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新闻#父亲劝酒式劝32个月宝宝喝药#。

视频中的宝宝不仅不抗拒喝药,而且满脸笑容,十分开心地接下爸爸给的药,一口气喝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促使宝宝有这个表现,是因为父亲用“劝酒”的方式,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把药喝下去。

父亲称平常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经常鼓励孩子。

评论里网友们都在夸这位爸爸很厉害,劝宝宝喝药又多了一个新招式。

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加上受到鼓励,

让孩子更加愿意突破心理障碍去尝试,更有勇气和自信、更加乐观地去面对“困难”。

其实,“不敢”、“害怕”都是一种“胆怯”的心理,大人和小孩都会存在。

但小孩会更加外露,如果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正确引导,不帮助孩子迈出那一步,那么,这种“胆怯”的心理可能就会一直伴随着孩子长大,严重的话,孩子还可能发展为自卑和社恐的性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下面的例子里,你们家孩子是否有这种情况:

老师提问时,知道答案但不敢举手发言;
选人上台表演时,希望展示但不敢报名;
人多的时候,不会主动说话很安静;

如果有,说明你家孩子正处于“胆怯”的阶段,自信心不充足,有心无胆。

这个时候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开导与支持。

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做“不敢做”的事呢?

一、承认孩子的“胆怯”

大多数家长看见孩子害怕,第一时间便会说“有什么好怕的”,然后试图说服孩子那件事物一点都不可怕。

其实这样做等于否定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害怕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威胁着孩子的感官和行为。家长的否定会增加孩子的无力感,下次孩子遇到害怕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和家长讲了。

家长应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害怕,妈妈以前也像你一样,所以我明白你的感受。”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有助于增加孩子对家长的信任。

二、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孩子不敢去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把孩子往里收。

而应该多鼓励孩子,认为孩子可以做到。

家长对孩子有信心,孩子也会被感染,从而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三、让孩子体验尝试的乐趣

可以多和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鼓励孩子积极表现,慢慢打开孩子的心。

从反复尝试,多次获胜中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体会到什么是“成就感”,吸引孩子再接再厉。

乐趣是动力,也是孩子勇敢的奖励。

四、让孩子明白,就算遇到挫败也没关系

当孩子鼓起勇气,却受到挫败时,如举手回答问题却回答错误。

这时,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一次失误不代表所有,只要勇于尝试,总有机会成功。

不需要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想想自己是否还记得别人的失误现场?

比起光荣,更可贵的是勇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放在孩子身上也适用。

“勇气”是需要积累、需要锻炼出来的,倘若孩子遇到困难再三退缩,只会让“胆怯”的自己变得更加“胆怯”。

愿宝宝们都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