概括,在我看来,还是蛮贴切的。

古往今来,无论是文人墨客或是武将莽夫,抑或是贩夫走卒,国人的底子里都是有家国情怀在的。我们自小熟读成诵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一种家国情怀的教育与传承。

作为一代文豪,金庸先生的家国理想自是不必多言。在他的武侠江湖里,家国是最常见、也最不可忽视的元素了。六神磊磊评论“家国”是金庸小说的底色,自是无可置否的。

讲家国的作品实多,但金庸的高度在于,他始终是以悲悯之心在讲世间人道。这样的评价,深以为然。

金庸的笔下,几乎涵盖了社会一切阶层的人,对于这一切个体、一切人物,都是他怜的对象。

如同六神磊磊所说的,他怜命如贱草的底层弱者、怜饱受战乱之苦的各族人民、怜企图逃遁的中间派、怜被扭曲的灵魂……他怜一切世人。

这种怜是发自内心的悲悯,是深谙世事后的选择,也是烛照后来人的光亮。也正是因为这种宽厚,他得以伟大,得以成为我们都挚爱的金庸。

《六神磊磊读金庸》一书,也只是一家之言,更多是思想精髓还是在原著本身。但看看他人的解读视角,或许能让我们对金庸小说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和感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