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弃学弃考现象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国家教育政策、社会教育价值观、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与个人经济状况、教育价值预期等。从社会分层的角度分析当前大学生的弃学弃考现象,并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处理学生的弃学弃考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社会中对于出现弃学、弃考现象进行解析,我i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拒学、弃考现象

是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放弃接受国内正规教育的机会,选择其他教育方式或提前进入社会。放弃学习放弃考试有多种原因。从宏观上看,受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影响;微观上,受学生家庭和个人经济状况及教育价值观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把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各阶层的人们对教育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任何东西都是次品,只有读书高。这本书有自己的金屋,书中有自己的颜如玉,鲤鱼跳龙门,这些都体现了中国社会对教育价值的认同与尊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教育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巩固与向上流动。

高考已成为当今时代推动中国社会分层流动的最大动力,发挥着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高考已成为当今时代推动社会分层流动的最大动力。近几年来,在快速转型期的中国,正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社会阶层中处于最高地位的社会阶层子女

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这一阶层可以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在子女教育方面将有更多的选择。考虑到外国高等教育的诸多优势,这个社会阶层往往会选择送子女去欧美等教育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

一些家庭要求他们的孩子放弃上学,到欧美发达国家接受教育,甚至移民到这些发达国家,以改善其子女的教育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社会中间阶层的子女在社会分层中

而在这一阶层,由于受过较高的教育,人们对中国社会和中国教育的弊端有了更好的认识,所以他们会竭尽全力把子女的教育机会与上流阶层的孩子联系起来。其主要途径是放弃高考,前往西方发达国家接受教育,或放弃到西方发达国家接受高等教育。

但是,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这一阶层的家庭可能将子女局限于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其他社会资源的缺乏,从而不能为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第二,如果这一阶层的孩子选择留在国内接受中高等教育,会有更多优越的感觉,在国内,孩子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在这个社会中最不缺的就是穷人,对于弃学弃考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

1、贫穷

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贫困仍是中国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贫困人口接近2亿。贫穷使许多社会弱势阶层的儿童放弃学业和考试。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下,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贫困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思想观念的问题。

第二是社会弱势阶层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人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为基本生活保障而奋斗,形成了追求短期利益的弱势阶层。对于他们来说,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其回报期限超过10年。她们更倾向于选择快速带来收益的方法,如弃学弃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缺乏教育价值

教育的价值在于教育能够推动社会向上流动。但是,在当前情况下,社会弱势阶层所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和资源通常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例如进入高等教育过程,弱势群体的子女进入重点大学的难度大于前两个社会阶层,弱势阶层的子女更倾向于进入普通中高等院校。

教育分层必然会加剧这些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社会阶层,进一步增加向上流动的难度。这些都是近年来读书无用理论泛滥的症结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社会阶层固化

从社会结构的构成上看,社会优势阶层和中间社会阶层由于占有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因此会更加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希望通过教育,巩固现有的社会阶层及各种社会资源。

社会主导阶层和中间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往往处于决策者和执行者的地位。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会选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主动放弃国内的正规教育,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去接受高等教育;另一方面,他们借助政府的制度来制定有利于这一阶层利益、巩固这一阶层利益的政策。

社会流动受到阻碍,尤其弱势群体社会中的人们期望教育能够使下一代产生向上的阶层流动,从而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鉴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家教育政策往往更倾向于有利的社会和中间社会阶层,加之目前教育制度的局限性,社会弱势阶层中会出现大量社会流动失败的例子。

由于教育推动社会向上流动功能对弱势阶层的影响减弱,因此,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能选择放弃学习和考试,然后再采用其他方式,例如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教育不公与教育分层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教育公平的保障。但是,社会各阶层在教育机会与资源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此种教育机会和资源的变化将进一步导致教育结果的分层。

一是蚁族现象。然而,大多数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只能进入普通地方高校,同样的教育投入获得不同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同样的教育投入得到的也是大专文凭,但在职业选择和职业机会方面还存在着不公平的情况。

二是对异地高考进行限制。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户籍,入学限制等。弱势群体的孩子在高考资格和录取率方面受到了严重的不公。总之,我国正规中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从一个方面显示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潜力,是弱势社会阶层实现其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弱势社会阶层改变命运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要改变当前弃学弃考现象,不仅要不断提高我国正规中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而且要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合理流动和社会分层的促进作用,首先要保障教育公平、社会流动的多向性、社会结构的合理弹性空间、社会阶层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