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中专生的话,很多人都会将其归入差生一行列,因为若不是考不上高中,应该鲜少有人会选择去读中专。

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中专生和现在却不是一个档次,那时中专生的身份是一种光荣,只有少数顶尖的学子才能进入中专就学,学成之后国家也会给予优厚的待遇。

但都说人永远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进的集体,时代的任何走向我们几乎都无法改变,谁能想到,中专从光芒万丈到后来学历一文不值,那一代人最好的芳华似乎被时代的洪流冲刷而尽,只留下一点点可悲的尘埃。

那一代本应有大好前途的中专生,大多数人在基层奉献了自己所有的青春,但也有许多人通过后来加倍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绩优异的中专生们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中专生是一个特殊时期才有的产物,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等知识分子,拥有专业实用知识的各领域中等人才也是奇缺的。

于是,国家给予了财经、卫生、师范、农林等以行业办学为主的中等专业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也给了学校里的中专生极好的待遇——免交学费,上学时还有粮油供应和货币补助,毕业后分配工作,农村户口能转成城镇户口。

这为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中专三年就能毕业然后参加工作,而高中加上大学要读七年,国家的发展等不了这几年的时间差距。

而许多中专生毕业后就在急需用人的单位里担当了重任,例如现在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政府部门领导人,就是那个时代的中专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中专选拔严格,分数线比绝大部分的高中都要高,通过者大多数智力超群,学业优异,录取率在一些初中不足5%,得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的人才能上。当时的普遍认知是,中专比普通高中要好得多,考不上中专的才选择去高中。

还有另一个方面便是,许多成绩优异,但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人,就会选择中专这一条路。

因为读三年高中还不一定考得上大学,即使考上了大学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而奋力考进中专,毕业后就能有“铁饭碗”,还能跳出农村,转入城镇户口,这样的路看起来更加平稳,也更加安全。

再加上上高中、上大学的费用很多家庭是支付不起的,上中专也意味着帮家里减轻负担,这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有巨大的吸引力。

单从生源和稀缺性来讲,那个时代的中专生确实是很优秀的。在初中,他们就愿意发奋图强学习,到了中专,也把这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带进学校里,从来没有一个人马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专里的各项设施算不上好,但学校管理极严,老师对于教学也极其认真,会搜集大量资料认真备课,学生则会准备好笔记本记下厚厚的一叠笔记。学生们才15、16岁,但都满怀着希望和热情在学习,老师们为能教授这样一群优异的学生也满怀欣喜和动力。

最重要的是,中专和普通高中的学习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培养就业人才,注重实用精神和素质教育,后者则基本上为高考服务,一向奉行应试教育。

在中专里,学习并不趋于功利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的才能和智慧得以全方面发展。

芳华已逝,时代沉浮,当初那一代中专生的命运走向,又是如何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人的命运

当时,许多中专毕业的人都被分配到基层第一线工作

师范生会进入农村的中小学当教师,工商、金融专业的如果好一点的话会被分配到乡镇工商所或财税所、供销社等,医护类的学生主要进入基层卫生系统,农林类的学生则会被分配到劳改农场或大山里的林海等,也有一些会进入国企会进入市党政机关工作,但大多数人的工作是面向基层,面向农村。

在乡镇、农村工作的,条件大多都很艰苦,但怎么说也都是在体制内的稳定工作,所以很多人也就“认命”了。他们都有着强硬的专业知识,以及过人的专业能力,因此,坚守在各行各业中也都有各自的一片天地。

他们当中,有成为技术骨干的,有成为医院院长的,也有三十年如一始终在乡村教师岗位上奉献自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总有一些人不甘心接受自己的平凡,也接受不了在基层工作的辛苦,在工作后努力学习,通过自学考试考大学,能力较好的,也想走得远一些的,会继续读研究生或是读博士。

然而,中专生的身份使得他们要多走一些弯路。他们通常是下了班还要奋力学习,甚至还要兼顾家庭,陷入一种似乎没有尽头的循环里。而如果要兼顾工作的话,他们也通常无法进入全日制的大学就读,这样一来,相对于其他进入大学的同学而言,总多了些许缺憾。

在学习上,他们也没有过多经验可以借鉴,多数都要自己摸索,能得到的资源也十分有限,要继续深造读研究生、读博士的,其学习的难度就更不要说了,都要凭借过人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

读完博士后,他们可能跟其他的博士同龄,但背后付出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的浮沉

人的命运却都是在跟着时代沉浮,有时你满怀憧憬往上攀登,转身却注定被覆盖于尘土之下。你抓不住岁月的荣光,也抵挡不了时代砸下的冰雹。

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国家所需的人才已趋于饱和,中专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毕业后不再包分配,也不一定拥有“铁饭碗”。大学扩招,考大学的难度比从前降低了许多,国家也更加重视高等教育。

中专学校的地位一落千丈,落到了普通高中之下,接着就成为了考不上高中的考生的无奈选择。

许多“老中专生”难免感到憋屈,明明自己学生时代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却因为一时的选择只能拿着含金量不高的中专学历,被人视为差生,但这又有谁能想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想解释自己当初是学生中的佼佼者,但解释久了,索性懒得注重别人的目光了。现在看起来,当初选择读中专的人也许是目光短浅,但如果将自己代入那个时代背景,又怎么能说他们的选择是错的呢?

这一代中专生有一些普遍的特征:坚韧、沉默、朴实、安稳。他们原本只想选择一条平凡而安稳的道路,只是没想到时代给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可那些逝去的芳华岁月,不会被埋在泥土里,无论是一生在基层奋斗,为广大的人民服务,还是不甘平庸,咬着牙往上攀登,他们都是一个代表着前进的存在。人们无法去改变世界,但机会永远善待敢于拼搏的人。